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汉良视觉艺术展 大家怎么(客观)评价钟汉良2017摄影展(视觉艺术展)?
在上海当代艺术馆一楼的进馆处有对这次艺术展览的作者钟汉良的介绍,其中的最后一段话是“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跨界尝试,为中国的当地艺术世界,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也希望能够将艺术精神真正地融入到大众中”。最后这一句话“将艺术精神真正地融入到大众中”特别地有趣味,如果艺术只为少数人服务,那么艺术就成为向少数特权阶级谄媚的工具,如果为大多数人服务,那才真正的是艺术的精神。
所以创造能让大部分人懂的艺术,这本身就是一种尊重和负责任的态度。
什么是艺术?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征,来把握和反映世界,表示对世界及自身,对两者关系的看法的一种特殊方式,艺术一般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是造型艺术,包括绘画和雕塑、建筑、书法、摄影; 第二类是表演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曲艺等等; 第三类是综合艺术,主要是电影、电视和戏剧等等; 第四类是语言艺术,主要是文学。
由上可以看出,钟汉良在第一二三类艺术中均有深入渗透,而且每一次他都能达到很高的程度,除了天赋,当然更多是努力使然。作为演员身份的钟汉良我们已经很了解,他在自己的每个作品中都呈现了最让让人信服的那个角色,通过他的努力诠释,只让人只看到角色而看不到他本人。
就像他在2017年7月7日在国际艾美奖作为评委时所说的“即使IP剧,演员通过努力,也可以看到更多发展的空间和人物的多样性。”这个世界,不要给任何一种概念贴上标签,没有绝对的好或者坏,只有你的态度和你的行为决定它的价值。
一个人的潜力其实是无穷的,一个优秀演员也可能是优秀的歌手和舞者,当然也可能是优秀的摄影师。在这次的以摄影作品为主题的展览中,我们会看到熟悉的温文尔雅的钟汉良,还是会看到他的另外一些从未展露的面呢?每一个未曾进馆参观的人应该都十分好奇和期待吧。
艺术最终表现的是艺术家的灵魂,而这灵魂的外在的表现,就是用各种形式来表达的。所以无论哪一种艺术家,都会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到最契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古往今来,有些艺术家,是独辟蹊径的,或是离经叛道的,从而引起人们的好奇和关注,前有把小便斗搬进展厅的大艺术家,后有在展厅里做行为艺术的,甚至把一堆不知所以的钢铁废料或者塑料垃圾搬进展厅的“现代”艺术家,当然也有一些色块拼接或者泼墨似的抽象派画作让人要从其中看出所谓的深刻含义,这些作品也许是高深莫测的,但也许只是哗众取宠的,甚至有些已经挑战了人类认知的底线,有很多人根本无法欣赏这类艺术作品,这些艺术且不说专业成就如何,如果艺术只是曲高和寡的,那么最起码这种并不是大众的艺术,也不会真正进入到人们的内心。
我们普通人绝大部分欣赏不了那种十分超前让人觉得不知所云的东西,真正能引起我们共鸣的其实就是在我们生活中平常的事物,没有高深莫测的形式,只有平常自然的表达,但是一瞬间能打动你,因为你能在里面看到具有生命力长久的内容。
钟汉良视觉艺术展正是给人这样的感觉,这个展览,既没有特立独行、更没有哗众取宠,他传达给我们的关于艺术作品的认知主要是两个,一是艺术是为大众的,二是艺术应该是可持续的,这样才是有生命力的艺术。
为大众的意思是,其实艺术离我们大家并不遥远,钟汉良在摄影区呈现的内容,也许我们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做到,在这个时代,只要有一个数码相机就可以。而素材每个人都有很多,那就是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天地花草树木动物建筑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也都能产生让人有思考的作品出来。
所以艺术本身可以是亲民的,它就存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人人都可以拥有更加艺术、拥有独立思考的灵魂,多了对世界的思考,并形成作品来呈现,这就是大众化的艺术。
可持续的意思包括两种,第一种是自然的,自然是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的,钟汉良本次艺术展其摄影区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用大自然中的客体作为对象;另外一种意思就是健康的,比如正能量、思考和探索等等,只有健康的积极的创新的才能是可持续发展的。大自然有生生不息的材料,人和环境的关系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关注我们的周围的自然环境,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思考并努力从其中获得灵感和感悟,从而更好地为这个世界创造价值。
站在每个人都能从画面本身获得信息的摄影作品前,每个人内心的感悟肯定是不一样的,一个人能产生的共鸣与他的人生阅历和知识积累大有关系。所以钟汉良呈现了他内心关于这个世界的一些角度和感悟,但是每个人看到的广度和深度肯定是有差别的,不过因为其摄影作品的大众性,人人都看得懂,每个人都有所领悟,在这一点上,他秉承一如既往的亲切、自然、友好、坦诚的态度。
我不知道这些照片拍摄时候的情境,包括时间地点和境遇等等,但是我相信这次摄影展钟汉良只精心挑选了三四十幅照片,这数量不多其实是让人有点惊讶的,我们一个普通人随便一拍也能拍下几百上千张照片。如果知道了钟汉良本身的性格,大概会对这一点特别释然,他说到为了拍那副《箭花之歌》的照片,拍了数小时,站立的地方甚至十分危险,被淋得湿透,才得到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一副照片,从画面中我们感受到那种激情和力量!
