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达市任民镇任民村拉长玉米增收链

2017-12-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东北网绥化10月20日讯 10月8日,安达市任民镇任民村一屯已收割完的玉米地里来了三个"小田鼠",所到之处,秸秆全被它们"吃"进肚里,走不多远,一个个打好捆的长方形秸秆包又被"吐"了出来.小田鼠秸秆打捆机刚清出一片地,两辆来自太平庄镇的运输车就驶进地里将秸秆包装上车,准备运回去给奶牛当饲料."一亩地出25捆秸秆包,一捆卖3块钱,每亩地就能增加75元毛利.合作社今年流转了本村和邻村11350亩地,光秸秆打捆销售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quo

东北网绥化10月20日讯 10月8日,安达市任民镇任民村一屯已收割完的玉米地里来了三个“小田鼠”,所到之处,秸秆全被它们“吃”进肚里,走不多远,一个个打好捆的长方形秸秆包又被“吐”了出来。小田鼠秸秆打捆机刚清出一片地,两辆来自太平庄镇的运输车就驶进地里将秸秆包装上车,准备运回去给奶牛当饲料。

“一亩地出25捆秸秆包,一捆卖3块钱,每亩地就能增加75元毛利。合作社今年流转了本村和邻村11350亩地,光秸秆打捆销售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沙其君是任民村的村党支部书记,也是任丰种植合作社和任丰农机合作社的领头人,在他的带领下,任民村将玉米“吃干榨净”的增收链条逐渐形成。

在以前,玉米秸秆除了少部分被农户收回当饲料,剩余的大部分都成了烧柴,有些人为了整地方便,甚至直接在地里放火烧荒,把秸秆付之一炬。为了不浪费可用资源、完善农户增收链,今年秋收开始前,任丰农机合作社特意又进了两台小田鼠秸秆打捆机,在打捆机之后,还会有搂草机到地里“捡漏”,务求将可利用的玉米资源全部收回。

秸秆变废为宝,只是任民村打造农户增收链的第一步。矗立在任丰农机合作社院内的玉米烘干塔,负责将合作社收回的玉米集中烘干,然后一半卖粮换钱、一半供给村里的饲料厂,脱粒后剩下的玉米芯也不浪费,全部卖给热电厂。沙其君说,饲料厂现在每月可生产精细饲料500吨,一年所需的玉米原料基本占合作社收成的一半,剩下的一半暂时没有别的处理办法,还是按传统方式销售。即便如此,经初步估算,将土地流转给任丰合作社的700多户农民今年每亩地仍可增收100元左右。

“现在收回的玉米还不能完全内部消化,等我们的牧场、青贮搅拌站都建好了,玉米就不需要外销了。”任民村的增收链并未止步。明年,任丰合作社将拨出数千亩土地专门种植青贮玉米,在青贮搅拌站将粗饲料和精饲料一起搅拌好,之后直接供给建好的牧场喂养奶牛,到时,不必出村就可实现增收自循环。在明年的增收计划中,种植黏玉米进行深加工也是增收链的重要一环,占地1000平方米、用于贮藏鲜玉米的冷库现已建成,待设备进场、玉米入库,这一项目将成为农户增收的又一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