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野人山之过 如何评价杜聿明要求中国远征军翻越野人山的命令?

2018-02-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我爷爷曾经做为军医,在贵州加入新五军,随新五军军部,于八莫换装渡江,随后战败翻越野人山抵达印度,算是经历了整个过程.与后人纷纷腹诽杜聿明将军相比,在他看来战争更像是很多无可奈何做出的选择叠加在一起,中国远征军指挥官已经做出了在当时可以选择的最好选项.可是有时就是人算不如天算.下面列出了远征军做出的几个重大决策的背景以及当时的考量因素供大家评断. 1. 腊戍失守前,史迪威要求远征军靠拢曼德勒. 史迪威在中国远征军东归后路被北上的日军威胁的时候要求部队向西靠拢,除了没有指挥官的头脑之外的唯一解释,就

我爷爷曾经做为军医,在贵州加入新五军,随新五军军部,于八莫换装渡江,随后战败翻越野人山抵达印度,算是经历了整个过程。与后人纷纷腹诽杜聿明将军相比,在他看来战争更像是很多无可奈何做出的选择叠加在一起,中国远征军指挥官已经做出了在当时可以选择的最好选项。

可是有时就是人算不如天算。下面列出了远征军做出的几个重大决策的背景以及当时的考量因素供大家评断。 1. 腊戍失守前,史迪威要求远征军靠拢曼德勒。 史迪威在中国远征军东归后路被北上的日军威胁的时候要求部队向西靠拢,除了没有指挥官的头脑之外的唯一解释,就是史迪威在英军在西线谎报军情撤退之后,意识到了英国放弃南亚的意图,作为盟军在该地的最高指挥官之一,他不可能指挥得了撤退回印度的英军部队反攻(他当然也不可能和新五军撤回中国)。

他显然已经意识到了在缅甸的失守后,如果不抓住新五军,史迪威撤退到了印度就是光杆司令。这种私心严重影响了他作为指挥官的判断。也害死了以万计的中国远征军士兵。

当然,在新五军部分撤退到印度之后,史迪威在训练这只自己仅有的“嫡系部队”的时候,还算用心,这是后话。 杜聿明和远征军其他高级将领很明显意识到了史迪威的祸心,一方面他们没有命令装甲辎重部队重新回到处于危险之中的曼德勒而直接回国,一方面已经开始准备往八莫甚至更后方的密支那撤退 理解这一点,就可以很好理解为什么还算负有盛名的史迪威为什么会在缅甸连出昏招,为什么蒋介石恨死史迪威,连续三次向美国总统要求撤换史迪威。

中国当时装备最精良,战斗力最旺盛的学生军,就这样被个人的权利欲送入死地。 2. 在新五军部分回到曼德勒之后 当时整个缅甸战局已经是死路一条,新五军装甲部队已经在往国内撤退,留在缅甸的步兵部队面对的是日军的装甲部队的包抄,不可能从大路返回。

只有撤往印度和北上绕开日军两个选项。这也是杜聿明被腹诽最多的部分。当时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两个选项,各有利弊。 i. 去印度,安全,但有两个缺点,第一如上文所述,去了印度这支部队的指挥权就不在中国人手里,史迪威和英军在之前表现出来对于中国士兵性命的不在乎,杜聿明可能并不放心受他的指挥。

蒋介石也不可能接受自己的嫡系部队就这样被拐跑了。

第二,精锐部队刚出国打了败仗,都是归心似箭,回国虽然艰难,但士气有保证,往印度跑而且长期不能回国(缅甸沦陷后没有道路回国),无法保证军队的士气。 ii. 经八莫/密支那回国,最优选项,但不久后传来两地被日军攻占的消息,缺乏重武器的新五军步兵部队,不可能攻下装甲部队守护的交通要塞。

iii. 北上进入野人山。当时在新五军内部的想法主要有三条,第一,近万人,有枪有刀,还怕找不到吃的?这是把在贵州/云南地区的训练经验搬到了缅甸,国内虽然也有森林,但并非无人区,步行最远2-3天可以找到农田。

第二,实在没有粮食,还可以要求盟军空投。第三,实在没有空投,从密支那往北的葡萄,是产粮区。当时正处夏季,应该有粮食可以收割(抢夺)。

在综合了上述所有情况考虑下,杜聿明拒绝了前往印度的要求,北上,在密支那和八莫被占领之后,决定进入野人山。 结果后面野人山里除了毒蛇毒虫基本没吃的,电台失效无法工作(其实也有可能是五军自己撤退时候因为怕日军定位自己砸毁的),追兵太近无法东转前往葡萄。最后所有情况都失效,造成了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