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义头像 王守义十三香 32年像“老干妈”同样不上市、不贷款、只盈利的逻辑
投实君按:上市或者不上市,是一种道德优劣的判断吗?
在阅历了股灾以及股票市场一轮又一轮的“割韭菜”以后,咱们看到了曾经经以上市与否作为企业成败标尺的舆论上又有了一种声音:对于于“不上市 不要贷款”但又经营优良的企业,充溢感情的溢美之辞。
远的如老干妈、华为,近的如十三香。
对于于融资手腕的个性化选择,被上升到成败乃至道德的制高点去评断,这是企业病了,时期病了,舆论病了,咱们病了,仍是资本市场病了?
上市或者不上市,贷款或者不贷款,说白了,仅仅是企业与资本市场或者者银行的双向博弈。彼此依据本身的情况,对于方的束缚,法律法规的制衡,做出的商业选择。无关道德,无关风月。工具就是工具,无论你喜不喜爱,它就在那里,无善无恶。
股灾频频呈现,熔断熔了又端,专注做企业被讥为猪,频频运作套钱才是资本英雄。崩坏的机制无力吐槽,逮着工具说善恶。
崩坏的机制无力吐槽,逮着工具说善恶。一切,还能更糟糕吗? 来源:微信公家号键指财经(本文系作者周健授权投实发布)
【引言】2003年,那时候刚做财经记者不久,听到了王守义逝世的动静,就千方百计去采访。回来洋洋洒洒一大篇,写了老先生以及他的子女们艰苦创业的故事。固然也言及子女们之间的商标纷争以及稍显凌乱的家族管理。那时候有种耽心,照这样下去,这个企业到底能走多远?
后来又去过一次,采访王守义十三香连续在市场上打假。当时的市场环境,对于良多企业来讲都不好,一个品牌出名了,假冒伪劣就会层见叠出。看着王银良终日为此疲于奔命、到处灭火,暗里里揣测,他确定不会坚持多久。
再后来,就是他们做火锅店,我途经那儿一探究竟。那两年火锅店真叫火。我给他们下的判断是,这个事儿保准也能成。
然而,10几年过去,我发现我对于这家企业的几回判断都错了。它不仅活了下来,而且活得很好,把小产品做成为了大产业,市场上惟我独尊。它没开成火锅店,也没弄其他产品,只是一直心无旁骛地守着那个每一盒只有几分钱利润的小调料,兄弟几个年年都分红,从几百万到几千万,再到一两亿。王银良他们的下一代,都被送到国外念贵族学校了。
就这样,咱们都没注意到它,或者者忽视了它。它是那末低调、不起眼,乃至“无足轻重”,但它所出产的十三香,却在咱们每一个家庭的厨房中摆着,不可缺乏,一次只撒上那末一点点,一年的饭菜就有滋有味了;它是那末守旧、内敛,很少出新闻,很少做广告,但当有一天咱们骤然据说它历来不贷款、不赊欠、不融资、不欠税、不上市、不拖员工工资,以及江湖传言的“老干妈”几近一个样,端详它的目光就像面对于外星人。
这样的企业不多,但如细心清点,咱们身旁倒也不少,咱们真正地熟视无睹了。固然咱们会说它们过于特殊,乃至可以从比较的角度批评它们:时期发展到今天,怎样还可以不贷款,怎样还可以不上市,怎样还可以像老农民或者老名流那样不紧不慢地踱着四方步?你笑着它们,它们实际上可能还怡然自得:小子,你把问题弄繁杂了,我向来都是这样,这不也是蛮好的嘛!
