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法的女儿 省水利厅厅长王忠法: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水是生命之源。昨日(22日)是第17届“世界水日”,22日至28日是第22届“中国水周”。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新的治水理念下,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水资源。”省水利厅厅长王忠法表示。
“千湖之省”面临水资源困境
“湖北号称“千湖之省”,于是有人认为,水资源理所当然的极大丰富。这是对水资源现状的最大误解。”王忠法表示,我省正面临水少、水脏、水多等水问题的严峻挑战。
调查数字显示,如果不含过境水,全省人均水资源量1731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中等干旱年,全省缺水达55.7亿立方米,特大干旱年,全省缺水120.8亿立方米。
水污染形势也日益严峻。全省长江、汉江干流水质尚好,但沿江城市近岸存在长度不等的岸边污染带,汉江近年多次发生“水华”事件;中小河流水质污染不容乐观,超标(超Ⅲ类)河段长度占评价河长的21.4%,涢水、蛮河、神定河等污染严重。
水生态安全面临威胁。湖泊面积由上世纪50年代的7760平方公里下降到上世纪80年代的2503平方公里,湖泊减少和萎缩导致自身调蓄能力下降,加剧了洪涝旱灾,并带来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洪水威胁依然严重。虽然近几年我省长江堤防防洪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汉江干堤、荆南四河堤防、中小河流的防洪能力仍然不高,全省山洪灾害防治尚未起步。
水土流失还没得到根本治理。最新遥感调查资料表明,我省水土流失面积达5.5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0.1%。水土流失使大量肥沃的表层土壤丧失,青山变秃岭,农田水打沙压,中小河流、湖泊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冷浸田增多,农业多灾,粮食减产。
王忠法认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节约、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切实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水资源管理实现“六个转变”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关键阶段。王忠法说,要适应这种变化,水利部门必须改变过去的水资源管理理念,加快推进“六个转变”。
一是在管理理念上,要加快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把需水管理的理念体现在水资源规划、配置、节约和保护等各个环节,实施用水总量控制,遏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二是在规划思路上,要把水资源开发利用优先转变为节约保护优先。无论是综合规划还是专业规划,无论是流域规划还是区域规划,都要贯彻“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原则,根据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统筹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
三是在保护举措上,要加快从事后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变。水资源污染后被迫治理、生态系统破坏后被动修复所付出的代价是极其沉重的,我们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修复的老路。
四是在开发方式上,要加快从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向合理开发、有序开发转变。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科学确定开发目标和开发规模,优化功能布局,高度重视和妥善处理水资源开发中移民安置、土地占用、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体制机制等问题,把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与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五是在用水模式上,要加快从粗放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要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转变用水方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六是在管理手段上,要加快从注重行政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要把水资源管理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处理好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强化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广泛吸纳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工作。
“三条红线”严管水资源
正是基于新的科学治水理念,王忠法认为,必须实行并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围绕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明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划定这“三条红线”,不仅是解决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的迫切需要,也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的重大任务。
首先是以总量控制为核心,努力优化水资源配置。王忠法说,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需水管理为核心,抓好水资源综合规划和节约、保护等专业规划的编制与执行工作。建立覆盖流域和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对流域内用水全面实行总量控制。
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加强取水计量监管,实行行政区域年度用水总量控制。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重大建设项目布局的水资源论证工作,从源头上把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关。严格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充分发挥水资源费在水资源配置中的经济调节作用。
其次,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大力开展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大力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深入探索不同水资源条件、不同发展水平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模式与途径。
此外,还必须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为方向,大力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行政区域内涉水行政事务的综合管理,建立“一龙管水、合力治水”的管理体制,统筹城乡水资源评价、规划、配置、调度、节约、保护等工作,实现对水资源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统一管理。 (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