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书法老师都是谁?

2018-01-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北京和平解放后,毛泽东进京的第一件事就是驱车到和平门北京师大宿舍,一声“黎老师”,道出千古情.现代书法史上能算得上“体”的书法大家,恐怕只有三位可担当,魁首当数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其他二人则如何香凝所说:“国共有两支笔,国民党有于右任,共产党有舒同.”比较一下就可以领略到毛体书法的豪迈雄健.磅礴奔腾,其胸纳海川.浑然天成之气势确实是无人能敌.老人家的书法还很符合当下书坛的审美,具有强悍的感染力和征服力,绝对会擦亮你的眼球和震撼你的心灵.如此高超的书法是如何练就?毛泽东的书法老师都是谁?在书法方

北京和平解放后,毛泽东进京的第一件事就是驱车到和平门北京师大宿舍,

一声“黎老师”,道出千古情。

现代书法史上能算得上“体”的书法大家,恐怕只有三位可担当,魁首当数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其他二人则如何香凝所说:“国共有两支笔,国民党有于右任,共产党有舒同。”

比较一下就可以领略到毛体书法的豪迈雄健、磅礴奔腾,其胸纳海川、浑然天成之气势确实是无人能敌。老人家的书法还很符合当下书坛的审美,具有强悍的感染力和征服力,绝对会擦亮你的眼球和震撼你的心灵。如此高超的书法是如何练就?毛泽东的书法老师都是谁?

在书法方面对毛泽东影响大的有三位老师。

“韶山一支笔”

第一位是毛宇居,即毛泽启。他是毛泽东的堂兄,长毛泽东12岁。毛宇居自幼熟读诗书,诗文和书法在当地都很有名气,被人们称为“韶山一支笔”。谁家要办什么喜庆活动,都来请他代笔,或写对联,或写贺词。毛宇居由此而深感文化知识对乡亲们的重要,便干脆开了一个私塾学堂,招收本族子弟入学,深受当地人尊敬。

1906年秋天,12岁的毛泽东跟随堂兄兼塾师的毛宇居读书求学。由此,毛宇居成为毛泽东古文和书法的启蒙老师,当时他教的主要是正规的唐楷,以欧体为主,这为毛泽东的书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在毛宇居门下读了10个月的书,虽然让这位老师费了不少“力气”,但也使这位慧眼识珠的兄长发现了毛泽东是一位奇才。

后来,当毛泽东不满足于在家务农而要去湘乡东山小学堂求学时,正是毛宇居专门跑去劝说毛泽东父亲毛顺生,毛泽东才得以走出闭塞的韶山冲。

离开韶山冲,毛泽东将家乡的许多事情托付给毛宇居去办理,因为毛宇居不仅有文化,而且人品正派,可靠可信,兄弟之间一直保持着书信联系。1919年10月,毛泽东之母文七妹不幸病逝,毛泽东回乡料理丧事,悲痛中写了两副灵联和一篇《祭母文》,交给毛宇居保存。

毛宇居深知堂弟毛泽东将来必成伟人,其墨迹定然名垂青史,遂小心谨慎地将这些墨迹保存了30多年,直到全国解放后才郑重地上交给当地人民政府珍藏。1930年,何键、许克祥派人来韶山掘挖毛泽东的祖坟,毛宇居和掘墓者斗智斗勇,巧妙地保护了祖坟,让分身乏术的毛泽东感激不已。

1959年6月25日,得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韶山时,毛宇居不顾80高龄立即从所住的蔡家塘赶到了韶山招待所―松山一号寓所。毛泽东听说毛宇居老人来了,赶忙起身相迎。兄弟相逢,师生相聚。第二天毛泽东同毛宇居共进晚餐,席间,毛泽东起身敬酒,毛宇居连忙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应道:“敬老尊师,应该应该!”这段师生之谊,一时传为佳话。

辗转反复的孙工

第二位是孙工,原名孙光策,与毛同年,湖南隆回县人,是我国现代一位有影响的教育家、语言学家和翻译家。孙先生幼年丧母,家道清贫,中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高师国文部。在那里,他是马寅初、钱玄同先生最得意的门生。当时,他和志同道合的同学组织文学社团,并开始用“工”这个笔名。

