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江松 江松:泉州传统文化也是国画的沃土

2017-09-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江松,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画院特聘画师,福建省人大画室特聘画师,福建省政协画室特聘画师.原华侨大学美术系主任.教授.作品多次入选.获奖于全国中国画专业画展.汲取泉州文化特质 主攻重彩山水"我们现在需要一个多彩的世界."江松说,他长期研究探索中国山水画,形成自己独特的重彩山水画风格,成为福建画坛领军人物.2011年3月,福建省代表团在香港会展中心向香港福建社团联会赠送了高1.8米.宽3米的巨幅国画<春满八闽>,引起各界广泛关注,这幅作品就是江松

江松,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画院特聘画师,福建省人大画室特聘画师,福建省政协画室特聘画师。原华侨大学美术系主任、教授。作品多次入选、获奖于全国中国画专业画展。

汲取泉州文化特质 主攻重彩山水

“我们现在需要一个多彩的世界。”江松说,他长期研究探索中国山水画,形成自己独特的重彩山水画风格,成为福建画坛领军人物。2011年3月,福建省代表团在香港会展中心向香港福建社团联会赠送了高1.8米、宽3米的巨幅国画《春满八闽》,引起各界广泛关注,这幅作品就是江松的重彩山水画力作。

这幅画取得成功后,进一步坚定了江松重彩山水画的探索之路。“我认为以重彩谋求中国画的创新应是可行的,因为一方面我们已经很难超越古人,另一方面重彩更符合当代审美。”江松说,这里的写意是一个文化观念的意义,它不受制于具体笔墨技能层面的束缚,这样才能有更大的探索空间。

江松说,中国画有花鸟、人物和山水三大画种,自己选择重彩山水进行创作,与泉州特殊的文化特质息息相关。泉州是一个海洋文化城市,海洋文化就是比较粗犷的,这种文化特质使这里的画风注定不是文雅的那一路。刚开始创作山水画时,他就一直在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绘画道路,经过不断探索才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个人风格对一个画家而言十分重要,它是画家艺术上成熟的标志。每个画家只有在创作中展示各自独特的绘画风格,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多样化的审美需求。”福建师大美术学院院长檀东铿说,江松教授从事山水画创作已数十年,成就卓著,其山水画的最大成功就在于个人风格鲜明,笔简气壮。

中西传统结合的风格受到画界瞩目

江松说,中国画在唐代的时候色彩也很重,但到元明清开始就不重视色彩,认为色彩是很世俗的东西,文人画主要研究在笔墨。

“水墨画一开始就决定了最终的效果,你不可能随便画。就像人生一样,每一步都有档案,要小心翼翼地进行创作。”江松说,“重彩山水打破了这种局限,自己也因此获得了艺术创作的自由。比如有个地方画得不合适,我要重新调整它,就可以用重色盖上去,重新建立新的形象。”

江松认为,当今中国画主要有三个发展方向:一是极大地保存中国画的传统,以笔墨水韵见长。这种画风在江浙一带有深厚的积淀,又吻合江南的人文环境;二是走中西传统结合的路子,既吸收西方深厚的色彩应用能力,又以中国画的随类赋彩改变其色彩关系,从而使画面仍以传统中国画的人文情怀为主线;三是吸收现代绘画观念,走现代水墨的路子。

江松选择了第二条道路,也就是中西传统相结合的写意重彩山水画,近年来越来越受画界瞩目。他的山水画以其独特的简约雄浑、意境幽深、气势豪壮的笔墨章法语言向人们展示了崭新的风貌,赢得了同行和山水画爱好者的青睐。

其作品多次入选、获奖于全国中国画专业画展。1989年,《丰碑》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1993 年《甘蔗林》入选全国首届山水画展;2001年,《月满大山》入选全国画院双联展首届中国画展;2004年,《宋人诗意图》入选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2005年,《零点班》入选第二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

期盼国画在泉州受到进一步重视

“泉州自然景观优美,人文积淀深厚,也是中国画的沃土。”江松说。但他认为中国画现在在泉州还比较薄弱,还缺乏重量级的领军人物。

江松说,现在泉州的旗帜性人物是蔡国强,他搞现代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带动了泉州搞现代艺术的人;另一个旗帜性人物就是郭宁,他擅水彩和油画,又带动一帮年轻人搞水彩和油画。因为有这两面旗帜,中国画在这里受到的重视会较薄弱一些。

“其实泉州是个很有文化传统的地方,不应当厚此薄彼。年轻人学习国画,除了传统的临摹、写生和创作外,最好有机会到外面比如中国美术学院进行学习交流,到中国画的核心地带去感受一下,更容易成长起来。”

江松退休后,免去了学校的行政教学工作,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创作,也有空暇与友人共游山东、江苏、甘肃、安徽等中国画市场较为活跃的地方。他说:“几年下来,最大的感受是收藏家不再仅仅追逐画家的身份,而是更多地重视作品的质量。同时,通俗的平凡的作品不被看好,个性的专业的作品为人们所关注,二者之间的价值开始拉开了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