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剧胡希华 曲剧小段 《叫花子做梦》 胡希华等表演

2018-03-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曲剧 简介 早在民国15年(1926年)农历四月初七,由河南省临汝县(今 汝州市)大张村关云龙所率领的剧社"同乐社"(由高跷曲"玩友"(业余性质的演员)朱万明.马清波.陈书奇.李富生.郑君等组成)一行共16人前去河南登封县颍阳乡三里李洼村演出,因为天下雨,多天不能踩高跷演出,李洼村的李祖白(保长,哄过戏)提出一定要他们去掉高跷站在台子上唱曲子.由观看演出的农民将运载庄跷的牛车搭成高台,而去掉高跷拐子登到台上演唱,演唱了<许状元祭塔>.<杨八姐闹酒店

曲剧 简介 早在民国15年(1926年)农历四月初七,由河南省临汝县(今 汝州市)大张村关云龙所率领的剧社"同乐社"(由高跷曲"玩友"(业余性质的演员)朱万明、马清波、陈书奇、李富生、郑君等组成)一行共16人前去河南登封县颍阳乡三里李洼村演出,因为天下雨,多天不能踩高跷演出,李洼村的李祖白(保长,哄过戏)提出一定要他们去掉高跷站在台子上唱曲子。

由观看演出的农民将运载庄跷的牛车搭成高台,而去掉高跷拐子登到台上演唱,演唱了《许状元祭塔》、《杨八姐闹酒店》剧目。

这使高跷曲子走上了台子曲子。二个月后,农历六月十三日,李洼村这天年年为龙王庙唱庙会戏,,就在庙门前垒个0.5米高的一个小台子,上面打了棚,后面挂了一大块红布,做底幕(叫遮堂布),这就像舞台了,由伊川的耿庚辰.

,孔海东,刘金水,郭太超....登封的王天水,范随林,李圪嗒.....等二十人在舞台上唱了曲子戏,模仿当地的越调和高调(河南梆子)又加上了小铜器。

唱的有"丁郎认父""天河记""刘全进瓜""武松杀嫂""书馆会"等。新的表演方式收到出人意料的好效果。从此,台子曲子走上了舞台曲子,叫河南曲子,后又命名为河南曲剧。河南曲剧在李洼村正式诞生了。

庙会戏后,消息传的很远,来邀请为他们祝兴演唱的不断,就招来了各地名演和本村演员外出演出,又在红布上写了"醒民剧团"四个大字。这是国内最早的曲剧团,也是中国第一个曲剧团。在1927年开始到外地演出谋生。

很快影响到附近县乡,又有了多家演唱组织。这种去掉高跷在舞台上演出的形式,在20年代后期已较普遍。也影响到了朱万明,他们在1928年,又在洛阳看了文明戏(通俗话剧)的演出后,受到相当大的启发,思想有所转变,便与"玩友"结伙进城,在洛阳老集的一个炕院("胜利舞台"原址)演出《戒大烟》、《放足》、《李豁子离婚》等时装戏,受到欢迎。

30年代起,舞台曲子逐渐向兄弟剧种学习表演程式,戏剧的伴奏乐器也逐渐增多,逐渐发展成为健全的"文武场",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地方戏曲,向正规化的方向发展。

曲剧在吸收了越调、豫剧、京剧等戏曲剧种的打击乐,并根据演唱伴奏需要丰富了管弦乐,剧目也渐渐由演家庭生活戏而偏向于演历史戏(袍带戏),由演中小型戏而演大戏,各行当也逐渐完善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