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晋如转学 【转】《大学诗词写作教程》 徐晋如
下面这首诗,所有同学都很熟悉: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首诗题为《自题小像》,是鲁迅先生在1903年他23岁时于日本所作。一个23岁的少年,在异国他乡,一刻也不能忘记祖国的苦难,甘愿把自己的生命当作祭品,贡献给中华民族,这是何等伟大的胸襟。
正是因为这样的胸襟,他的诗才能“偶有所为,每臻绝唱”。(郭沫若语) 我们再来看诗界**的领袖,清末诗人、外交家黄遵宪的一首词: 双双燕 题潘兰史《罗浮纪游图》。
兰史所著《罗浮游记》,引陈兰甫先生“罗浮睡了”一语,便觉有对此茫茫,百端交集之感。先生眞能移我情矣。辄续成之,狗尾之诮,不敢辤也。又兰史与其夫人旧有偕隠罗浮之约,故“风鬟”句及之。
罗浮睡了,试召鹤呼龙,凭谁唤醒?尘封丹灶,賸有星残月冷。欲问移家仙井,何处觅、风鬟雾鬓?只应独立苍茫,高唱万峰峰顶。 荒径。蓬蒿半隠。幸空谷无人,栖身应穏。危楼倚遍,看到云昏花暝。
回首海波如镜,忽露岀、飞来旧影。又愁风雨合离,化作他人仙境。 这是一首题画词,作者的友人,著名词人潘飞声去罗浮游玩,动了归隐之兴,并绘有一图纪游,作者就写了这首词赠他。如果是今人写这样的题材,会怎样写呢?大抵不出友朋酬唱,山林烟岚,而在黄遵宪的笔下,却是一派独立苍茫的气象。
词的起笔,就有召鹤呼龙的大魄力,“只应独立苍茫,高唱万峰峰顶”二句,更勾画出一位英风侠概的主体形象。这既是作者对友人的赞美,也是作者自身心灵的写照。
而到了词的下片,作者更不能忘情于动乱的时局——“危楼倚遍,看到云昏花暝”,云昏花暝是一个精妙的比喻,比喻大清王朝面对西方列强,无力自救,业已气息奄奄。而“又愁风雨合离,化作他人仙境”,更是明明白白地写出:这画中的美景如此令人流连,然而,我真是怕它被列强侵占,成为他人的仙境。
一首赠朋友的题画词,却能够写出词人宏大的忧患意识,如果没有以担荷历史为己任的博大胸襟,是万万做不出的。
因此,要想真正写好诗,就得要有胸襟,有历史感,有忧患意识和悲悯情怀,否则,即使日诵万言,吟千首,也只是如叶燮所说,如剪彩之花,根蒂既无,生意自绝,何异乎凭虚而作室也! 谈论诗的胸襟,不可不注意两种可怕的倾向。
这两种倾向,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迷惑性,会使人误以为带有这两种倾向的诗词是有胸襟的诗词。 第一种倾向是民粹主义倾向。当代诗坛有一批人,发动了一个所谓“新国风”的运动,说要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去感受平民的喜怒哀乐。
他们自认为自己比白居易新乐府运动高明之处是在于,白居易们是站在官僚的身份与立场上同情怜悯平民,而他们则要把自己定位成平民。中国历史上流传千古的伟大诗人,屈原、李白、杜甫、苏轼,莫不把自己定位成士大夫,因为只有士大夫才会拥有对知识的敬畏和对道义的担当。
把自己定位成平民,这纯属个人自由,但由此而来的,必然是对高贵与高雅的彻底否定,必然是对士大夫立场、知识分子立场的彻底否定,从而,也就必然是对诗歌本身的否定。
并且,这种平民定位也是极其虚伪。通过对第一章的学习,同学们应该知道,诗必须而且只能写个人的情感,写自己内心的激情,诗人的任务,是忠实地表现内心,而不是去要求自己写什么,不写什么。
当一个人为了写诗而硬要给自己规定写什么,不写什么,这其间还有多少真诚的东西呢? 第二种倾向是专制主义倾向。诗的本质是自由,但是有一类诗,它在本质上是反自由的。这类诗如黄巢的:“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宋太祖的“未离海底千峰黑,才到中天万国明”,都曾在历史上获得很高评价,被认为是有“气”的作品。
我却认为,这所谓的气,不是自由,而是自由的反面。英**守主义思想家阿克顿勋爵说过,自由的本义:不被他人奴役,自由的反义,奴役他人。
黄巢、赵匡胤的诗,正反映了他们要奴役他人的心声。同学们请想一下,菊花本有菊花的时令,桃花也有桃花的时令,这些都是由它们的本性所决定的,你又如何能够要求别人顺应你的意志,去戕贼自己的天性呢?即此二句,可见黄巢这个野心家是多么蛮横。
宋太祖的这两句诗,有着一段悲凉的故事。这个故事见于宋陈师道的《后山诗话》。当年,北方宋政权派出精兵强将,把南方南唐政权的都城金陵给围住了。
李后主就派大臣徐铉去宋朝廷议和。徐铉是一位学者,他以为可以像春秋战国时代,靠着雄辩来折服别人。他不知道,春秋战国时代,各国主事都是贵族,因此都还比较讲道理,而赵匡胤根本就是一个流氓出身,跟他哪有什么道义可讲。
徐铉到了赵匡胤的跟前,说我主有圣人之能,所写的《秋月》诗天下传颂,你单凭武力征服我们,我们南唐人不会服气的。哪知赵匡胤听完后一脸不屑,说这是寒酸秀才的话,我才不写这样的诗呢。徐铉就说,你说起来倒轻巧,你自己写写看!
徐铉这话说完,北宋朝廷上那些官员一个个都吓得不敢出声,他们知道赵匡胤的厉害,以为徐铉肯定没有好果子吃。谁知这次赵匡胤竟然没有生气,说诗文呢,我是不屑于写的,不过当年我还没有发迹的时候,经过华阴县,晚上就睡在华山脚下,醒来得句云云。
徐铉一听到这样两句,觉得真是气势磅礴啊,于是拜倒在地,不敢再争辩。赵匡胤的这两句,和后来同样是流氓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的“鸡叫一声蹶一蹶,鸡叫两声蹶两蹶,三声唤起扶桑日,扫尽残云与淡月”真是异曲同工!
残暴的专制者连写出来的诗都是惊人地相似!他们的反自由就表现在,只能自己拥有无上权力,而其它人要么就得沐浴在他的光芒下——“未离海底千峰黑,才到中天万国明”,要么就得被彻底消灭——“扫尽残云与淡月”。后世的专制暴君,往往以这两个人为榜样,自比太阳的光辉,其心态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