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浩田朝鲜战争 中美军人亲历朝鲜战争:严寒下长津湖血战
面对极其悬殊的物质条件,为避免战斗胶着,宋时轮、陶勇决定改变打法,集中力量先啃掉一个美军环形阵地。
11月30日,27军集中两个师5个团的兵力由27军副军长兼80师师长詹大南统一指挥,并使用全军所有炮兵,围攻新兴里的美7师31团。
志愿军顽强的战斗意志和牺牲精神在这场战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邹世勇的记忆中,“有一个叫孔庆山的炮兵连班长,奉命带一门92步兵炮,配合我们238团去攻击敌人。结果238团在前进的路上,碰到了山腰上一栋房子,房子前面是开阔地。敌人在这里有个火力点,我们的步兵伤亡很大,冲不上去。连队就命令用92步兵炮消灭敌人,消灭这个火力点。这个班长就带着炮,想办法找了一个地方,找到敌人房子的侧后,这个地方敌人的火力打不到。
这个炮有两个炮腿扎在这个地下,平时要打炮,要把地下挖个坑。可是在这个山冈上呢,就没办法。地全部是冻的,而且时间很急,到后来看看实在没办法,就把炮架上去,一条炮腿搞了一个铁锹,铁锹把铁腿别住,再把这个铁锨压到他的肚子下面,另一条腿就拿肩膀子扛起来,命令战士开炮。
他们这个地方离敌人的火力点不到30米,还在这个炮弹的火力圈之内。战士不敢开炮,因为这一炮开出去,班长就会牺牲。可他命令开炮,战士含着泪开炮了。一炮就把敌人的火力点炸毁了,美军30多人都炸死了,可是他被这个炮的后坐力弹出去5/6米远,又有一块弹片打在肚子上,当场壮烈牺牲。”
正是凭着这样一种无所畏惧的精神,27军的将士突破了美军环形阵地外围防线,冲到美军团指挥所和炮阵地,乱枪击毙了团长麦克莱恩上校,阵地上的美军群龙无首,一片混乱。代理团长费斯中校在下达了分散突围的命令后,也被志愿军战士扔出的手榴弹炸死,全团四散奔逃,很多人企图从冰封的长津湖突围,结果冰层坍塌落入湖中冻死淹死。美陆战1师派了一队人马来解围,但无济于事,只有眼睁睁地看着31团覆没。
历史悠久的美第7师第31团组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曾参加对苏俄的干涉作战而获得“北极熊团”的绰号,团旗上就有北极熊的图样,称得上是陆军中战斗力较强的部队。该团蓝色的团旗被志愿军班长张积庆缴获当包袱皮,后来成了北京军事博物馆的展品。这是朝鲜战争中,志愿军惟一一次成建制地全歼美军一个团的光辉战例,但与此同时27军80师和81师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及非战斗减员高达1万人,全军冻伤高达22%。
在战斗中,27军第80师第240团第5连冲锋时受到敌火压制,全连呈战斗队形卧倒在雪地,最后全部冻死。长津湖战役中,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出现。邹世勇就曾亲历了这一场面,“当美军陆战1师和陆军第7师参谋部最后逃跑的时候,我们奉命从侧翼追击,追到一条公路上。
那是敌人逃跑的唯一一条公路,我们发现有大约一个连的志愿军部队。我上去一看,发现这是20军的部队,带着大盖帽,拿毛巾把耳朵捂起来,穿着胶鞋和南方的棉衣。每一个战士都蹲在那个雪坑里面,枪就这样朝向那个公路。我想去拉一拉,结果发现他们一个个都硬了,他们都活活冻死在那个地方了,一个连。他们不是被打死的,是冻死的,枪都朝着公路。这一幕,我永远不会忘记。”
美步兵第7师师属第57炮兵营营长卡罗曾顿斯中校评价,志愿军“冒着严寒和陆战队的炮火源源而来,其视死如归的精神令陆战队员们肃然起敬!”“对这场战斗,我感觉是强烈的,因为我失去了很多的战友。我们伤亡惨重。我从未见过像这样的战斗。我曾经在二战中,遇到过德军最后一次大反攻,但也不似长津湖之战这样激烈。那情景真是不堪回首。”
古土里阻击:三次炸桥炸不掉美军强大的综合国力
与此同时,志愿军第20军仍然包围着美陆战1师,等待作为预备队的第26军的增援。一直没参战的第26军的任务,就是在合洼里和第20军一起,消灭美陆战1师。
王学东回忆,“在以后的日日夜夜,第20军余部对美陆战队穷追不舍。美军在公路上向南逃窜,我们在公路两侧的山头上,对他们进行骚扰袭击。我们在晚上设置路障,延缓他们的撤退。白天,陆战队突破我们的路障,继续难逃。他们只能以每天10到15公里的速度行进。”
12月1日,当第26军在距离合洼里还有80公里的时候,美陆战1师终于突破了志愿军第20军的包围,开始向南撤退。9兵团总部随即命令第20军余部:追击美陆战1师,减缓他们撤退的速度,缠住他们,为第26军争取时间,为最终歼灭美陆战1师创造机会。
12月4日,柳潭里的陆战1师5团、7团终于撤回了下碣隅里,他们用3天时间才走完这22公里,一路惨遭志愿军层层截杀,平均1小时只能走300米,22公里道路上有1500多人伤亡。然而,志愿军也伤亡惨重,美军的一份史料中记述,“中国人在地面战斗,空袭,及严寒的天气里伤亡巨大。
由于没有适当的御寒服装,志愿军的战斗力因为大批士兵被冻死冻伤而被严重削弱。大部分中共军队耗光了在过江时随身携带的弹药,而且食品也供应不上。”