这只是他的一个努力的瞬间而已,其实他不仅仅只是在演戏和摄影等方面,在任何方面,包括演唱会和唱片等等,这真的是一个对自己的任何作品都精益求精的人,他能拿出的作品,从他的态度来说,从不敷衍,绝不将就。
在这些作品中,按照大类来分,可以分为自然的部分和城市的部分。以下只是我个人的领悟。
自然的部分中,画面中主角都是花、鸟、树、牛等等。有两副关于牦牛的作品,一副叫做《犇》,另外一副是《草原牧牛》,主角都是只在西北荒原上出现的牦牛,这是什么年代?是在荒凉大漠拍戏的时候吗?看着这样的牛群,是坚定了要以云淡风轻的心情感受各种环境,还是要踏踏实实努力最终为社会创造价值?那群牛的视线越过群山投向远方,也许它们也不必问其他,只需要好好做好当下自己即可。每个明天不过都是数个今天和昨天的积累。
主角为鸟儿作品又是另外一番意境。《遨翔》中一群信天翁(我觉得是)正在乌云下的天空展翅翱翔。据说信天翁寿命为23岁,但是幼鸟4岁羽毛逐渐丰满后就独立在海上进行漂泊,常年在西风猛烈掀起巨浪的天气下翱翔。画面中鸟儿飞翔的姿态非常清晰,虽然各具形态,但是相同的都是奋勇,而钟汉良给这这幅取的名字是遨游 飞翔的意思,似乎不仅仅只有飞翔的旅程,还有享受的心态,似乎很好地诠释了“我的优雅飞翔,是你永远也不会懂的姿态”,当然我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懂。
《看招!》除了苔藓和鸟儿让整副画面色彩特别显眼夺目以外,那只鸟儿使出了后踢腿,强劲有力!这幅画面很生动,看了让人忍俊不禁,鸟儿的这招看起来十分漂亮,而该出手时就出手!可以想象这绝不是瞬间的幸运可以拍到的,要在树林中匍匐多久才可以呢?
还有一副是一群黑压压的鸟儿在乌云密布风雨预来的时候齐刷刷在屋脊上列成一行,他们是无惧风雨的勇士吧。人生不是只有阳光雨露,更是风雨兼程,真正的勇士是不忌惮面对暴风雨的侵袭的。
还有一些安静的风景照,比如《一道晨光》和《棕榈风情》等,捕捉的都是晨光或者夕阳下,那一抹光线中大自然的瑰丽美景。耐心等待很久、最佳时机一秒和美景转瞬即逝在心理引起情感变迁似乎是风景图片中传达出来的其他内容。没有美景是随便获得的,没有人是随便成功的,那一秒钟的成功有狂喜,但更多前后看不到的辛劳付出和经验总结吧。
如果说大自然的摄影作品部分更多是展现的是一种精神追求或者灵魂声音,我觉得在城市的作品中更多是是表达一种对人和社会共存关系的思考,毕竟人是社会性的,解决自己困境的同时也有责任让这个世界更好。
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教堂的几幅,教堂的主旨总是和信仰无法脱离关系。《三人行》,在教堂里的一座雕像,背对着画面,三个人搀扶着在华丽而肃穆的教堂中踯躅前行。他们是圣教徒吗?这幅照片给人冲击力很强,在背景的壁画和顶画中,画面中的那些权贵人物衣着雍容华贵、色彩鲜艳之极、场面隆重盛大,衬托着这个三个赤裸而锈迹斑斑甚至残肢断臂互相搀扶的人,忧伤而悲惨,是一个怎么样的宗教故事?
