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张诚 赶大营后裔——哈密骄子张诚

2017-09-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哈密有位名人叫张诚.张诚之所以有名,其因有三,首先是他敢于丢掉税务所所长的铁饭碗而跳入不知深浅的商海;其次是他经过20年打拼居然能成功到身家10亿,旗下公司十几个;第三个原因是,哈密人都钦佩他的为人,都以能去他的长城实业公司做事为荣.这后一个原因最厉害,也最难做到,那是需要有强大人格魅力才能如此吸引人的.就是这样一个张诚,他居然也是赶大营后裔,为杨柳青大营客人物群像长廊又增添一道光彩靓丽的风景.张诚的母亲是赶大营第三代,姥姥家祖籍杨柳青碾砣嘴村.张诚的母亲杨月萍76岁,是哈密市政府的退休干部.说

哈密有位名人叫张诚。张诚之所以有名,其因有三,首先是他敢于丢掉税务所所长的铁饭碗而跳入不知深浅的商海;其次是他经过20年打拼居然能成功到身家10亿,旗下公司十几个;第三个原因是,哈密人都钦佩他的为人,都以能去他的长城实业公司做事为荣。这后一个原因最厉害,也最难做到,那是需要有强大人格魅力才能如此吸引人的。

就是这样一个张诚,他居然也是赶大营后裔,为杨柳青大营客人物群像长廊又增添一道光彩靓丽的风景。

张诚的母亲是赶大营第三代,姥姥家祖籍杨柳青碾砣嘴村。

张诚的母亲杨月萍76岁,是哈密市政府的退休干部。说起赶大营,往事还是颇心酸的。杨月萍老人说,1909年,因生活陷入困境,祖父杨恩佩受安文忠等赶大营先驱的感召,随同杨柳青老乡一起上西大营求生存。1910年2月13日,父亲杨俊明在家乡出生。

祖父在新疆当货郎做小生意,3年后小有积蓄,觉得新疆比家乡好生存,便于1913年返回家乡,次年携妻带子重返西大营。杨月萍说,那年父亲4岁,祖父的货郎担,一头是父亲,一头是货物,祖母则是领着大伯父步行。可以想象,大西北地旷人稀,更多的是沙漠戈壁,一家四口就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行。八千里路云和月,还要边走边做小买卖以养家口,整整走了一年,他们才到达新疆伊犁的目的地。

杨月萍说,父亲杨俊明是在贫寒中长大,因此很能吃苦耐劳。12岁开始学徒做生意,又十分勤奋好学,逐渐成为家中顶梁柱。父亲虽没上学堂,却练出一手好字,能打一手好算盘,公私合营后,成为合作百货商店的总会计。

张诚的小老舅说,我父亲那个人太规矩,对后代要求很严格,主要是在做人方面要求我们要做好人。张诚从小是跟我的父亲他的姥爷长大的,因为他父母工作都很忙,没时间管他。张诚受姥爷影响很深,总拿姥爷的要求去衡量自己,比如,邻居家借东西,不论什么,只要有张诚就给,这让姥爷很高兴。

从姥爷的笑脸上张诚能感觉到,帮助别人是件幸福的事。大院里有一位老人挑水不方便,张诚便主动代劳,一有空就去老人家里看看,只要缸里缺水,他就给挑满。张诚经商后,姥爷对他讲很多关于杨柳青人赶大营经商的故事,所有故事都向一个目标打,那就是,津帮商人的成功之道都是“以诚信为立身之本”。对这一点,张诚牢记于心。

张诚的父母对他要求也很严格,从不娇惯,打小就是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去做。

张诚尚未入商道之前,家教就已经为他定下了做人的基调,也算是有了统帅的魂灵。

张诚本是端铁饭碗的税务所所长,他居然胆量如此之大,竟舍弃公职下海去冒风险。1993年,下海之初他借款凑钱开一家长城饭店,为了省钱他亲自做装修。他的小老舅说,有一回干喷漆的活,他一干就是两天两夜没睡觉,简直干疯了,像玩命。好在初战获胜,长城饭店因在装修格局、经营理念各方面都令人耳目一新,结果一炮打响,为哈密市的品位提升带来一股新风。

初战告捷,张诚得到丰厚回报。但他并没因此满足止步,而是把思路更加大开,盯上了哈密瓜。哈密瓜是不用打的现成品牌,国内外皆知。然而,哈密瓜的市场却很小,远远不够需求。他要在这一领域做大做强,把哈密的名声叫得更响。经过调研,他弄清伊吾县淖毛湖那个地方适合种植晚熟哈密瓜,如果能种植成功,正好与早熟哈密瓜错开上市时间,那将会延长哈密瓜的销售季节,会占有更多的销售空间。想到这里,张诚非常高兴,立即动手实施。

张诚在淖毛湖买下3300亩荒地,亲自上阵,带着伙伴们开拖拉机、推土机开垦荒地。淖毛湖靠近蒙古边境,距离哈密200多公里,是戈壁滩,自然环境恶劣。张诚在淖毛湖搭起地窝子,白天干活,晚上就和伙伴们住在那里。没有水喝,便用推土机推出深坑,喝渗出的水,喝的大家都闹肚子。尤其遇上大风,风起遮天蔽日,飞沙走石,别说干活,人站立都难,只好躲进沟坎里等风停。