12月5日,美第10集团军军长阿尔蒙德向守在下碣隅里的史密斯下令:“尽快撤退到咸兴地区。”当日晚,下碣隅里所有的美军火炮开始向两侧山地猛轰。6日清晨,大撤退开始。但美军也没忘记在逃跑前彻底毁灭下碣隅里这个供给基地。美军先用炸药炸,然后用推土机碾一遍,最后将堆积如山的食品、衣服、弹药泼上汽油烧掉。那些在几公里外山头上20余天没有吃过几顿饭的志愿军士兵,看着就快到手的大批给养被这样毁掉,心疼无比。
在古土里的水门桥是架在长津湖引水管道上的悬空单车道桥梁,桥下是万丈深渊,水门桥一旦被炸,撤往咸兴的美军可谓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20军曾经于12月1日、4日两次炸掉了这座桥,可每次都被美军工兵修好了。志愿军干脆把桥基也炸掉了。但出乎志愿军意料,美国空军居然从日本调来8套每套重达1.1吨的车辙桥组件空投到美军阵地,然后在悬崖上仅用两天不到的时间就架设了一座载重50吨、可以通过撤退部队所有车辆的桥梁。美国强大的国力优势和训练有素的部队反应能力在这次撤退中得以充分展现。
12日,美陆战1师终于在咸兴与美第3步兵师汇合。美军的两个师继续向南撤退,一直到达东海岸的咸兴市。一路上,虽然20军余部继续穷追不舍,但是第26军主力始终没有能够赶到投入战斗。在美军士兵的印象中,战役后期他们并没有受到什么有力的阻击。
1950年12月24日,亚洲时间的平安夜,美第10军从兴南港装船撤离,次日志愿军占领兴南,历时近一个月的长津湖战役,抗美援朝二次战役东线作战,同时也是整个二次战役落下帷幕。
战役思考:“战略上态势”上的一次大胜利
战后,双方战史都对本方的作战行动大加褒扬。9兵团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在战略态势上取得了胜利。志愿军总部向9兵团发出贺电:“你们在冰天雪地、粮弹运输极端困难情况下,与敌苦战一月有余,终于熬过困难,打败了美国侵略军陆战1师及第7师,收复了许多重要城镇,取得了很大胜利。这种坚强的战斗意志与大无畏的精神,值得全军学习。”
而美陆战1师也把长津湖作战视为其骄傲的资本,美国军方为长津湖作战共颁发了17枚荣誉勋章、70枚海军十字勋章,是美军战史上为一次作战颁发勋章最多的一次。英国人麦克斯·哈斯丁在其著作中认为,“(美)陆战队员的表现是英勇的。他们从长津湖成建制的退出来,基本上保留了他们所有的重型装备。”《时代》杂志称长津湖作战是“是坚忍和勇气的史诗。”
根据美国公布的资料,在这场战役中,美军伤亡7000多人,其中阵亡及失踪2500多人,冻伤减员为7300人。关于志愿军在这次战役中的伤亡,官方没有公布具体数字,但是此战出现了我军历史上最严重的冻伤减员现象,冻伤3万余人,冻死4000余人,减员4万多人。部队之后经历了长时间的休整,没有参加第三次战役。志愿军在取得巨大胜利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952年9月,第9兵团从朝鲜回国,车行鸭绿江边,司令员宋时轮要司机停车,下车后向长津湖方向默立良久,然后脱帽弯腰,深深鞠躬。当他抬起头来时,警卫员发现,这位满头花白的将军泪流满面,不能自持。这一颇具悲情色彩的场景无疑是对这场战役惨烈程度的最好注解。
(参考书目:《冷战国际史研究》NO.6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编著,世界知识出版社;《1950-1953朝鲜战争备忘录》胡海波编著,黄河出版社;《抗美援朝战争史》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著,军事科学出版社;《第一次较量:抗美援朝的历史回顾与反思》徐焰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冰血长津湖》光亭,《突击》杂志第1、3期)
朝鲜战争最惨痛一役:-30℃志愿军着单衣战前宣誓
志愿军第9兵团在皑皑白雪中向长津湖地区挺进。1950年11月,中美两支王牌军在此展开了一场激战。美军包括海军陆战队第1师(简称陆战一师)和第3、第7步兵师,以及韩国第1军团,约10万人;攻击这支部队的是志愿军第9兵团,由20军、26军和27军组成,近15万人。在零下30-40度的严寒中苦斗20天之后,美军残部在7艘航空母舰的掩护下,利用海路脱离战场,这也意味着“联合国军”全部被逐出朝鲜东北部。
志愿军某部在长津湖战斗发起前举行宣誓,是时气温为零下30度,但官兵都只穿着单衣。由于从东南沿海紧急入朝,未能配备御寒冬装,志愿军第9兵团此役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28954人,冻死4000余人。据当时在27军任营指导员的迟浩田(1988年授上将军衔)称,他是全营唯一没冻伤的。美军陆战一师也冻伤7000余人,冻死数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