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成3c 34【封面人物】徐克成:拼却余生为肿瘤
他得过癌症,自己现在是肿瘤医院的院长。
他做了大半辈子医生,一直心系病人的苦痛。
他的医院虽然是民营医院,但在国外却非常有名,很多国内医院、国外政要在国外治不了的癌症会找到他这儿治疗。
他和他的肿瘤医院业已成为广东民营医疗的一面旗帜。
2011年10月29日到11月2日于奥地利维也纳举行的世界肿瘤冷冻治疗大会上,他带领30名来自北京上海等我们各大医院的专家出席大会。新选举的第17届国际冷冻治疗学会11名执行委员中,中国有3名,其中两名来自他领导的复大肿瘤医院;他本人和另一名美国专家被选为副主席,而他的选票远超过美国人。大会共颁发17个奖项,中国获得9个,其中复大医院获5个,而大会最高奖3个中他是获奖的第一名。
使命的召唤
1997年年底,时任卫生部长的陈敏章教授与徐克成有一席谈话,部长希望徐克成在中国南方办一所医院,叮嘱他“好好做人好好做事”,做他“部长难以做的事”。徐克成问办什么医院?他说办个肿瘤医院。徐克成记住了既是首长又是学界老朋友的嘱咐。第二年,他尊敬的陈部长自己被癌症夺去了生命。他心痛不已,坚决要向癌魔抗争。
在徐克成漫长的从医生涯中,他一直以“消化内科”专家著称,但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他却一而再再而三地与“肿瘤”纠缠不清。40年前,徐克成的母亲因为肝癌去世,当时作为医生的他,眼睁睁看着悲剧发生却无能无力;20多年来,他一直在做肿瘤早期诊断研究,14年前,他发现自己身上一些异常,6年前,他被检测出肝癌。
幸亏是早期,而且,当时他已经有足够的把握把疾病消除。那年是他筹办复大肿瘤医院的第五年。
2001年,在朋友的请求下,徐克成从深圳来到了广州。2003年,经过一系列的准备,经广东省卫生厅批准,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成立了。
这是他从医以来第一次出走体制。
1963年,23岁的徐克成从南通医学院毕业。在此后的28年时间,他在南通医院从一个小医师做到科主任,28年的时间,足以奠定一个医生的技术与威望。后来,徐克成分别到日本和美国做了几年访问学者,回国后他到了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蛇口联合医院上班,之后又辗转到深圳罗湖人民医院。
大半辈子的公立医院从业生涯,总体来讲风调雨顺,事业有成,别人都以为徐克成也就这样“终其一生”了。然而,徐克成接下来的创办民营医疗的举动,让不少人为之惊讶。
其实,在徐克成的心中,始终有一个梦想,虽然过去28年的医生生涯很丰实,他也很享受在医学道路上不断求索不断搏杀的这个过程,但施展所有能量、实现更大抱负的医学梦却一直让他不能自已,以至梦牵魂绕。
徐克成说:“总感到有个梦想、某种使命,在前面召唤着自己。”
直到创办起复大肿瘤医院,徐克成终于可以把自己心中的蓝图,自己对医疗事业、对治病救人的理解倾泻出来,按照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方式去打造心中的“医学乌托
邦”。他为实现陈敏章老部长的嘱托而竭尽全力。
构建“乌托邦”
徐克成心中的医学“乌托邦”,是建立一个技术与道德双馨的医学体制。
复大刚成立时,徐克成就提出了两点建设:技术规范和道德建设,而尤其以后者为重。然而这一理想的实现如攀登珠峰,满是艰辛。
复大肿瘤医院埔一建立,徐克成就遇到不少问题。因为筹集原始资金的缘故,一开始董事会有十个股东,每个月底有些股东就吵着要分钱。但是徐克成是想把医院当做长远事业来做的。
徐克成的幸运在于,在医院发展的关键时刻,他在深圳的老朋友出手了。这位后来担任董事长的朋友听了徐克成和他的后来担任总经理的助手的困难后,没有做会计审计,就以投入乘以2的回报让其他股东退出,只留下他、徐克成及总经理左建生的股份。这三位,可谓志同道合,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有着做大事的胸襟和智慧。
