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班瑜是谁 I服了YOU!周星驰的嘴脸! 嘴是石班瑜的!(图)

2017-09-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当周星驰变成了星爷,我们也在他无法超越的影视形象中欢乐了20年.无厘头的夸张表情和高昂尖利的嗓音组成了这个活生生的"喜剧之神".他的电影能在内地有这么大市场,语言的新鲜刺激可以说居功至伟,貌似朴素却内涵深刻的台词和夸张的声线很合时下年轻人的口味.不久以前,一个叫石班瑜的男人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他就是星爷的嘴巴,御用配音师,那些曾带来无数笑声的台词,就是通过他传出来的,而原版里没有的"I服了YOU"更是他创造出来的流行词语.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他的声音,我们很难

    当周星驰变成了星爷,我们也在他无法超越的影视形象中欢乐了20年。无厘头的夸张表情和高昂尖利的嗓音组成了这个活生生的“喜剧之神”。他的电影能在内地有这么大市场,语言的新鲜刺激可以说居功至伟,貌似朴素却内涵深刻的台词和夸张的声线很合时下年轻人的口味。

不久以前,一个叫石班瑜的男人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他就是星爷的嘴巴,御用配音师,那些曾带来无数笑声的台词,就是通过他传出来的,而原版里没有的“I服了YOU”更是他创造出来的流行词语。

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他的声音,我们很难想象周星驰电影会以怎样一种方式被传播。     在联系上他采访时,留起花白山羊胡子的石班瑜像个老朋友一样亲和的搂住记者的肩膀发出了周氏大笑。

太经典了!几个小时的相处中,经典台词背后的故事,一个真实的周星驰,一段成就形象的合作,都有了详尽的叙述。     关于自己:我的名字念着像石斑鱼 “哈哈哈哈!

I服了YOU”这句搞怪的经典台词就紧接着那周星驰的笑声传了出来,石班瑜就这么出现了。石班瑜原名石仁茂,祖籍广西临桂县,如今住在台湾。他1978年进入广播电台,做过记者、主持等。

东南早报:石班瑜您好!这个名字叫起来好象有点怪怪的? 石班瑜:呵呵,是不是念着像石斑鱼?没错啦,我就是按照这个谐音改的名字。这样是不是很可爱?不过我还用的是班超的班,周瑜的瑜,显得很聪明。

东南早报:啊?你改名字做什么? 石班瑜:我以前在电台做主持,有时候跑到外面兼职,按照台里的规定是不能这么做的,后来我干脆改个名字免得麻烦。(不过据石班瑜的好朋友透露,以前他叫石仁茂,用粤语念就是石什么猫,不好听,他干脆改了。

) 东南早报:能说下您是怎么进入配音这行的么? 石班瑜:我要感谢我的老师陈明阳,以前我是做电子行业的,偶然在广告上看到配音学习班招生,就去报名,1982年进入配音圈。

东南早报:能透露下你成名后最有趣的事情么? 石班瑜:说到这个我自己都笑了!有一天我走在街上,有人在后面叫我,问我是不是那个给周星驰配音的人,我一开口———不会吧!

这样都被你认出来!那个问我的人当场倒下!因为这句是周先生很经典的台词,我经常拿它来应付认出我的人,已经有很多人被吓到了。哈哈! 关于星爷:周星驰也爱耍人把我骗醉了 石班瑜最近已经加入周星驰的经纪公司“星星帮”,还加入《功夫》电视版《功夫状元》的演出客串两集。

换言之,星爷其实已经是石班瑜名副其实的老板。难以接近的星爷,在自己人眼里是什么样的形象呢? 东南早报:理所当然的我们想知道您和星爷的合作什么时候开始的? 石班瑜:这个肯定我记得很牢,那就是《赌侠》,当时周星驰演的还是个小生角色,还有刘德华,公司找了我来配音。

后来第二部就是《整蛊专家》。然后这么一配就是这么多年。 东南早报:能谈谈你和星爷的合作么?你们怎么认识的?石班瑜:其实我开始给周先生配音时,他自己都不知道,因为他那时候也是演员,只负责前期的,后期工作根本没有插手,所以一直都没有什么反应,据说他听到的时候还觉得这声音不是他自己。

一直到了《食神》,周先生自己的公司成立了,才开始自己负责整部电影的制作,那时候以为我的声音是根深蒂固了,他也很自然的找到我继续配下去。而且其实我和周先生之前的交流也很少,他以前很少的公司出现,大家平时沟通也不多,都是田鸡(田启文)在中间插手这些事情。

但是后来慢慢的,我们的交流也就多了起来,关系越来越密切。东南早报:周星驰那次自己来找你配音时说了什么?石班瑜:(笑)忘记了!不好意思!东南早报:能谈谈生活中的周星驰么?据说他是很严厉的人。

石班瑜:周先生人非常的好,当然是私下的,大家都说他这个人平时低调躲避媒体,其实他是普通话说得不好,怕说错话,就干脆不说。很早以前我们有合作,我还在台湾带他去吃牛肉面,两个人大晚上跑出去,很开心的。

我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在片厂,周先生先是很严肃地上下打量着我,然后噗嗤一声大笑了起来,边笑边用不利索的普通话说:“你的声音怎么那么奇怪那么搞笑啊!”把周围的人都笑起来。

后来周先生的名气越来越大,自然受到更多防护。在《功夫》做宣传时,那时候是哥伦比亚这样的大公司操作,一下带来很多工作人员。当时我也到酒店去找周先生,我们在房间见了一面,不过没有出去吃东西了。