我可能就是这样一个把问题想繁杂的人。我怎样老是把问题想繁杂呢。像王守义十三香这样的企业,大概真的不需要把它想像得太繁杂。
【正文】 “小产品,大产业”,在china企业界,老干妈引领风骚,但它绝非独一。位于豫南驻马店的王守义十三香,就属于同类型的企业:32年坚守于一个产业领域,打假零容忍,管理架构扁平化,产品品质精益求精,不上市、不融资,不贷款、不赊款、不欠款,家族化经营……几近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为何会这样?值得思考。
这样做必定就好吗?有待磋商。
但无论怎样说,相似于王守义十三香这样的企业,是咱们要注重的企业典型或者标本。
每一盒利润八分,但年利润却到达了两三个亿
关于王守义十三香的发展前传,许多人耳熟能详:
1959年,王守义率领全家从开封通许县到驻马店假寓,靠家传的十三香养活全家。1984年,在次子王银良的挽劝下,60多岁的王守义赞成成立十三香调味品厂,开始小作坊式出产。到1997年,跟着企业出产经营范围的扩展,王银良将原企业进级为驻马店兴隆堂十三香调味品有限公司,由自己担任法人;第二年,他又将企业更名为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团体有限公司,持续至今,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具有4个产品主车间、4个产品分车间、1个技术开发中心及其他配套企业的大型企业团体,香辛料调味品产量全国最大,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十大调味品出产加工企业名单。
以范围来看,王守义十三香的总资产不到6亿元,员工数量1200多人,占地只有270多亩。但假如看其销售额、上缴税收、利润等财务指标,咱们就会发现这家企业真真正正将一个“小产品”做成为了一个“大产业”:
1984年,起步资金100元,资产几近为零,到第二年销售额也才有20多万元;1998年团体成立时,注册资金为8000万元,销售额为4亿多元;2003年先后,企业的年销售额、上缴税收分别维持在5亿元、2000万元摆布;到2008年,销售额以及利税分别为7亿元、4000多万元;2011年,销售额、税收、利润则分别到达了10.4亿元、8002万元、6923万元;2014年,这些指标已经增长为15亿元、1.7亿元以及1.2亿元,调料产量6万多吨。
今年上半年,跟着新的出产线的投入运营,企业的各项经营指标更是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各种调料的出产量一下子增添到8万吨,上缴的税金也到达1.7亿元,比去年全年总以及还要多。
但这是否象征着十三香的产能、销售量以及利润空间就到达临界点呢?不是。换算以后,咱们可以大致明白,近些年,王守义十三香的产值或者销售额的年增长率都维持在10%以上,税收以及利润增长率也到达20%以上,尤其是今年,税收以及利润则有可能接近去年相应指标的2.5~3倍。这,完整是一种暴发式的逆市增长。
但更使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自树立企业30多年来,王守义十三香没有向各类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借过一分钱,完整是靠自有资金转动发展。多家省会银行的主管告知我,他们曾经屡次千方百计规劝王银良他们贷款,但后者根本束之高阁。
王守义十三香有着很不乱、很富余的现金流,即便是去年以来投资兴修新型现代化厂房并引进装备企业,所需8亿元资金也完整属于自筹。这类情况下,一贯奉行守旧性资本运营策略的王银良他们,更是将上市“分权、分利润”排除了在外,这自然引发了其他家族成员以及投行界的一些纳闷,固然还有好奇。
“薄利多销”,很难想象,能做到这一切,王守义十三香完整是靠着那每一盒只有0.08元微利的调料产品打拼出来的(1000克十三香调料的利润为2元,每一小盒十三香是40克装,至关于每一盒发生利润0.08元)。既然如斯,这类小小的产品这么多年中又为王氏家族积攒了多少净财富呢?
公然的报导是10亿元,但恐怕远远不止这个数。王太白是王银良弟弟王铁良的独生子。自2000年开始,他以及其他胞兄妹们陆续被父辈送到英国最贵的私立学校读书,并留在英国留学,还不到20岁,父母就给王太白的账户汇来了数百万元英镑,所以,王在同窗中留下的绰号是“银行”。2005年先后,他想在英国炒作房地产,父母又陆续给他打来数千万元现金。失败回国,父母再次给了他400万元创业资金,他捣腾土地,时来运转,一转手赚了1.3亿元。
这只是事实的一个侧面。本日的驻马店,大家都称王氏家族为当地首富。
小产品中的“掘金术”
王家当初迫于生计,从小作坊出产开始起家,几十年中做成行业翘楚,这里面靠的不是机遇,不是运气,而是实实在在的专注经营以及辛勤打拼。