就这样,作为复大灵魂人物的徐克成,倾注出全部心血与同志者一道,开始了“乌托邦”构建之旅,让医院走上基于他独特发展理念的轨道。
从拒收红包开始
除了狠抓医疗技术、学科建设,徐克成在复大做的一件大事,即首先向一般医院的痼疾——“红包现象”开刀。
徐克成深知,如果医生把自己的经济利益与病人的治疗挂钩,那医院的管理就必然出问题。为了保证医生的根本利益,徐克成加大了医生工资以及业绩的奖惩额度,把医生和药品的关系斩断,从制度上促使医务人员通过专心本职工作、为病人服好务来获得高收入,将医生收入渠道正常化,从而杜绝暗箱操作。
复大有强有力的、严格的制度保障,医院创办之初,一医生收受患者一千元红包被发现,徐克成即毫不犹豫地将当事人予以除名。不讲情面的惩戒,有规矩可循的制度条文,促成了医院健康医患氛围的形成,把医生从道德困境中解救出来。据悉,这么多年来下来,复大从未查到收受红包之事。
那些无望的晚期病人
然而,制度的理性如果缺少了传统医学的人文关怀,就会显得冰冷死板。徐克成当了一辈子医生,笃信“爱心”应当是做医生的前提条件。为此,在医院,他不但通过制度设计来坚决杜绝无良行为,同时也大力弘扬先进,而他自己也是以身作则,带领同仁以优良的品德和的情操,使医院逐渐得到了病人的认可和业界的尊敬。
“徐院长是一个很善良的人,有时候他去看病,甚至会忍不住掏钱给病人。”采访中,医院同事不止一次地提到这句话。
事实上,徐克成常常接收一些没钱治疗的肿瘤晚期病人,有些病人已经被其他医院“被判了死刑”,但却在他这里在复大找到了希望。
采访中,我们见到了已经在别处“被判了死刑”而又在复大被救回的神奇的康复患者——彭细妹,为了表达感恩之心,她正在复大做义工。
她是徐克成随同广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到湛江一家医院义诊时“救”回来的。当时,细妹拖着肿胀得快裂开的大肚皮来到徐克成面前,徐说你怎么不看病?她说我没钱看病又没有人管。她是茂名化州人。27岁的她,在家和男朋友开一个小店。
一天突然小腹部疼痛,她到了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患了卵巢癌。她问医生能活多长时间?医生说“两年”。她哭着回到家。男朋友听说她得了癌,让她离开。她拿着5千元私房钱,去到海南,在海边流浪,2个月后,又到茂名市,夜宿车站,白天在街上接受路人送的盒饭。她的肚皮一天天
膨大,双下肢肿得如同象腿,不要说走路,连平坐时都气喘吁吁。她预测自己离开死亡已为期不远,来到最早诊断出癌症的湛江医院,她没有去看病,因为她连挂号的钱都没有,她希望在医院里花园里或门诊椅子上死去,让医院能将她送往火葬场。
义诊那天,她坐在医院门诊前花园的石凳上,心里忐忑不安,终于在下午3点左右,请两个实习护士搀扶着,来到她认为很慈祥的徐克成面前。徐克成为她做了检查,又掏出钱让她做超声检查。徐克成想把她带回广州治疗,一旁好心的人提醒他:她孤身一人,你为她治疗,万一三长两短,不是“跳到黄河洗不清吗?”徐克成让实习护士帮助找细妹的亲人。
第二天,徐克成回到广州,接到电话,说找到细妹的哥哥了。第三天大早,徐克成让自己的司机,开上医院救护车,带上护士,车行500公里,中午抵达湛江,接上彭细妹和她的哥哥,晚上7时,来到广州。
当她看到徐克成院长和其他院领导在医院门口迎接她时,这位在外流浪了两年的女子,眼泪扑涮涮流个不停。
彭细妹一进院就呼吸衰竭,情况危急。徐克成对她说,“细妹啊,如果我救不了你怎么办?”她说,“救不了我也没关系,你把我的尸体放到医院里研究研究;救活了的话我就不回去了,在医院当义工。”
徐克成挂帅,成立了主要由中年博士组成的治疗小组。如何腹腔放液减压,如何维持已很衰竭的心肺功能,如何逐步增加营养,如何适时地手术,手术中又如何保护被肿瘤侵犯的脏器,等等,每一步都精心精细考虑。终于在入院21天后,徐克成的团队一次去除了细妹腹腔内55公斤的肿瘤和囊液。接下来,又是化疗、局部介入…..
