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穆斯林 郑和是一个穆斯林?

2018-01-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不是,郑和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大明国奉佛官太监郑和,法名福吉祥,谨发诚心,施财命功,印造大藏尊经一藏,计635函,喜舍于云南五华寺--永乐十八年(1421)岁次庚子五月吉日,福吉祥谨题" ------------------- <五华寺大藏经愿文> "大明国奉佛信官太监郑和,法名速南吒释,即福吉祥." ------------------ <优婆罗戒经·卷七> 郑和题记 为弘扬佛法,郑和平生曾致力于刻印佛经.他究竟刻印了多少佛经,已难稽考.

不是,郑和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大明国奉佛官太监郑和,法名福吉祥,谨发诚心,施财命功,印造大藏尊经一藏,计635函,喜舍于云南五华寺……永乐十八年(1421)岁次庚子五月吉日,福吉祥谨题” ------------------- 《五华寺大藏经愿文》 “大明国奉佛信官太监郑和,法名速南吒释,即福吉祥。

” ------------------ 《优婆罗戒经·卷七》 郑和题记 为弘扬佛法,郑和平生曾致力于刻印佛经。

他究竟刻印了多少佛经,已难稽考。从零星史料中,得知他曾向南京牛首山佛窟寺、鸡鸣寺、灵谷寺、静海寺、福建南山三峰塔寺、北京皇后寺及昆明五华寺都奉施过《大藏经》。送给故乡五华寺的《大藏经》,自杭州起运,水陆兼程,用了两个多月。

令人想见卷册之浩繁、人力之消耗、财帛之动用,必然盛况空前。 郑和还屡屡出资,兴建寺庙、培修佛塔。据志乘所载,郑和早期重大修建活动是福建长乐县太平港云门寺和三峰寺塔。塔为七级八面仿木结构石,始建于北宋政和七年(1117),至明初已行将倾圮。

经郑和出资修葺,焕然一新,至今仍傲然立于南山之巅。郑和同时还大修了三峰塔寺,弘其规制,使寺庙“殿堂禅室,弘胜旧制” 郑和还在沿海各地大建“天妃”庙(港澳台多称“妈祖”庙),其中以南京、太仓、长乐、湄洲等地的声名最著。

郑和在永乐七年(1409)特为福建湄洲即天妃故乡的大寺请封,皇上特授天妃“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称号。从此“天妃庙遍天下焉”!

明代东南亚诸国普信佛教,有些国家如暹罗、真腊、锡兰山、占城、柯枝、白葛达等等,佛教徒均占国民人数百分之九十以上。郑和以特使和佛门信徒双重身份出使这些国家,礼佛布施、修寺建庙,将大量金银珠宝、丝帛瓷器献给寺院,赢得诸国的欢迎和友谊。

郑和在海外各国所做佛事功德,至今仍深深积淀在异国广大人民的记忆里。在南亚斯里兰卡博物院,珍藏着一块石碑,上面用汉、泰米尔及波斯三种文字刻着郑和在该国圣地锡兰山寺躬身礼佛,隆重布施的故事。

碑立于永乐七年,如今成了中斯友好的历史见证。 郑和七下西洋,有五次到过暹罗(今泰国),除了礼佛布施,还兴建一寺,郑和亲自题匾曰:“天竺国”。该寺今犹在 郑和晚年退居南京碧峰寺,在寺内另辟一院名“非幻庵”,自号“非幻禅师”,还特意定做了金铜佛像十二躯、木雕罗汉十八尊,准备在最后一次(即第七次)出洋归来后,一并奉入寺内。

不期夙愿未偿,在归航至古里国(今印度科泽科德)时染病不起,赍志而殁。

后来归葬南京牛首山时,碧峰寺大和尚宗谦感于郑和生前的恩惠和遗愿,带着郑和定做的菩萨造像,以佛家礼隆重祭奠,代表海内外千千万万信众,梵呗赞颂,祝郑和光登上界,永入涅槃。 南京碧峰寺曾是郑和晚年生活过的地方,在1340年左右,郑和一度居住在那里,直到皇帝下令60岁的郑和第七次下西洋。

郑和接到圣旨后,认为自己身体已经大不如前,有可能会一去难返,于是,在亲友的见证下起草了一份遗嘱。

谁料,他的预感竟成为现实,郑和在第七次航海时果真因病去世,享年62岁。 郑和的遗嘱到底有些什么内容呢?郑宽涛告诉记者,郑和是个信佛之人,一生捐建了不少佛教雕像,他在遗嘱中表示等他回来后将把所有佛教器物捐给碧峰寺。郑和病倒在海上后,他的后代和朋友帮其实现了愿望。记者获悉,家谱上的这个内容主要出处来自《非幻庵香火记》,书上用了几百个字描述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