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黑历史 曹德旺“史上最苛刻捐款”的启示
近10万名西南贫困百姓领到了曹德旺捐助的2000元“救命钱”,曹德旺对这个项目的过程和结果表示满意。
为了把管理成本控制在曹德旺要求的范围内,项目工作人员没有配备越野车,经常步行走山路下乡。
企业家、慈善家曹德旺以“苛刻、抠门”的条件向西部五省捐款2亿元 开国内捐款问责先河
福建企业家曹德旺透露,去年他和儿子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向西部五省捐款2亿元,但提出“苛刻”要求:半年内将2亿元善款发放到近10万农户手中,且差错率不超过1%,管理费不超过善款的3%,远低于“行规”的10%。这次捐款被称为“史上最苛刻捐款”,曹德旺甚至还聘请、组建了专业的监督委员会,对善款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称若基金会违规使用款项将按善款的30倍来赔偿。这也开创了中国捐赠者对公益捐款问责的先河。(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12版)
2亿元善款,要发放到10万个贫困户中,每户平均为2000元。曹德旺说:“西南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老百姓生活苦得很。我年轻的时候吃过很多苦,知道那种滋味。对于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民来说,2000元钱可以说是他们的希望。”这句话是一个从苦难岁月过来的企业家对贫苦农民的关爱。
按照3%的占比计算,曹德旺这次向西部五省所捐的2亿元,其管理费是600万元。也就是说,每一个2000元的“救命款”要送达一个贫困户,其成本是60元。这样的成本,究竟是高还是低?算苛刻吗?
当然,按照行规(10%)来说,200元的成本才不苛刻,才合理。但是,在曹德旺看来,他定出3%的比例并非刻意“为难”基金会。因为他请专业机构测算过,觉得600万元足矣。事实上,“3%的比例并不低,后来他们不就做成了吗?”曹德旺的这一“苛刻”行为,“已成为慈善家捐款透明又经济的典范”,用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何道峰的话说,就是——曹德旺开启了中国公益捐款的问责机制,打造了全程透明的公益模式。
有专家认为,曹德旺的成功,关键在于未计入大量行政成本。因为,中国扶贫基金会隶属于扶贫办,扶贫机构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分摊了很大一部分执行费用。“如果没有扶贫系统,光靠中国扶贫基金会的百来名工作人员,执行成本就得扩大2~3倍。”不错。可问题是,曹德旺的扶贫善举,并不是在一个荒岛上进行的。
新闻说,为了摸清扶贫对象,扶贫基金会花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我不禁感到奇怪:我们扶贫扶了多少年了,各地政府差不多都设有扶贫办,一个地方,谁穷谁不穷,谁需要救助,谁不需要救助,当地政府应该一清二楚,否则,多少年的扶贫工作又如何开展?既然如此,为什么一个企业家的扶贫,不能借助于政府的行政力量?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曹德旺行善的低成本运作,就是对当前高成本的公益事业的一次挑战。同时也表明,“一些规模较大的公益基金会管理费用确有下调的空间。” (树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