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张耀明 笔墨意韵 存乎大道——张耀明山水画面面观

2017-12-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张耀明,山东诸城人,字淡之,号听风堂,一壶.现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龙瑞工作室画家,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央视书画频道特邀艺术顾问,齐鲁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张择端书画研究院院长,北京香山画院常务副院长,国家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政府津贴.作品得宋元诸家.髡残.八大等影响,笔墨清新.风格朴茂.曾获第七届中国体育美展金奖,第三届.第八届泰山文艺奖银奖.铜奖,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出版画集专著30余本.2012年至2015年被评为21世纪中国百位最具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的

       张耀明,山东诸城人,字淡之,号听风堂,一壶。现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龙瑞工作室画家,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央视书画频道特邀艺术顾问,齐鲁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张择端书画研究院院长,北京香山画院常务副院长,国家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政府津贴。

作品得宋元诸家、髡残、八大等影响,笔墨清新、风格朴茂。曾获第七届中国体育美展金奖,第三届、第八届泰山文艺奖银奖、铜奖,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出版画集专著30余本。2012年至2015年被评为21世纪中国百位最具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的中国山水画家。

       笔墨意韵  存乎大道——张耀明山水画面面观

       (文/丁熙明)

       品读一位画家的山水画,无论盈尺小品或丈二巨制,一眼便看出出自何人之手,确是一件难事。画家张耀明立足传统而开新河为当代画坛和收藏界关注。

       一件作品耐看,在于立格,格因何立,在于画家本人。格或可称为品,品格之谓。

       在中国的文化中,有人品与画品统一观。古人云,“文如其人”,“画如其人”,“天人合一,人画合一”。人格高则画格高,人格低则画格低。

张耀明作品 溪山佳气69x138cm

       李苦禅对画格与人格的关系多有论述:“必先有人格方有画格,人无品格,下笔无方。” “艺术乃真善美之物,人格不佳其心无真可言,流于书画则多生虚伪与浮华,遑言美?而非至美难于臻于善境。”

       格于何立?在于“仁”。 “仁者爱人”。由此可知,画的品格关乎爱心。孔子云:“见山思仁,见水思智。”山水画家的仁爱之心是不可或缺的。

       陈子庄对“仁”的理解是:“我的思想体系是同意‘物我一体’、爱己爱人的。无仁心,一切皆无。学艺术不为自己,也不是只为爱好。初则以之陶冶自己,然后逐渐扩大,想到国家、民族、人类。”这位有名的“大隐”说出这话,当是肺腑之言。

张耀明作品 春意烟岚69x138cm

       套用“画如其人”这一“原理”,便知道张耀明的人品。熟识他的人都知道,张耀明为人正直、率真 ,做事严谨自律,数十载不改本色,不失本分,口碑颇佳。平素好读书,交良友,无不良嗜好。

我们从画作中巍巍高山、潺潺流水、嶙峋巨石、苍郁草木、错落屋宇中,能领略一股淳正之气。再看“点题”,《清风明月》、《飞虹霁雨》、《雨过山青》、《春暖》、《秋熟》,等等,可以洞见他的心境:明朗,和谐,善良。

       他的画风,朴素、真诚,绝无荒率、孤僻、怪异,是以平常的心境,抒发对人生、对天地的诚挚之情。统观张耀明的画,有风神骨气,营造的境界是“可游可居”,并非远离人间烟火的“仙境”,更非冷僻之境。

汤贻汾解析笪重光《画筌》云:“笔墨贪奇,多造林丘之恶境;丹青竞胜,反失山水之真容。”这是值得山水画家警惕的。观张耀明的山水画可以静心畅游于诗的境界,心灵获得安静、慰藉。苏轼云:“吾心安处是故乡。”安顿之际,生机、活力、自由、热情之花,在这里开放、生长、延续。

张耀明作品 春山融怡180x97cm

       说到中国画,笔墨总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笔墨一词,作为评判画品高下的要素。具象又抽象。笔墨的内涵,看似清浅,实则深奥之至。“所谓笔墨,其实质主要是用笔,浓墨、焦墨、淡墨,都是笔之轨迹,离开了笔,何以谈墨?笔迹优,墨亦优,笔迹劣,墨亦劣(储云《耕读草堂笔记》)。”这是较为通俗的解释。

