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出发余慕莲 中国制造向世界出发

2018-01-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制造业产值虽然已经跃居"世界第一",然而,各项风险也不期而至.劳动力成本上涨.创新能力不足,中国制造原有的优势正在失去,转型升级已是必然."中国制造"在全球到底竞争力如何?"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梦想与现实到底距离多远?中国经营报社联合环球市场集团暨GMC优质制造商联盟组织记者团队"全球行"本期首站开启,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印度.巴西.南非--"中国制造:向世界出发"大型系列报道将为您一一呈现.主评

中国制造业产值虽然已经跃居“世界第一”,然而,各项风险也不期而至。劳动力成本上涨、创新能力不足,中国制造原有的优势正在失去,转型升级已是必然。“中国制造”在全球到底竞争力如何?“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梦想与现实到底距离多远?中国经营报社联合环球市场集团暨GMC优质制造商联盟组织记者团队“全球行”本期首站开启,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印度、巴西、南非……“中国制造:向世界出发”大型系列报道将为您一一呈现。

主评

中国制造进入新文明时代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作为改革的代表中国工业率先进入到了“开放”状态。具体表现在:全面接受了国际竞争规则;相对于其他行业,工业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较快。

中国工业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显著的原因至少有三点:第一,中国制造业充分发挥了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如劳动力充沛、资源价格低等;第二,中国改革开放推动了工业和制造业部门的改革进程,提高了生产效率,获得了制度改革红利;第三,国家对于部分行业实施了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鼓励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这些政策产生了极大的结构性配置红利。

中国制造业的成功与不足是紧密相连的。30多年来,中国几乎是以一种“血拼”式的方式来获得国际竞争力的,这种“血拼”式的竞争方式尽管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以至于让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

这种“血拼”式的增长方式主要表现在:一是劳动者劳动强度高,而且长期处于低工资、低福利的境况,这导致了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大;二是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较大;三是有些产业的成功是建立在耗费大量的能源和资源的前提下的。

不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使得过去中国工业近30年快速扩张的方式难以持续。

一方面是,由于国际经济不景气,国际市场对中国制造产品的需求大大萎缩;另一方面是,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受到了环境、资源等约束,必须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劳动力和各种资源的价格显著上升,以及经济危机之后,一些国际竞争规则趋紧,比如对于环保的要求、产品生产过程中碳排放量的要求,以及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等都会提升。

这些因素使得以拼成本、拼价格为特色的中国制造“血拼”式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因此中国工业必须走向文明竞争的阶段。而且现在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可以加大技术创新,实现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战略转型和升级。

装备制造和化工产业将有显著提升

过去十年,中国制造业成为全球出口冠军,制造业实力不断上升,无论是轻纺工业还是重化工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那么,未来还会有哪些产业的竞争力会有显著提升呢?

在各种产业中,机械制造产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会有更明显的提升。因为中国现在还处在重化工发展的阶段,交通、工程机械等大型装备市场相当大,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如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工程机械企业表现突出。

化工产业和新材料企业的竞争力也将会有很大提升。像纺织服装业这样的传统制造业,实际上也有很大的技术创新任务,竞争力提升也还有很大的空间。目前,我们真正的好面料还是需要进口,最好的纺织机械和技术也还是在发达国家。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规模很大,但国际竞争力并不强。过去十年,大众、通用、丰田等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不断提升,中国自主创新汽车品牌却仍旧默默无闻,大家心中难免存疑。事实上,工业的逻辑都是一样的。市场开放之后,发达国家部分产业在向中国转移,转移有一个先后顺序,第一步销售产品;第二步转移生产能力,如把工厂搬过来;第三步是把一些技术慢慢转移过来;最后才会把品牌转移过来,形成有强大竞争力的品牌。

但这个过程是漫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