复大为彭细妹整整花了43万。细妹完全康复了。她成了名人。许多来复大的领导和外国专家指名要与细妹照相。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最高奖获得者、著名血液肿瘤专家王振义院士握着细妹的手说:“复大创造了你新的生命。”仅仅中央电视台就播送关于细妹的专题片12次。
徐克成和他的团队在抢救最困难的危重肿瘤病人方面,从不迟疑。2001年救治的粤西怀集患颈部巨大恶性畸胎瘤儿童现在已上了中学;因面部大如西爪的巨大肌纤维肉瘤12岁尚未上学的粤东女孩,被成功治疗后连升几级,今年将升入初中;被路透社称为“超级巨瘤”的面患巨瘤的湖南患者住入复大后,徐克成几次到马来西亚发表演说,为他募集资金25万元。
他的重达17公斤的肿瘤被复大分两次切除后,外国人震惊了,美国著名电视频道“国家地理”专题播送50分钟,誉为“中国的骄傲”,……
“重视过程”的复大文化
徐克成领导下的复大做到了“救人于危难”,但他说:“这仅仅是一个医生、一个医院的天职。”真正使得复大有别于其他肿瘤医院的基因,在于由始至终贯穿复大人精神和行动的“重视过程”的人文关怀。
人总有一死,医生也有爱莫能助的时候。尽管复大创下了许多“奇迹“,也不能保证百分百的人获得康复。所以,徐克成要求下面的医护人员,就算是已经无望的病人,一样要给予足够的关怀和温暖。
就在我们采访的前几天,马来西亚一位姓黄的女士专门坐飞机到复大,拿着鲜花和月饼,留着泪说感谢。原来,黄女士的姐姐患了绝症,在新加坡一家医院看病时说只能活一个月。她来到复大,一年后还健康活着。在这一年里她姐姐很开心,她家人也感到这是最大的恩惠。
“外国人极少医疗纠纷,因为他们很重视过程。中国的习惯就是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徐克成找到了差距,并且高标准努力践行。
就这样,从观念到氛围,徐克成建立了一种坚韧强大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复大文化”。 在徐克成的这种思路下,医院的成就吸引了来自全世界53个国家的患者前来就诊,目前复大住院的病人70%以上来自东南亚、中东、西欧、北美等地区,医院成了名副其实的“国际大家庭”。来院就诊的病人中,有来自清华大学的著名教授、闻名全国的电影明星、菲律
宾副总统的弟弟、叙利亚大法官、沙特王室成员、马来西亚著名音乐指挥家 、印尼大银行家、菲律宾大房地产老板等。
2010年下半年,55岁的印度尼西亚卫生部长恩当女士被诊断为晚期肺癌,这位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的医学博士毫无疑虑地来到复大,她星期六和星期天来复大治疗,星期一赶回上班,一天也未休息。她在为徐克成写的印尼文版《我对癌症患者讲实话》一书写的序言中这样表达:“我、丈夫和印尼医生专组从复大医院和徐克成教授那儿学到了很多东西,先进事物、勇于创新精神(反潮流)、甚至属于普通的事如病房的安排、如何护理、如何抽血与打针等,给人印象深刻,成为好的榜样”。
今年7月她在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大会上,兴奋地将自己PET-CT检查“肺部无活动性肺癌证据”的结果告诉了我国卫生部陈竺部长,表示要向中国“学习”。
2008年11月,国家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视察复大后高兴地说:“这么多外国人来你们医院,说明你们很有特色。”2009年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卫生部原副部长殷大奎,带领百位民营医院院长参观复大,说:“复大感动了我,我确实被复大感动了。”
晨光微露
来复大的病人大多是中晚期的病人,治疗非常困难,对医院技术的要求也更高。
三年前,徐克成提出了“学术化、高端化和国际化”办院方针。在徐克成的努力下,复大开创了以冷冻消融(CSA)、微血管介入疗法(CMI)和联合免疫疗法(CIC)为主导的“3C”治疗模式,创造了多个业界第一。其中冷冻消融治疗肿瘤是其“尖端武器”技术,治疗的病例已达6000多例,数量居世界首位。因胰腺癌冷冻治疗成功,徐克成获得了日本低温医学会国际年会授予的金牌,这是该学会建会35年来授予中国人首牧金牌。
不久前,一个名叫亮亮的马来西亚青年患了胰腺内分泌肿瘤合并肝肺胸腔转移,血糖低至1.4毫当量,需24小时连续输注葡萄糖。他的母亲患同样的疾病。母子二人同时住院。对于这全世界都很罕见的疾病,徐克成向中国、美国、日本几间大医院求救,都被婉转的告知“无法帮助”。
徐克成要求医生“不惜代价”“全力以赴”。亮亮活过来了,肿瘤大部份消失,血糖恢复正常。这位来广州住院时,从白云机场被抬下飞机的青年,回去时挥着双臂,轻松走下飞机,迎接他的数十名大马华人哭了,马来西亚的报纸大版报道“中国,中国就是好样的”。美国排名第一的肿瘤医院MD 安德森肿瘤治疗中心一位专家评述这一治疗效果说:“难以想象!但在复大,可以想象!”
