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珍珠的贡献 女性意识在赛珍珠的《庭院中的女人》和张爱玲的《怨女》中的体现
女性意识在赛珍珠的《庭院中的女人》和 张爱玲的《怨女》中的体现 摘要 赛珍珠曾经在 1938 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也是第一位同时获得普利策奖 和诺贝尔奖的女作家。她的传记性作品“丰富而又真实地讲述旧中国的农村生 活”。
1857 年,赛珍珠出生在一个长老会传教士家庭里。在幼儿时期就被父母带 到中国传教,并在中国度过了半辈子。与赛珍珠相比,张爱玲的背景有很大的不 同。她系出名门,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
但是,她们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规范和礼节的看法上有很多的相同点。这些相同点 充分地体现在了她们的文学作品中。本文主要探究的是女性意识在赛珍珠的《庭 院中的女人》和张爱玲的《怨女》中的体现。
尽管两部文学作品一个是由美国作 家写的,另一个由中国作家写的,但是她们都不约而同地关注旧中国时期女性的 身份与地位问题。此外,她们在文学小说中表现女主角女性意识的视角有很大的 不同。
在中国20 世纪的上半叶,伴随着社会上各种文化冲突的涌现,中国女性在 身体上和心理上都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冲突可以看作是 女性意识崛起的重要催化剂。而这些冲突和改变又恰好反应在了赛珍珠的《庭院 中的女人》和张爱玲的《怨女》中。
因此,本文结合了大量的西方关于女性的理 论研究,将对两部文学作品中女主角的女性意识从主题上,叙事上以及其它诗学 方面进行对比,同时通过小说中的文化冲突,社会变革和人物变化,凸显出每一 部文学作品中所特有的诗学理论,从而探索不同视角下的中国女性意识在四十至 五十年代的崛起,进而激发读者思考并合理地解决当今社会上存在的更多女性问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