高师毕业后,孙工回到长沙。因为他在大学就是有名的高才生,第一师范聘他去任教。孙先生教课旁征博引,妙趣横生,一下子就传遍了学校内外。从此凡是孙先生上课,前来旁听的就日见其多,走廊上都坐满了人。

那时候,毛泽东已经是一师附小的主要负责人了,但他还是喜欢听高水平的课,孙工的课他就常去。后来感觉孙老师的书法好象更能做他的先生,于是甘当小学生,虚心请教,得其真传。这期间,主要是学二王即王羲之、王献之的比较多,但毛泽东临帖往往都是意临。

1945年毛泽东去重庆,与蒋介石和谈,为了争取群众,寻求支持,他大力开展统战活动,亲自登门拜访了许多有影响的湘籍人士,其中就有孙工先生。

2001年我曾拜访当时在重庆任职的彭燕郊先生,他说:“当时孙先生完全站在国民党一边,力劝毛泽东交出军队,放弃权力,一切听从蒋介石安排,同毛主席当面发生顶撞,争得面红耳赤,场面十分尴尬。后来又在报纸上发表一首和毛泽东的《沁园春》,居然说什么‘楼兰不斩,胡风又炽’叫嚣要毛主席‘早回头是岸,莫待明朝’,态度十分恶劣。”

彭先生说到此处,情绪激动:“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孙工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变,他马上给毛泽东写信,表示祝贺,同时承认错误,表示歉意,并要求回湖南工作。毛泽东态度宽容,把信交给了时任湖南大学校长的李达,说:‘这个人看来重用是不行了,不过还是要给他饭吃,你给他安排个工作吧!’于是孙先生来到了岳麓山下,在湖南大学当了文学教授。”

亦师亦友的黎锦熙

第三位就是大名鼎鼎的黎锦熙,他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一位颇有名气的历史教师,同时还是出色的诗人和书法家。他比毛泽东仅大三岁,而且是湘潭老乡,彼此共同语言很多。虽为师生,却很快建立起朋友般的情谊。

黎锦熙曾与杨昌济等合办刊物《公言》,抨击教育弊政。毛泽东对此很有兴趣,时常帮助抄写文稿。这期间,有三个青年学生帮黎锦熙抄过文稿。一个是不问文稿的内容,什么都照抄;一个是凡见到文稿中有问题,总要提出来,并代为润色;一个是看到他不同意的文稿,干脆就不代抄。

这三个青年,第一位默默无闻;第二位后来写了一首歌词,经聂耳谱曲后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他就是田汉;第三位便是毛泽东。那时黎锦熙就注意到了毛泽东的书法天才,对其精心指教。他十分注重传统,告诫毛泽东一定临摹经典,魏晋是重点。

就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也相应于心。黎师曾多次写信给毛泽东谈时事更谈书法。在他的指导下,毛泽东书法境界大大提高,渐成风格。北京和平解放后,毛泽东进京的第一件事就是驱车到和平门北京师大宿舍,一声“黎老师”,道出千古情。1949年10月,黎锦熙受党中央、毛泽东之邀,参加了开国大典。毛泽东也曾请这位老师在政府部门担任实质性要职,但黎师早已淡泊名利,只愿潜心于教育和著述。

上世纪50年代他们经常在一起谈论历史和书法,有时也吟首小诗,尽管此时毛泽东的书法已远超黎师。那个时候还有一位皇满贵族之后也效仿当年毛泽东,借给北师大黎老校长抄文稿的时机,不时请教书法。这就是后来同样大名鼎鼎的启功。北师大的书法之所以闻名全国,是因启功,还是黎师?不得而知。

在三位老师的指引下,毛泽东广涉古帖,并且把目标一直定位在草书,草书是书法各体之王,号称是书法王冠上的明珠,是书法的巅峰。其中怀素和索靖对他影响极大。在对前人继承的基础上,毛泽东更是大胆地创新求变,追求书法艺术的个性化,敢于跳出古人的藩篱和束缚,融众家之长,终成自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