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知易的书 善易者不卜 赵知易紫泉读书会讲话

2017-06-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博主题语:我想说说我自己的修学体会,因为时间问题我就不写那么多了.我学佛比较晚,欢迎各位同修和大德交流,谢谢.接触佛法后,再来读易经,就明白命运是自己造的.命由己造.我们熟悉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就是告诉我们行善可以让我们的命运变得顺利,行恶会让我们的命运越来越差.这和道教的<太上感应篇>上的: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是相应的,讲的都是一个意思,只是在换一句话说.善,分为三种.再怎么行善都离不开这三种

博主题语:我想说说我自己的修学体会,因为时间问题我就不写那么多了。我学佛比较晚,欢迎各位同修和大德交流,谢谢。

接触佛法后,再来读易经,就明白命运是自己造的。命由己造。我们熟悉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就是告诉我们行善可以让我们的命运变得顺利,行恶会让我们的命运越来越差。这和道教的《太上感应篇》上的: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是相应的,讲的都是一个意思,只是在换一句话说。

善,分为三种。再怎么行善都离不开这三种。这和佛法相应。身善,口善,意善(或者说心善)。也就说净空老法师常说的,做好事,说话好,存好心。《太上感应篇》: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

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我们看到,太上感应篇上说的三善,语善,我们知道和佛法里的“说好话”是一个意思;视善,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善则心善,就是他看什么都是好事,事事是好人,人人是好人。

行善,就是佛法里面做好事的意思。这三个做到了,身口意相应,这个是真修行,真功夫。懂了这些,我们才知道,佛道是相应的,佛道不二。为什么修行可以改变命运?行善可以把命运改好。如果修到清净平等心了,那就是说,离开了易经里头的善恶,算命就算不准的。

因为你的心是清净平等心,只有善恶,才会落到命运里头,才会在六道里搞轮回。善业,到三善道去;恶业,到三恶道去。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是一个意思。只是易经没有佛法讲的这么详细。

下面的文章是北大易学教授赵知易的讲话:

北大易学教授赵知易

国学精通我谈不上,这几年确实看了不少书,儒、释、道的书也在看,但是主攻的还是《易经》,就是“易理”和“术数”,说白了就是“占卜”和“理”这两部分。从我专业的角度,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读《易经》,这不是泛易论。

如果我们不认真读《易经》的话,你读《六经》或其它任何一家的书都不彻底,因为《易经》是群经之首,是首先要读的。比如读《道德经》的话,如果不懂《易》,我认为你肯定读不好。《易经》是中国文化的原点,是探讨天地人三道的大学问,任何一家逃离三道是不能言事的。所以,不读《易经》,对中国文化如儒家、道家、佛家中的好多东西都将读不到位,因为你的理解是偏的。

从历史上看,我们在读《易经》的时候,往往偏向于一个“理”,从留下来的《四库全书》里有关《易经》最多的内容是“易理”部分就可以说明这一点。那么说“术数”部分就不要了吗?事实上“术数”和“易理”两部分是不可分割的。

一个是形式一个是内容,二者缺一都不能称为完整的《易》,也就是说只有“易理”加“术数”才等于完整的《易》。当然,我们在一些国学或一些所谓的正统学术,比如在北大读书,老师往往只给大家讲“易理”。包括李老师,我们关系非常好,两人的书相互传阅,他告诉我说不要跟他谈“术数”,“术数”的他不懂,“易理”的书倒还可以看些。

包括余林康教授,你说“易理”的他可以给讲讲,但是“术数”的部分讲不了。北大注重的是文的一部分,但是我们真正的研究“易”,尤其是刘老师刚才提到的竹林七贤所处的魏晋时期,我们知道魏晋时期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代,崇尚道家的“无为”,从王弼开始,一直到后来的魏晋玄学,出现了很多知名的“术数”大家。

如果要真正的研究魏晋的历史,魏晋的人物,包括他的很多的作品、著作,如果不懂“易”,你去研究,我个人认为你只能在文学方面有一个欣赏。为什么呢?比如嵇康的《宅无吉凶摄生论》,大家学国学的一定都听说过他,嵇康从他的角度阐述了《宅无吉凶摄生论》,就是大家平时所谈的风水,一个住宅有没有绝对的吉凶?他为什么要阐述这些东西,他阐述的东西有一定的依据,但是他的本原是什么,如果你不站在《易经》的高度,或则站在“形而上的道”的角度上,只注重“形而下的器”,那就是迷信,就是我们说的风水。

我是讲“术数”的,很多时候观点和别人不一样。中国最好的风水在那里,大家一定会认为是北京的故宫、紫禁城。可是我认为,你要是真正的把风水学好了,真正了解了堪舆,会发现风水没有绝对的吉和凶。为什么会这么讲呢,难到风水就没有一点作用吗?有作用,但它没有绝对吉和凶。