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院士为徐克成教授和牛立志博士主编的《肿瘤冷冻治疗学》专著作序,并在《健康报》头版刊出,称赞该著作是我国肿瘤冷冻治疗的开山之作,对他们在癌症治疗方面做出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大部分民营医院之所以没有取得公众的信任感,在于创办人把医院当工厂办,今天办了医院明天就想赚大钱。复大的成功离不开徐克成坚持自己的理想办院,不急功近利。作为徐克成的朋友董事长王怀东,同样颇有眼光,在日常管理上从不干涉管理层,只有几件事他直接干涉了:汶川地震后,“命令”复大最快拿出950万救助灾区,最快派出医疗队;复大的大塘院区开张时,尽快拿出250万元,为万名孤寡老人体检;天河棠下院区快开张了,又是他决策,拿出200万,为周围社区免费诊疗。
徐克成的学生、现任复大总经理是一执行力十分强的医学硕士,他跟随徐克成21年,对徐克成的任何正确决策,不仅支持,而且创造性发挥。这种内部管理的高度一致和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是复大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
2010年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为复大写了题为《广东省民营医院的一面旗帜》的调研报告,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对此作了重要批示:“是个好典型,适当的时候去看一看。”黄华华省长要求:“要好好宣传、好好推广”。
现在,以三家医院为主营业的广州复大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已达3亿元,年盈利5000万元,并以30%的增长率递增。徐克成坦言,未来两年,复大有两个比较大的动作,一个是上市,目前已完成资产评估,今年底上报国家证卷委,可望于明年登陆中小板。另外一个通过美国CTI验证,把自己的一些规章制度都标准化,在服务方面与国际接轨。
“这两步走完,复大将迎来一个跨越式发展。”徐克成语气平和。
几年前那一场癌症改变了徐克成,对功名看淡了许多,真正想尽余生之力在肿瘤治疗上作出一点贡献。
如今,他现在整天扑在工作上(采访结束马上就要飞到美国去做演讲),忙碌而有激情。
“乌托邦”将于哪天建成?徐克成心里也并没有答案。但他看到,这一天已晨光微露。
【鸣谢:感谢记者吴聚平对本文所作的录音记录和材料整理工作】
【封面人物简介】
徐克成,1940年生于江苏,1963年南通医学院医学系毕业;1963-1991年在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从一名住院医师成长为主任医师、教授和科主任;1987和1991年分别在日本千叶大学和美国瑞特大学做访问教授;1991-1993年蛇口联合医院副院长兼消化病中心主任,1994后任深圳养和医疗中心主任和深圳罗湖人民医院肝病中心主任;2001年筹建广州复大肿瘤医院,2001年至今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和复大医院总院长。
曾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和胰腺病学组成员、广东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副主任委员等,出版《消化病现代治疗》《肿瘤冷冻治疗学》等著作20余部。曾获“世界冷冻治疗特别贡献奖、日本低温医学会35届年会金奖等殊荣。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国际冷冻治疗学会执行委员、副主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