       石涛云:“笔墨当随时代。”在当代的时间节点上,中国画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展现各自的才华,发挥笔墨的优势,探讨构成的无限可能,细流汇成江河,当是张扬时代精神。张耀明正是努力践行者之一。

       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古代,当代山水画不可能重复古代山水画的面貌,但气息相通,传统与现代精神一脉相承。

张耀明作品 冰雪苍茫69x138cm

       观张耀明的山水画,可见其笔墨功力深厚。“以书法家的眼光看绘画,以画家的眼光看书法。”张耀明有自己的路数。多年来一直潜心研习书法,揣摩其中笔墨韵趣,“大空闲画画,小空闲练字。

”这个习惯延续至今。凡钟繇小楷,二王行草,汉隶、北碑及唐宋元“八大家”楷、行经典。从最初的“题画”实用,渐悟书法的奥妙。从法帖中找到书卷气、典雅气派,从汉隶魏碑中找到金石气、老辣味道。

运用方笔、圆笔、中锋、侧锋、藏锋、出锋,行中有留,顺势、逆势随机,他的用笔,重而不笨,不弱,不滞,他常记黄宾虹“用笔需重,如高山堕石”之语,笔笔写出,历历在目,令读者读其画如历其境——挥毫作画之实况。

但是,张耀明并非生搬硬套,他有意识地摆脱“形”与“法则”对线的羁绊,他说:“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画得可意与否,在于掌控与摆脱的关系处理得好与坏。” 他在创作谈《一壶砚语》中说:“中国水墨画讲究用笔用墨,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浓淡干湿变化万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但若掌握其精髓还需千锤百炼,方能得的。” “中国画追求传情达意,写意而不求形似。这是与中国画根基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思想决定的,中国画家的审美思想是建立在事物的内在意境而形成的,因而表现在绘画上往往是笔断意连,金石错漏的斑驳陆离感。” 

       黄宾虹云:“古人于用笔之外,尤重用墨,画中三昧,舍笔墨无由参悟。”墨韵丰富、墨象生动是山水画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于笔墨之道,张耀明博采众长,不拘于某家某派,不重复某家面目。综合运用“七彩墨法”,皴、擦、点、染、积、破,长期挥运,达到会心自如的境界。

张耀明作品 深山古寺138x69cm

       张耀明崇尚范宽、李成、王蒙、黄公望、沈周、龚贤、石涛,黄宾虹、陆俨少等古今名家大师,每每心摹手临,受益匪浅 ,尤其沈周,笔墨酣畅淋漓,厚重中显深沉,墨色浓淡变化丰富,气势磅礴又不失醇厚苍润。

黄宾虹,气象浑厚华滋,绚斓中见幽淡,朴雅中藏瑰丽,作画时浓、淡、干、湿、焦、宿、积、泼、破墨并用;陆俨少山水画气象宏阔,取势雄奇,线形风骨畅达,设色常施以淡赭、石绿、花青,“墨不碍色,色不碍墨(黄宾虹画语)”。二位大师的山水画面目不同,然均善留白,善取舍,画风对张耀明影响至深。我们观张耀明的山水画,从立象、布局到设色,不难看到二位大师的影子。

       张耀明早年受过严格正规中西美术教育,开放的观念使他对西画的艺术精髓并不排斥,其表现力优势尽可“拿来”,“为我所用”,在画面的体量感、整体驾驭、气势统摄与细部刻画的关系处理上,多有借鉴。只要有底气,只要守住根本,有何不可?他的画来得“整”,无片段疏离感,无夹生、琐屑的弊端,盖得益于此。

张耀明作品 山静有书声69x138cm

       张耀明懂得“外师造化”对山水画家的重要意义,他到过许多地方,在名山大川中作“壮游”,又见过许多名家的书画真迹,在民族文化精英世界中“优游”,对历代名家名作的反复审视,临摹,还有对当代名家的造访,相互的交流沟通……这一切使他获取了丰富的精神滋养。

       张耀明对山水画的探索实践,并非局限于笔情墨趣的追求和提炼,“穷笔墨之微奥”在于“写我之精神灵性”,在对传统规矩的忠实遵循的同时,抒发当代的人文感受,张扬时代精神特质,迈出了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