于冬国画 于冬:北京国际电影节是中国电影的风向标
4月20日,博纳影业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及创始人于冬参加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科技国际论坛”,并发表了《科技创新驱动内容创作,工匠精神打造精品电影》的主题演讲。活动间隙,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北京国际电影节是一场文化盛事,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既是前一年商业电影的总结,也是新一年电影的规划,是中国电影的风向标。”
北京国际电影节是中国电影的风向标
4月16日,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成功开幕,“天坛奖”评奖工作也在进行当中。“北京国际电影节已经举办七届了,我感觉一届比一届好,一届比一届有规模。参赛、参展电影的数量、质量也越来越高。”多次参加电影节活动的于冬评价道。
于冬认为:“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举办地在北京,北京是世界瞩目的城市,作为一场文化盛事,北京国际电影节在每年开年的4月份举行,它既是前一年商业电影的总结,也是新一年电影的规划,所以每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都是中国电影的风向标。”
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将举办“中外电影合作论坛”、“中国电影发行高峰论坛”、“电影科技国际论坛”、“探寻电影之美高峰论坛”四场主题论坛,以及60多场行业对话、电影沙龙等活动,业内人士将对行业内的新现象、新趋势、新技术开展广泛的探讨。“参加论坛也好、聚会也好,大家考虑更多的是未来的合作。北京国际电影节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大家能在这个平台上找到很多合作的机会。”于冬表示。
于冬:北京国际电影节是中国电影的风向标
首次举办的“电影科技国际论坛”意义重大
“电影科技国际论坛”是此次北京国际电影节新设立的主题论坛活动,主题为“科技创新驱动电影提质升级”,分为主题演讲、互动交流两大部分。论坛邀请国内外电影行业的专家学者作为演讲嘉宾在论坛发表演讲,内容涉及数字电影技术标准、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电影全产业链布局、新技术在电影摄制中的应用等话题,并共同探讨科技创新对于电影提质升级的重要意义。
对于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首次举办的“电影科技国际论坛”,于冬认为这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他可以区别大银幕电影和小屏幕电影。随着技术的进步、科技成果的应用,电影越来越成为一种综合艺术——除了讲述故事情节,展示明星魅力,更主要的是借助工业技术打造出具有世界水准的作品。”
于冬认为,中国电影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电影市场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电影进步的动力和引擎。“全球电影市场的增长,主要依靠于中国电影的增长。中国电影给世界电影人提供了一个舞台。未来,中国电影会成为超越北美的第一大电影市场。
目前,中国的银幕数量已经超过北美的4万块,达到4.3万块,成为世界第一大放映市场,如果中国以现在每年增加6千块银幕的平均速度继续发展,我估计在未来的五到八年,银幕会达到8万张左右。在这样庞大的市场需求驱动下,我们要在展示、强调剧场效果和观众的观影体验方面继续下功夫,这就要求电影在制作阶段和技术应用阶段,要充分发挥魅力。”
巨大的市场空间给全球的电影制作人,包括艺术家、制片人、技术人才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全球的电影人都在寻求与中国市场的合作。于冬对首次举办的“电影科技国际论坛”充满期待,他说:“现在电影行业备受资本追逐,这个市场并不缺钱,我们有能力购买一流设备,但是真正能够驾驭这些世界先进设备和技术的人才,实际上是断档的、缺失的,这就给了中国电影制作人一个机会,去驾驭、学习这些技术。
人才是需要培养的,是需要通过不停的拍摄制作各种商业、工业电影进行磨练的。在这个机会下,迅速培养中国的技术人才是当务之急。”他认为,“用本土的制作人才来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电影,这是中国电影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经之路。”
希望《湄公河行动》能有获得更大奖项的机会
本届“天坛奖”评奖部共收到来自六大洲、59个国家和地区的424部影片报名参赛。经过专家们层层遴选,最终确定了15部入围影片。去年,博纳影业集团一部叫好叫座的电影《湄公河行动》,成功入围了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于冬回忆道:“2015年,《智取威虎山》入围了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梁家辉获得最佳男配角,希望这次我们能有获得更大奖项的机会。”
于冬提到2017年是博纳影业的大年,影片覆盖了全年所有的档期。4月16日,作为中影“建国三部曲”系列第三部的《建军大业》剧组亮相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红毯仪式,这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献礼的电影是由博纳影业集团承制的。于冬说:“没记错的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五次拍南昌起义,我相信“博纳式”主旋律的南昌起义会格外引人注目,格外具有可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