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行霈千家诗 古典文学研究大家袁行霈

2017-05-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袁行霈,1936年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人文学部主任.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袁行霈出生书香门第,家学源远流长,曾祖父袁绩懋(mào)为道光进士,曾历任翰林院编修.刑部主事,曾祖母左锡璇亦是位文学才女,有传世作品留存.袁家人才辈出,男辈多翰林饱学之士,女子亦才情横溢.1953年袁行霈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与北大结下终身之缘.1957年毕业被林庚留做助教,之后数年和陈贻焮(xìn)一起跟随导师林庚,编著<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参与了林庚.冯

袁行霈,1936年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人文学部主任、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古典文学研究专家。

袁行霈出生书香门第,家学源远流长,曾祖父袁绩懋(mào)为道光进士,曾历任翰林院编修、刑部主事,曾祖母左锡璇亦是位文学才女,有传世作品留存。袁家人才辈出,男辈多翰林饱学之士,女子亦才情横溢。

1953年袁行霈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与北大结下终身之缘。1957年毕业被林庚留做助教,之后数年和陈贻焮(xìn)一起跟随导师林庚,编著《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参与了林庚、冯沅(yuán)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的选注工作,大量的作品和史料阅读为袁行霈以后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77年高校恢复招生后,袁行霈在北大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中国文学史、中国诗歌艺术研究、陶渊明研究、唐诗研究、李贺研究、唐宋词研究等课程。历经半个多世纪锤炼,袁行霈用心教学潜心研究,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古典文学研究大家。

1978年袁行霈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纵通”与“横通”》的文章,文章不长,却是他第一次公开表述自己的学术追求,预示着他学术道路上一个新的开始。1987年袁行霈出版专著《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该书被译为日文版和韩文版,被东南亚学者推崇研究,1991年获北京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2年获国家教委授予的高等学校出版社优秀学术专著特等奖。导师林庚评价说:“行霈为学多方,长于分析,每触类而旁通,遂游刃于群艺,尝倡边缘之学;举凡音乐、绘画、宗教、哲学,思维所至,莫不成其论诗之注脚。”

袁行霈论著叠出,成果丰硕,代表论著有《中国诗歌艺术研究》《陶渊明集笺注》《中国文学概论》《陶渊明研究》《中国诗学通论》《历代名篇赏析集成》《袁行霈学术文化随笔》《中国文学史》等。其中1994年与弟子孟二冬教授、丁放教授合著的《中国诗学通论》获第二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全国高等学校第二届优秀社科成果奖二等奖;主编的教材《中国文学史》2001年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2002年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随着学问的精进和学术成就的积累,袁行霈的见解愈加高屋建瓴。他认为具有大家气象的学者都具备一些共同品质:其学术的格局和视野开阔,能够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处处显示出总揽全局的能力;其学问都具有开山之功,开拓新领域,建立新学科,发凡起例,垂范后学;他们都是学问和道德并重,用正直、诚实、刚强成其宽容、独立之气象。袁行霈自己正是这样一位具有大家气象的学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袁行霈既是学术研究大家,也是课堂教学名师,讲学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北大学子把听袁行霈的课视为一种美的享受,课后他们深有感触地说:“如饮甘霖,如沐春风,总是被深深吸引与陶醉。”袁行霈上课,教室内外几乎总是围个水泄不通,人们仿佛回到民国时期名家云集的北大时代。袁行霈讲授的陶渊明研究、唐诗研究等专题成为北大中文系学子心中的经典课程。他优美的音质,潇洒的气度,儒雅的谈吐,俊逸的板书,成为北大学子记忆中的美谈。

从书斋到社会,从北大教授到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都以君子般真挚仁厚的风范对待学生、同仁与下属。他带领大家一起徜徉于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长河中赏珠拾贝,不懈探求,以高尚的师德、独特的情趣、宽厚的胸襟感染一代又一代学子。

1991年袁行霈获国家教委和人事部授予的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暨人民教师奖章,1993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北京市人民教师称号,1995年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

“常怀感激之心,常存惭愧之意”。袁行霈以高洁的品性、扎实的学问践行着自己的人生追求,浸润着每一位学子与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