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英俊木构 谢英俊轻钢结构 谢英俊:建筑中采用“轻钢结构”的民宅建筑师
谢英俊:建筑中采用“轻钢结构”的民宅建筑师
谢英俊先生是著名的台湾师,也可以说是一位“民宅”建筑师,因为他所建造的房屋大都以“民宅”的形式为主,像汶川的灾后重建房屋、台湾88水灾的援建项目,在每一个灾难现场,你都会发现他的“民宅”建筑形式。
其实,谢先生的“民宅”建筑并不是仅仅局限于灾后的重建项目,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民宅”项目是针对占全人类人口70%的农村市场。
现在谢先生的身份已被深深的打上了“民宅建筑师”的烙印,很少有人知道他最早的建筑设计是高科技集成电路工业厂房,工业厂房设计中最重要是生产流线,各种系统的搭配,至于人在里面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比较单一化的。
后来,谢先生的设计重心转移到“民宅”项目完全是因缘巧合,当时是在1999年,台湾发生了特大地震,通过朋友的居中牵线,谢先生投身到“民宅”建筑中,之后的汶川地震、台湾88水灾,谢先生一直都在做着这方面的建设。
“高级定制”的民宅项目
谢先生的“民宅”建筑充分考虑到了农村居民的成本问题,考虑到他们的建筑传统的操作方式,我们知道现代化的住宅建筑往往会请专业的施工队来修建,农村中剩余的劳动力往往没有“用武之地”,谢先生在多年的建筑过程中,提出了一些新颖和可实施的概念如“协力造屋”,为了能够让村民也能参与到这样建筑的形式中,谢先生采用轻钢结构作为建筑的主要框架,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和需求,弹性地使用旧料(或当地材料)、增修扩建。
谢先生还在建筑实践中推行着另外一个概念“永续建筑”,永续是在台湾用的一个词汇,在大陆对应的是“可持续建筑”。“可持续建筑”是指除了建材使用环保或自然材料之外,还必须具备开放性,构建材料在不影响整体的情形下抽换,增加建筑使用年限如100年、200年,因而降低了建筑资源的耗损与浪费。
在谢先生看来,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是一个基本原则。这个原则牵扯到建筑的技术问题。原则上,谢先生尽量用传统的材质如草、土、竹、木、石、麦秸、芦苇等自然材料,及轻量型钢等可回收再利用的环保材料,尽量少用水泥等过度加工的材料,因为这些在生产的过程中,会消耗较多能源而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或是无法回收再利用,这是不可持续。
所以,“你看到传统建筑基本上都是可持续的,像我们比较多的用了一些钢材,虽然说生产的时候会产生二氧化碳,但是它们都是可以循环利用的。”
民宅建筑结合当地的特点
在民宅的建筑项目中,谢先生一直尝试去诠释、去理解或者想办法做到让传统的、民宅原有的建筑元素跟现代的建筑风格融合在一起,但事实表明这种气质的民宅建筑一般做不到。
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民宅元素”只剩下符号和图腾,这些符号化的元素虽然满足了一点点情感上的联系,但事实上它们跟真实的生活很远,我们最终还是要回到真实的生活中。
谢先生认为,进入现代之后,人们脱离了传统,但是对于现代材料与工法又无法掌握,造成建筑与使用者、生活、生产方式、文化之间的断裂。透过居民互助换工的协力造屋,使用者就是施工者,在参与过程中得以发挥对建筑的想像,因而使得建筑与施工、生产、使用者、生活、文化重新取得连结,在这里,传统不再只是刻意塑造出来的符号意象或图腾。
就像他们刚刚在西藏做的“牧民定居房”,谢先生按照牧民传统做配置,以轻量型钢作为结构,结合传统材料与施工方式,牧民参与施工,会不自觉地把传统的工艺结合进来,如该用土的地方用土,自己会搞出自己的民族风来。
谢先生认为,其实传统生活方式是很环保的,然而现代人对建筑的思维是在都市中形成的思维,但是到农村或一般任何的民族地区,若还是用这套思维去、硬去做文化诠释就是不行。把他们所有的能力解除掉之后,再去跟他们“化妆”是不对的。
轻钢结构是未来建筑的趋势
“轻钢结构”是现在世界上公认的未来建筑的趋势,用钢量省,使用得当的话,不仅是很好的抗震材料,也符合节能减排的基本原则,但是这个体系非常昂贵。
在欧美和日本,轻钢结构的框架可以搭配很多工业化的特殊的轻量化材料,成为一个产业体系,但是我们现在还不具备这种条件。
国内对于这种轻钢房的推动一直打不开,成本太高,因为里面搭配的工业体系没有形成,在广大的农村,这些东西打不进去,即使骨架是轻钢,但是缺乏搭配轻钢的那些材料和工法。
谢先生提倡的模式是让轻钢骨架跟传统的材料结合,跟砖、土、土坯、木材结合,等于打个框架在那里,各式各样的东西都可以填进去。
目前,这种轻钢结构在谢先生的民宅建设中已经使用的非常成熟,轻钢结构做到高品质家屋完全没有问题,谢先生只是提供某种的协助,提供一个比较安全的结构、规划,不是帮村民完成这些,后续工作还是村民自己来完成。
轻钢模型需要设计不同的类型,满足不同的需要,不同的类型又可以延伸出不同的组合。这种模式在大陆较容易推动,因为台湾是比较商品化的,即使是农房,农民也不盖自己的房子,找施工队去做。在大陆,大部分都是村民自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