《穹顶》,这是一个拜占庭式圆拱,除了这种结构上的精妙让人叹服以外,这种照片最中心的其实是圆拱上开的那些小型的窗户,光线从外面射进来,照亮了这个空间。于肃穆之中,在信仰之间,像神迹一般的光线让人感觉到光明和希望。当感觉到失落和绝望之时,抬头望天,会得到启示吧。
《新旧之间》教堂高高矗立的钟楼旁,一支巨大的现代化的吊塔正在进行作业。两边建筑勾勒出天空的”V”形。古代和现代空间共享,现代技术维修着古代的建筑,既不要摒弃旧的,也不要抗拒新的,新与旧过去和现在这必将会是长期和谐共存并互相成就的。
《窄巷漫步》中,欧洲的某个城市的窄巷(我自己的第一反应是在维罗纳,当然这个并不重要)中,一个背包客在窄巷中遛狗,光影将他的空间隔成明暗两半,他背后有人,一对背对着他,一对仿佛正在注视着他。另外一幅《独行》也有同样的意境。旅者是孤独的还是享受自我的?或者兼而有之吧,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评价吧。
在威尼斯水城,镜头透过铁窗看到水巷中的几只载着游客的贡多拉,如果没有铁窗,我似乎能理解为一般的旅游照片,但是具有特别含义的铁窗横亘在其中的意义似乎远远不止如此。尤其去过威尼斯的人会很容易对这座城市生出诸多的感悟,这座以浪漫而著称的美好的水城其实正在缓慢的下沉中,而且原来建筑的一层基本已经泡在水中,这座城市看起来风光无限,无论地理环境还是生活成本,其实并不宜居。
当地人很多被困于此,看见游客的欣喜和激动,他们自己的角度或者有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感觉。而在《坠落的星星》中,同样是夜晚的灯光映射在威尼斯波澜粼粼的水光里像美丽的繁星,但是星星已坠落,因此除了美,也不只有美。
以罗马的西班牙广场喷泉为中心的《潮骚》,在最繁华的T字形路口,汹涌的人流汇集如此,人声鼎沸的繁华像潮水一样地涌来,也会像潮水一般地褪去。这种白天的盛况在午夜来临时,或者也有浪漫,但更多的也只会有《罗马假日》中深夜的清冷而已吧。而且每个到达西班牙广场的人,引起对《罗马假日》的怀念和联想简直是不由自主的。而西班牙广场,几百年骄傲地矗立在那里,既经得起繁盛的赞美,也受得起清冷的考验。
《偷窥》也是在国外的某个城市,一面满是涂鸦的墙,斑驳的街道上两把同样斑驳的椅子,后面的窗户上有贴纸的人头,隔着窗户做出向外偷窥甚至呐喊的样子。你在街上观察别人,但是背后有人有人躲着偷偷看你,而你并不自知。这一副让人看了有脊背发凉的感觉。
《瞻前不顾后》也是在一面涂鸦的墙前,有一根柱子上安装着一盏灯,但是灯只能照射前方的区域而无能顾及后方区域。每个人或者每种物件大概都是有自己的短板吧,360度可旋转或者360度无死角的全范围涉猎或者保护,应该也是很难达成的吧,意识到这点是该释然放下一些还是更加尽善尽美地努力呢?