如果我们说故宫是最好的风水,那么从元代到清代有多少个帝王?但真正的好帝王有几个呀?同一个风水,同一个地方,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如果说十三陵好,我们现在看到介绍北京旅游的,说东陵和西陵风水好,可是我们看看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灭亡,它为什么保不住呀?实际上,天地万物本无性命,没有绝对的吉和凶。

这背后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话题——文化败落、政治败落。一个国家的强大要靠它的政治,政治靠什么清明呢?政治靠它的文化修养、文化道德。你没有文化、没有道德,再好的风水也不能保的住你。

很多人问我,他的命好不好,如果让我说,我不是打消他个人的积极性,命没有绝对的好坏。为什么呢?我说我们可以做一个调查,中国同一时间出生的人有几千个,可是20年后,他们各自的命运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是因为他们所受到的教育、所生长的环境不一样。

我说你的命好,以后将会是亿万富翁。好,你现在就不努力了,天天在家坐着等着。对不起,你要成为亿万富翁就像刚才说到的珠穆朗玛峰一样,它之所以高,是因为有很多的高原和山峰、山谷给他打基础的。那么说你的命好,是要有你前期做了大量的铺垫和准备为前提条件的,这样才能注就你的命,如果说不学习、不努力,我就等着天上掉馅饼,那是不可能的。

有一个笑话,说是有一个算命的,百里有名,算的非常准,后来他想给自己算一算,摇来摇去,怎么算自己10年以后都是当皇帝的命,可是10年后他依然如故,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将自己的所有家产变卖,换了十两金子,要去找一位更高明的人去为自己算算。

于是找了一位千里有名的术士,请其给自己摇上一卦,就想搞清楚“给别人算的非常准,为什么给自己算的是皇帝命,却不能实现呢?”那位术士就给他摇上一卦,说:兄弟,你的命好呀,要是出生在“木”上,你是个皇帝命,如果出生在“土”上,你顶多和兄弟我一样。

说到最后,《易经》有两个部分组成,就是物理学和哲学。因为它首先描述的是物理世界,就是自然界的东西和规律。实际上,《易经》很客观地描述了宇宙存在的本质是什么,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当然我们说“一阴一阳”就是“道”吗?不是,因为“一阴一阳”也在“道”中。

但是我们目前认识的是用“一阴一阳”来表示“道”体的存在。所以说,最后又加上哲学,就是辨证,你的理论及运用都是辨证的,不是说一对一的,也就是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了。

它没有固定性,所以说大家在学习中要明确这一点。因为,首先《易经》阐述了很多道理,做人的道理,处世的道理,德的建立,行为的建立,它涵概的几乎和孔子所说的做人处世的标准是统一的最后说通过“术数”的部分,可以达到一种前瞻性,比如我说某人三年以后会有大好事或大坏事。

绝对吗?不是百分之百的绝对,但是趋势是不会变的,就是说你这个运动方向是不会变的,但是你说这个事情的好坏和大小靠什么呀?靠你自己的修为、靠你自己的修养。

实际上《易经》的占卜是在大家的“欲望”中展开的,如果说我没有欲望,我无所求的话,我也可以告诉大家,《易经》不显示这个东西。你无所求,就没有吉福祸凶。所以《易经》告诉你,“吉凶悔吝,得失以利言,吉凶以情迁”。

为什么呀?因为你是站在“得失”和“欲望”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所以你就有了吉和凶了。如果我说了,从卦理上说,你明年会有灾或突发事件,那你说好,我不求了,你不求了也就无灾了。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因为你的欲望建立起来了,所以才导致了失望。

所以命的本身在于“修”,而不在于“术数”本身。“术”只是趋势不变,但是“术”的性质是靠自己的“修”来改变的。这就是为什么“善易者不卜”的道理。“善易者”并不是指《易经》研究水平高者,而是指真正达到了“道”的高度,也就是“不变应万变”。

但是真的“不变”能应“万变”吗?不是这样的,是具备了万变才不怕变,那个不变的前提是你具备了万变,是因为你本身具备了万变的不变所以才能应付那个万变。

《易经》从“术数”的角度来说,就是把天地、万物、以及人在内所有的事物用“术数模型”给他表达出来,用一阴一阳的规律来融合他的“宗”,也就是万法归宗。所以,易经从整体上来讲,包括的很大、很广泛,很难用几句话来说明白,所以在以后大家如果有机会,我们可以分别就某些话题进行一点点的深入和详细的讨论。

推荐博文:

吃素念佛前后他的变化—末学一位佛友的亲身经历【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