而且周先生平时在生活上很搞笑的,特别喜欢整人。一次在吃饭时候,他拿出一些在台湾没见过的啤酒和我说,问我能不能一小时以内喝6罐这样的啤酒,我想那应该不难,就慢慢的喝起来,结果喝了4罐就不行了,跑到酒店去睡了好久,后来再看到周先生,他大笑说其实他只能喝2罐。

他本来要把这个酒代理到台湾,没想到大家都不能喝,看来没戏了。 东南早报:周星驰在生活中会那么夸张么?石班瑜:不会,虽然爱开玩笑,当然没有戏里那么夸张。

而且在工作的时候他是非常严厉的。这个大家也都能理解,因为他是那么一步一步走出来的,靠自己的努力工作才有了今天,当然对工作出奇的严厉。 关于电影:周星驰很聪明电影一年才出一部 同样是自己成名的最重要因素,石班瑜对于周星驰的电影,有着自己独自的见解。

东南早报:你觉得周星驰的电影这么多年一直走红的原因是什么? 石班瑜:我觉得他每部戏都有每部戏的关键表达,比如说《喜剧之王》,就是励志,反映自己的,比如说《食神》,就是说做人不能太嚣张。

而且他的电影每个角色都是他,他营造出一整个世界,太吸引人了。到了后期,他更是聪明,绝对不会像香港其他商业片影星一样,什么片子都接,什么片子都演,而是精挑细选,对剧本反复核查,出一部就是精品,才能做到现在的样子。

东南早报:说到变化,你觉得近两年的周星驰的电影变化在哪? 石班瑜:他不再是一个人!他不再像以前那样一个人了,无论是搞笑还是表达剧情,他已经开始把所有的东西分给大家,让其他人都有很大的表现空间。

他在捧很多年轻人,以前整部戏都只有他一个人在主导,现在你们看看,元秋、元华、田鸡、肥仔,是不是大家都认识。我觉得这和他年纪有关系,他的心胸很宽广。

东南早报:和周星驰合作那么多的电影,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些? 石班瑜:当然是在《食神》中在屋顶上唱情和义的,因为当时周先生以为女主角死了,伤心得要命,才在大雨中唱出这段歌声。我当时为了配这一段,准备了太多的时间,还要酝酿感情。

在看着电影里的情节,我就拼命让自己变得很悲伤,在真正录制的时候,我都是闭着眼睛完成的,当时我的感觉就是已经进到戏里面去了,我就是主角,我在哭。 关于经典台词:听说这个台词流行我很诧异!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现在再把这段文字敲打一遍都显得有些厌烦,在这些超级流行背后,居然是一次糊里糊涂的创作。 东南早报:我想问下这段台词:“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你知道它在年轻人中的流行度么?那简直是一塌糊涂了,所以想知道下在配这段的时候有什么故事没? 石班瑜:我来回忆一下,其实作为一个配音演员,我的认知和你们不一样,每天面对那么多的台词,枯燥得很,还要NG那么多次。

我来回忆一下你说的那段……其实我真不知道会流行啊,听到流行了我都觉得诧异。 不过我想起来了,在录这段的时候是一个早上。那时候我刚起来去上班,就被拿这么一段话出来念,那时候声音都还没开,我觉得这话也没什么特别的,所以也没什么反应,可以说我嘴巴在动,脑子里还想着别的呢!

不过在当时想来,就是要把这段话配成真的一样,可又是在说假话的那种状态,还有有一点点的贱。我就这么糊里糊涂不专心的弄完了这段,难道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那么流行? 东南早报:还想起一段很经典的台词,就是在唐伯虎点秋香里的那个:“小人我住在苏州城外”的快板。

石班瑜:哈哈,说起这段那我可是深有印象,就是这段话,差点把我活活憋死!

“禀夫人,小人本住在苏州的城边,家中有屋又有田,生活乐无边……!对吧!你知道么,这段话那么长,其中只有说到一半的时候才有一个气口,我那时候拿到这个反复反复就念,念得头都晕了。人家都说配音时候可以看台词念,可是我念到后来都背下来了,NG了多少次都不知道,才过关的。

记者和石班瑜合影 东南早报:和周星驰配合难么?给他配音有什么特别的? 石班瑜:给周先生配音真的是一个很难的工作,他这个人反应非常快,随时都有表情和语调变化,我刚开始接触他的时候可真是苦啊!

那时候根本根不上他的反应,一点都跟不上,说着说着他就哈哈大笑,笑一半又开始说别的。那时候我只能听导演安排。 但是后来随着接触越来越多,我也就习惯了和周先生合作,他的东西我也熟悉了,默契了,所以现在我的反应也很快。

东南早报:都说周星驰的电影里你的配音很重要,你自己觉得呢?能说说在配音中你最满意的创作么? 石班瑜:我是借助周先生的光环在发展,作用是有那么一点,但是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

不过我确实有在用心配音,在配音中有一些自己的创作。 比如说在《功夫》中,周先生所有台词里的你都是放在后面的,还用了很多你呀!显得非常特别,当时周先生还没发现,只是看完配音版觉得怎么这么顺畅。

因为在广东话里面这个你有很多时候都放在后面,读起来也很顺。 在《少林足球》里,我在想这个周先生其实扮演的是一个广东乡下的土人,而我就特别的把所有的“的”字改成了“地”。

就变成那些“球不是这么踢地!”效果非常好,后来我看过内地有部电视剧也是这么把和绅的说话方式改成这样,不知道是不是学我的。 还有就是在配《大话西游》时,配音导演无论如何不能满意,我当时也很不高兴,一句“I服了U”脱口而出,结果导演一打响指,“就是这一句了!”另一句“我走先”其实是一句口误,我当时跟着粤语“我走先啦”说走了嘴,没想到效果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