还有其他作品,《九份山城》的热闹和喜庆,酒店夜晚的闲适和静谧,或者是《山水清音》的清凉和悠闲,甚至《古厝一隅》的传统与朴实,《月夜怀远》中有回忆和思念,《门的故事》的古旧和神秘,《别有洞天》中那种遒劲和探索,《一叶知秋》中的流逝和沉淀,《花王出巡》中的那种傲娇和排场,《人闲花影》作为摄影集的封面照片,其油画般的质感的确让人赞叹不已。
而展览中有正倒两面的呈现,或者表达的真正的美好无论什么角度看都会是美的。
总之这些内容,不同的观众能从中看出不同的氛围,或者有更多的故事,掩藏在时光中,成为只有作者自己知道的秘密。就像有些人看到花开会笑,看到某物会黯然神伤,在普通的景物中抒发着寄托着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如果还能引起共鸣,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只是我看到钟汉良的这些摄影作品时候的感受,我无法猜度作者本身当时的心情和经历,但是传达的那些画面,或者简洁或者复杂,或者美好或者深刻。我们相信,他最丰富的那一面,甚至有一些以前从来不曾袒露的隐秘的细腻情感,就在这些精雕细琢的照片中间,那些当时记录下这些画面的情境,他本人当然十分了然,“把最深层的自己给展示出来”,这是他对自己经历的时光的另外一种记录,也是一次非常无私地分享。
在大厅的其他部分,一层还有钟汉良演唱会的环幕视频。2016年的北上广深“钟汉良乐作人生演唱会”非常的成功和火爆,向人们展示了作为成功演员钟汉良的另外一面,作为歌手和舞者,他的魅力依然是无法抵挡的。很多人坐在地上观看演唱会片段,时隔几个月,记忆再一次回到那些激动而美好的时刻,演唱会之前的一票难求,演唱会当时的盛况历历在目。
走廊上有舞台布置工程图,我驻足良久,看那些舞台的布置,图纸详细而精准,让我们想到了幕后的那些以前不曾披露过的工作。
美好的视觉呈现,不只是台前演员的努力,也和背后更多的支持者的努力根本不可分割。而在角落里,还有一些钟汉良在演唱会上穿过的服装,曾经光彩熠熠,如今也只是安静默然。当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不是这些华服赋予了钟汉良舞台上的魅力,而是钟汉良赋予了这些服装生动的灵魂。
二楼还有一个AR技术场景的模拟小屋,在六面体的方盒子中画面经过几块镜面墙壁和地面等的投射反射等形成了十分梦幻瑰丽的色彩,不像是在真实世界,这是此次视觉展中一个很新鲜的内容,尤其是摄影,很多时候需要捕捉光线的变化,这个小屋让人们对于光线的神奇和运用印象深刻。
在二楼,另外还有一个区域是“向阳计划”启动的图书馆。上千本书在这里等待愿意分享它的朋友们,各种类型的书一定有一些可以满足你的需要,很多人坐在地上静静地阅读,包括小朋友们。
旁边有一个黑花客厅,大小的黑花也是安静而惬意地在那里默默注视着阅读的人们。那一刻,我感觉这里就是一个小小的世外桃花源,即使生活中也少不了一地鸡毛,即使外面烈日炎炎亦或暴风骤雨,此处就是给来这里的人一个温馨的小家,感觉到进入了钟爱的他的内心。
而通过这次展览,钟汉良的良家族也再次启动了“向阳计划”,给贫困山区捐助数个图书馆。希望越来越多的山区朋友通过阅读,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能丰富自己的心灵,找到让心灵休憩的小家。这将是一个希望,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三楼屏幕中正在播放钟汉良还在拍摄中的音乐题材电视剧《幸福的理由》,他在里面饰演的音乐家方浩声演奏小提琴、钢琴和指挥的画面让人深深着迷,钟汉良再一次用他美好优雅的艺术家的气质和勤奋努力的练习诠释了一个成功的音乐家,不仅形似神似,根本就是,让人对这部新作品十分期待。
钟汉良先是作为舞者出身,后又是火爆的歌手,接着成为知名的演员,然后还是风格清新的摄影师,最近还在国内外著名电视节中担任专业评委等等,现在他又演绎一个艺术家,一直在艺术的海洋里遨游,感觉此次展览真的是以艺术的分享开始,以艺术家的实践而收尾。这种从形式的创新到内容上的丰富,使得这一次艺术视觉展很圆满。
看完整个HON钟汉良视觉艺术展,感觉钟汉良还是很多人所熟悉的感觉,无论是表演还是摄影,无论他对于艺术的追求,还是他待人处世的态度,他的精神和行动是合二为一的,从来没有哗众取宠标新立异,没有用力过猛装模作样,没有随随便便敷衍塞责,只有脚踏实地恰到好处,从钟汉良多年来的努力和获得的许多成就来看,他在艺术界的跨界的尝试很成功,未来当然还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