“调味品属于小产品、小行业,没有多高的技术成份,必需踏塌实实,诚信最症结,我就是忠厚对于人、对于产品、对于客户,我最大的靠山就是诚信。”王银良的一番话,或许显得“土的掉渣”,但这就是王守义十三香经营智慧的核心。
除了了诚信,他还总结了企业获得胜利的此外两个缘由:有事及时办、低调,“太能了,china人一般都是不以及他打交道,而低调,就叫他人不好意思诈骗你。”
但往深处以及细处说,王守义十三香还有许多看起来尽管很简单、很守旧,但却极其管用、自成体系的“经营秘笈”。
王守义十三香“胜利秘诀” ●一直严守产品质量以及企业信用,对于外销售也秉持物美价廉、薄利多销的原则。 ●鼎力推广品牌战略,重视商标专利维护,较早对于产品进行市场的品类定位。 ●坚守主业,稳步发展,30多年从不向其他行业扩张,从不弄资本运营。 ●长时间葆有优良现金流,不贷款、不融资、不赊欠,财务运营虽守旧但稳健。 ●以严格的家族管理,确保企业决策权以及经营权的高度集中,防止各种内耗。
做实业,企业家们常说的一句话是,“质量以及信用是企业的生命”。但许多企业在快速发展进程中,往往会将这句话忘掉。但王守义十三香没有。
这么多年来,该企业一直严守产品质量以及企业信用,对于外销售也秉持物美价廉、薄利多销的原则,因此备受业内外服膺。从外购原材料的遴选到产品的检修,他们都制订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以及工作程序标准。尤其是在同行业中率先使用电子配料工艺,有效战胜产品批量差异问题,并在出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采取计算机利用管理,一举将持续几百年手工作坊式出产转变为能够连续机械化功课的大工业出产。
“十三香是‘进口’的东西,咱们从不搀杂使假,从不缺斤短两以及偷税漏税。以及我做生意,5分钱的利润都干,而以及他人做,对于方赚5毛都不必定干。这是我的信用,几十年如一日的信用,它给咱们带来的,是唯一无二的,也是他人不可企及的。”时至如今,王银良对于外还时常将“塌实做事,实在做人”这句话挂在嘴上。
他也确切没法用别的话来表达本身这类朴素的经营行动。与此相应,咱们看到,王守义十三香比较重视保护产品的市场信用,延续不断通过鼎力度的打假、维权,来巩固本身的市场地位。
其实早在10几年前,王守义以及王银良父子就富有预感性地将“十三香”以及“王守义十三香”逐步注册成产品商标,并设计出别致精美的外包装盒,前后申请了46项外观专利,鼎力向市场推行,以致于他们定型出产的产品,完整成为了一类产品领域的代名词。这类品类命名法,让王守义十三香不但将市场上形形色色的“五香粉”“八大味”“十三香”等产品驱除了出去,还让它以独特的风味长时间引领清真调味品、纯天然调味品的发展风潮,其他产品根本难以与它对抗。
正由于有此利器,王守义十三香面对于“王守真”“王守仁”“王守以及”“十六香”“十八香”等假冒伪劣产品的围歼,一直绝不手软地通过投诉、打官司等手腕,予以重拳打击,时至如今共花费三四千万元。尤其是2003年与山东定陶县永兴调味品厂的商标纠纷案获胜以后,王守义十三香就完整遏制住了全国市场上造假的泛滥势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王银良对于此的评价是:“十三香发展到今天,在必定程度上讲,是打假打出来的,是从制假、售假者手中挽回来的。”
打假,源于执着,这就保证了王守义十三香能在30多年内心无旁骛地做成辛味调料品的老大。而这类专业经营精神,也是该企业能延续获得胜利的首要因素。
的确,纵览现今调味品行业,多数龙头企业早已经涉足产业多元化,惟有王守义十三香,目前仍属于少见的单一产业型企业。而且,该企业几近没有进行过甚么资本运营,没有对于外做过担保,不贷款、不融资、不赊欠,恍如是在“小农经营”的状况中生存发展,但熟知内幕的人都了解,它不缺钱,现金流足量,稳步发展是其一直坚持的核心经营原则。
为何会这样?王守义十三香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次深入的教训:2009年6月,他们宣告进军餐饮业,规划在全国开500家豆捞店,推进调味品的销售,实现餐饮以及调味品的互动增长。但仅仅两个月过去,因为门前冷落鞍马稀,新开的几家豆捞店被迫关门,企业投入的几百万元打了水漂。这自然就绝了王氏兄弟多元化发展的动机。
其实早在2007年先后,王太白从英国归来创业,他就劝他二伯王银良投资房地产。但后者反劝他在王守义十三香好好做事,“你爷爷当年留过遗嘱,不许家人做房地发生意,挣惯了快钱,就不会再安心做实业了”。近两年,他看公司既不多元化发展,也不上市,连产品价格多少年来也都不变,忍不住就在自己的父亲王铁良眼前嘟囔了几句,立即被呛了回来:“上市是圈钱,想那不切实际的玩艺儿干吗。”
这样的“守旧”,让王守义十三香一直如埋首耕地的老牛,既不快又不慢地往前走着。但回过头来看,那耕作的土地面积,不知不觉已经变得极大,已经将许多“快马”“慢驴”远远甩在后面。这,就是持久的魅力。
树动、风动仍是心在动?