张诚就是凭这样一股实干精神,顽强地向前冲,终于又战胜淖毛湖的恶劣环境,晚熟的哈密瓜试种成功。新疆哈密天山瓜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他们又多方奔走,为哈密瓜注册了商标,让瓜有了品牌。

张诚事业走向巅峰,是第二产业的结果。哈密瓜让他再次成功后,他又瞄准了矿业。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确定,他也及时调整策略,确立了长城实业公司“以矿业为龙头,以农业和服务业为两翼”的发展方向。这些年来,他组建成立了新疆瑞伦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旗下有煤矿、铁矿和铜镍矿。张诚完美地完成了一、二、三产的不断转型,使他的事业如天马行空般不断飞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失败也同样。

采访短暂,了解肤浅,难于抓住本质,无法表述深刻。就所知的一些过往,感觉张诚成功因素有二。其一是社会大环境,让他跳进商海,如鱼得水,才华得以施展,逐步奔向成功的彼岸,此为外因;其二便是内因,他的人品在发挥巨大作用,他就是一块吸铁石,非常有凝聚力,号召力,吸引众多俊才加入他的团队,协助他走向辉煌。

我非常关注他的企业文化,定位是“家文化”,高声呐喊出的是,“长城是我家”。当地人都把进入长城实业公司看成是一种荣耀。

“长城是我家”。家的概念是什么?那是充满亲情的地方,是温馨的港湾。张诚把企业文化定位在此,他又极讲信誉,这就把自己放在了众目睽睽之下,因为,他要多费很多心神,多做很多事情,才能让“家文化”名副其实。

请看这样一些细节。张诚有一个占地800亩的“金色年华度假村”,其中花园、别墅、游泳池、娱乐厅、餐厅、会议楼、菜地、果园等等一应俱全,修建得如同华丽庄园。那里却不是他自己享受的地方,而是全体员工的福地。那里不对外,不盈利,纯是个花钱的地方。

员工们轮流去里面度假,吃住一切全免费。里面种植各种蔬菜和瓜果,成熟时都分给员工。所有园地都钉着木牌,由张诚率领,各部门主管干部负责制,带领员工一管到底,都要参加劳动。

张诚手里掌握着300多名员工的生日日期,到谁的生日,员工就会收到由张诚亲笔签名祝贺生日快乐的蛋糕和贺卡。公司有一些外地员工,有时节假日不能回家,张诚每年中秋、春节都不忘记他们,亲自去慰问。公司有一些维吾尔族同胞,为了尊重少数民族员工的生活习惯,张诚为他们特设清真餐厅,一切按照伊斯兰习俗去做,就连采购员都用维吾尔族人。

维吾尔族人阿尤甫,从淖毛湖开荒时就跟随张诚,至今已有20多年,他说张总好,会一直跟着干下去。

夏依·买尔当,是跟随张诚多年的司机,简直成了张诚的铁哥们,成了他的贴身秘书。人们形容他们的关系时说,张总口袋里有多少钱,他自己不知道,夏依·买尔当知道。凡此种种,太多太多。“家文化”的实质还有更硬的硬件,员工福利住宅楼的建设已经纳入工作日程,那可是需要大笔真金白银的,是长城财富的真实共享。

有了住宅楼,有了医保,还有企业高层的精心细致关怀,物质精神两方面都满足,在长城实业公司工作,人人都真正有了“家”的感觉。这正是张诚追求的目标。

王煜辉是长城实业公司副总,问他对张诚的看法,他说,张诚就是人品好,做人大气,有包容心胸。他说,哈密瓜好不容易试种成功,打开了市场,也注册了“天山蜜王”商标,正该公司享受回报时,他却答应全地区的种瓜户都搭便车用这个商标。这显然是让人家来争夺长城公司的市场,可他就愿意。有一个部门经理私吞公款,被发现后本应开除,可他仍然重用。他是怎样看这问题?他说那人有功,不能因一念之差犯了错就把他开出长城公司。

王煜辉感慨说,张诚心胸如此,让人叹服,让人无法离开他,无法不卖力干事。张诚做大事,有雄心,可又很细致,非常注重细节。一次,有两位女客人来考察,准备搞合作。从哈密到工地路程很远,我陪同走在半路上,张诚居然打来电话,嘱咐我关于女客人上卫生间的事。沿途荒凉且远,要想办法别让客人感到不方便。我真的没想到,他想到了。有时,细节决定成败。我真佩服他。

短暂的采访结束了,虽然没能深入,但也如进入宝山一样,感受到了散发出的珠宝气息。

我们没见过张诚的姥爷杨俊明,那位从4岁就坐在货郎担里赶大营的杨柳青老乡,但我们从张诚的身上能感觉到他的人品和气质。由此,我们对赶大营先辈们的敬佩心情也更加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