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刚艺术 郑志刚和他的K11艺术国
上海淮海路,新世界大厦一尘不染的大堂里,有一位穿着考究,颇有英式管家风度的上海老先生。不用示意,他已抬手为你按下电梯,往门外看一眼,他就让你面前飞快出现一辆空出租车。看起来,他对自己的工作感到骄傲,对于"老板来了"这件事,他可能是不多的几位没有战战兢兢的员工之一。
他的老板是郑志刚,还没坐下就对记者说了两遍"我们开始"。一个头衔写满一页纸的人,时间表要精确到分钟。他每个月都要在中国内地工作数日,按西方的算法,他今年只有36岁。新世界大厦低层的K11购物中心,是他的作品。
他不愿意谈外界最感兴趣的话题——他的家族。他祖父郑裕彤从小金铺起步,建立起市值千亿的商业帝国,在《福布斯》富豪榜上位于全球前100名。而郑志刚作为第三代最被看好的接班人,每一个决定都不会像看起来那么轻松。
K11所在的上海淮海路,早年叫作霞飞路,至今保持着绿树掩映、曲径通幽的状态。早年,香港超级富豪们都认为这就是上海的核心。新鸿基、九龙仓、新世界都把在内地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选在这条街上,大约是在1990年代。
淮海路就像第一代港商闯荡内地的纪念馆。他们延续了在香港时对房地产的热情,建筑与高超的管治水平。然而在当年这却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决策,那正是香港回归前后,因为担忧而去了海外的港商也不在少数。
今天在上海,淮海路远不如南京西路热闹。有上海人说这里风水不好,也有房地产咨询公司指出种种规划失当、停车困难,还有人说,这条街有太多属于国家的物业,计划经济产物没那么容易为现代商业让路。
当郑志刚在上海谋划K11,自然首选自己家的物业。某种程度上,是K11提升了淮海路的人气。2013年K11开幕,取代了原来的老式百货商场,距香港第一家K11开幕已过去4年,是比较慢的节奏。
郑志刚说,K11在内地会选择一线城市或比较有潜力的二线城市,比如广州、沈阳、武汉。未来的五到七年,计划在11个城市开16个K11。都是在内地。
K11在香港一开幕就因艺术而轰动,在上海也出现了类似的景象。时髦富有的上海年轻人,在K11门口排起了长队,为了进入地下第三层的艺术馆,那里展出过莫奈的真迹,后来又有了达利,当下是一个叫作"包·当代(BAGISM)"的展览。把购物中心地下多达3000平米的空间做成艺术馆,这个奇特的做法在中产阶层快速崛起的上海,成为城中热门。
然而,香港和上海那些年长的房地产商眼里,这个年轻人还需要拿出坚实的财务数据,以证明K11在商业上是成功的。K11被归在上市公司新世界发展旗下,并不会单独公布全面的数据。让前辈们认可是不容易的,他们总是质疑K11是否只是一个漂亮的招牌,是郑家的一个噱头。
采访中,郑志刚举出了K11许多数据,比如令人羡慕的客流量,那些奢侈品店铺销售额的增幅,有的能达到了60%,还有整个商场营业额的增幅。他说上海K11开幕第一年就实现了盈利,但他不想公布营业额是多少。
对郑志刚来说,K11帮他实现个人抱负和兴趣——他酷爱艺术,早年选择与艺术相关的专业读书,后来又在国际艺术圈浸泡。要借出莫奈、达利的真迹做展,只靠金钱是不行的,还需要国际艺术圈的人脉和认可度。
郑志刚想做不一样的东西,代表当下年轻人的趣味。作为一个70末出生的人,他觉得自己更理解80、90后。而同在淮海路的新鸿基iapm,经常举办一些魔术、马戏、芭蕾活动吸引孩子们,远比当代艺术通俗易懂,同样带来了很大的客流,红火的生意。
销售额、利润对于K11来说,并不是现在的首要目标。新世界很早进内地,商场只能代表那个时代的领先水平,在今天被认为太过传统。加上内地电子商务锐不可当,新世界亟需改变。
K11恰好扮演了一个年轻、有活力的角色,成为新世界的新标签。这个快一个世纪的商业航母,以此证明自己并未落伍。
K11在家族内外证明了郑志刚的能力,也正是因为K11,越来越多的人相信,郑志刚将是家族第三代接班人。而郑志刚不仅不断会被问 "K11赚了多少钱";随着他在新世界、周大福承担更多的责任,他还要回答:怎样在内地做生意?这个当下港商集体困惑的问题。
香港的零售已经连续几年深陷泥潭,2015年,香港上市的表行绝大部分都出现亏损乃至巨亏,赴港旅游的内地游客持续下滑。而中国内地被国际咨询公司预测,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市场。新一代港商,就像香港明星演员一样,都将大举北上。
郑家有两块最重要的生意,做珠宝的周大福和做房地产、百货等行业的新世界。他们甚至把触角伸进传媒业,是《周末画报》母公司现代传播的股东。至于代理豪华汽车,在郑家是很小的生意。
郑志刚这一代的港商,带着家族长辈,第一代第二代香港巨商的烙印。你不难看出英国文化、制度对他的深刻影响。他接触时尚圈,会面的有贝嫂、Burberry创意总监Christopher Bailey这些英国人。
现在如果你去K11看展,或许你应该多带件衣服,展厅的温度被设定得非常低,为了保护珍贵的展品。这是一个把包袋和现代艺术结合的展览。你能看到过去几百年留下的令人惊奇的包袋,有尽人皆知的戴妃包,有更古老的,用芝麻大小的白色珠子耗费大量人力编织成的小手包。现代艺术被融入其中,有些并不那么容易理解。郑志刚说,有人不止看了一遍。
问他,怎么想起来把艺术和商业结合起来的,有没有借鉴国外的经验。他有些许激动地问道:"你去过很多国家,逛过很多购物中心,有看见这样和艺术馆融为一体的吗?"他说K11是自己和团队原创的作品,希望有真正中国的原创,乃至影响世界。在国内外都有模仿K11的一些购物中心,但他们学不到灵魂。
一个有野心的新一代港商,想做彻头彻尾的不一样,还要密切关注,K11带到各个城市的当代艺术有没有太高深?是不是符合当地人的口味?
上海K11,年轻潮人疯狂涌向地下的艺术展。而爷爷奶奶们会带着孩子们到五楼看养在购物中心里的小香猪、奶牛,阳光穿过屋顶的玻璃投射进来,孩子们就在小小的农田里种菜,有时可以收割下来,送到几步之遥的餐厅里做成一道美餐。
市民们为这些大胆的创意惊叹,然而真正重大的决定与小香猪无关。新世界已经很难挤进当下一流房地产港商之列,去年,他们甚至大量抛售在内地二三线的物业,被认为看淡内地房地产行业。
然而就在今年8月,郑志刚和父亲郑家纯一起,在深圳买下一块重要的地。郑家怎么可能放弃内地这个大市场?郑志刚还为周大福开发了一个高端系列珠宝,据说亲自参与了在土耳其的创意设计过程。周大福不想继续被人和中国大妈、土黄金联系在一起,虽然按市值算,周大福是全球最大的珠宝商,但一直缺乏奢侈品的气质。
从K11到新世界、周大福,这是一条艰辛乃至凶险的路,很多豪门后代在拥有巨大财富后拒绝接班,而郑志刚显然已经为自己人生的路作出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