但持久其实不代表着永续,沉稳其实不代表着坦然,已经经成立30多年的王守义十三香也面临着“要不要变”“究竟如何变”的发展之问。
作为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王守义十三香在管理方式以及上公司治理上曾经走过很长一段弯路。王银良共有兄弟姊妹7人,五男二女。当初王守义还在时,兄弟姊妹都在一块儿干,大家忌惮于白叟家的威慑力,有甚么事也都好调和。但后来,兄弟各自成为了家,姊妹们也出嫁了,老父亲年岁也大了,有良多事也就出来了。
首先是至关一部份仿冒产品都是出自亲戚之手,家族内部多个“十三香”相互打架。这就给早期打假带来很大的尴尬以及难度。王银良说,每一一盒仿冒产品都有一个说出来很伤心的故事。其次是大家对于一些症结岗位争权,干涉企业正常经营秩序,王银良接手董事长后,“清官难断家务事”,以致于有段时间他时常感叹:“农村的,婆婆妈妈,净是一些上不了台面的小事”。
但好歹他比较苏醒,也勇于运用铁手段,不但将一些亲戚的小厂小作坊收编,还妥善支配他们的就业以及他们子女的教育,做出相应的利益分配以及补偿,让他们各安其位、各司其职。经由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后,王守义十三香组建起了团体架构,完美了现代企业管理轨制,扭转了单一的“兄弟姊妹家天下”的管理格局。目前,该团体的注册资本是1.6亿元,完整由家族控股,王银良本人就持有了51%的股分,其余股分由他的此外两个兄弟王铁良、王铜良两人平分,具体到分工上,三兄弟“各管一摊事”。
尽管如斯,但王银良却觉得“老板椅不是老板椅,是老虎凳”,他的耽忧时时存在:“兄弟姊妹多,自然亲戚就多,就是现在厂里还有良多亲戚,这就是大事,处理不好,其后果是很难预料的。”他现在正在斟酌着跳出家族企业的圈子看自己,意想到企业若再发展,“必需有高人材行”。
严格的家族管理,家族成员间高度的信任关联,一段时代确保了王守义十三香企业决策权以及经营权的高度集中,防止了各种无谓的内耗。但正所谓“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伴同着王银良兄弟年事已经高,企业的现代管理、权杖传承以及下一步的发展战略等问题,就成为不能不面临的挑战。
基于此,王银良首先让妻子与弟妹退出了管理层,并聘用了一部份职业经理人充实到症结岗位,在企业树立了一套焕然一新的现代管理模式。其次,为培育接班人,王氏兄弟把自己的子女几近全体送到国外读书,待这些“第三代”回来后,又大量进入团体工作,终究,他们把王太白与堂姐、堂弟、妹夫等4人被列为重点培育对于象,分管采购、出产、销售、账务等首要部门,基能耐务都由他们几人组合抉择,最后报呈董事长王银良审批。
这类格局之下,有人适应,有人则选择了离开。比如王太白,几番展转之下,他目前已经到沪自己创业,既投身于资本市场,还以及其他富家后辈合伙兴办了大予家族办公室(包含资产管理公司等),致力于“服务china家族企业”。
年青人的设法,毕竟以及老一代人不同。面对于着外界的投资机会,他们可能都认为王守义十三香有太多事情可做,只无非,在父辈们的严格管控之下,他们现在不能也不敢拿父辈的事业做实验田罢了。在产业发展上,父辈是相对于守旧的,既不寻求速度以及范围,也不斟酌多元,即便是投资理财观念,也只是有闲钱了就去郑州、沪等地的黄金地段整层整层地买商铺,从不张扬,强调的是“满足”;但年青人就不同样了,他们既斟酌如何把外界的先进管理经验以及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思惟如何运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还会在内心深处时时发生“逾越式发展”的冲动,对于于上市、投资、融资等,理念认识以及行动方式都以及父辈相异相迥
这源于这一代人成长的家庭环境、所接受的教育以及所见的“世面”。他们父辈那种肩挑违扛的创业阅历,他们是没有切身体验的。所以,对于于父辈的“守旧”,他们需要长期的消化以及理解。
固然,王守义十三香面临的挑战其实不只是来自内部。目前,跟着消费的不断进级,市场竞争的加重,国际大资本频频在国内施行专业化的吞并重组,china调味品行业进入了一个大转变、大调剂以及大分化时代。其发展趋势是:行业整合集中化、企业重组航母化、品类经营专业化、品项立异细分化、产品研发高端化、渠道运营多样化、区域品牌全国化,等等,奉行稳健、守旧经营原则的王守义十三香,能否在这类风暴眼中独善其身,还将面临诸多考验。
或者许是意想到这一点,近几年,王守义十三香开始在范围扩张、产品高级化、多样化等方面有所动作了。整体上,依然万变不离其宗。
无非,这或者许就是它独特的价值所在。树动、风动仍是心在动?这样一个带有禅意的哲学问题,这么多年用在它身上,最为适合无非。
(刊于2016年第一期《企业察看家》) 找资金、找项目、约大佬! 投实带你玩转财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