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马德秀 上海交大党委书记马德秀在交通大学西迁50周年纪念座谈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周济部长、陈省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校友:
参加母校西安交通大学西迁50周年纪念活动,特别是刚才听了老师们的发言深受感动。看到在座的领导和各位老师,我们一些大师级的教授,非常激动,也非常亲切。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向尊敬的西安交通大学的党政领导、师生员工表示诚挚的问候,特别是对西迁第一批的师生表示崇高的敬意! 作为一名西安交大的学子,我还特别要向曾经培养自己成长的母校领导、老师们表示真诚的感谢和敬意!
上个世纪50年代中叶,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需要,交通大学先后经历了西迁、两地办学、及上海和西安两地独立建校的变迁。全体交大人同心协力,和衷共济,为构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特别是从1956年春天,西安郊外荒芜的原野上,第一栋教学大楼拔地而起,已经整整50年过去了。50年来,在这片黄土地上,交大人以拓荒者的精神,把西安交大建设成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成为祖国西部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交大人在曲折的迁校和建校的过程中,经历了时代的风雨考验和坎坷磨砺,形成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这种精神已经成为西安交大广大师生和校友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成为母校世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它留给后人的是一座无字的丰碑,是一首中国知识分子为祖国建设英勇奉献的壮丽凯歌,永远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特别是今天,面对着我们快速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更不能忘记我们国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水平、科技实力与发达国家,与世界一流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更需要我们学习西迁精神,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向几十年前的前辈们那样,胸怀大局,发奋进取,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成长出更多优秀的、杰出的创新拔尖人才,为国家和民族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4月6号,江泽民学长在看望交大师生时,非常深情地回忆起当年在交大求学时的老师们,像朱物华、钟兆琳、顾毓琇、曹凤山、严晙、 沈尚贤、蒋大宗等老师。特别还谈到,有些老师去了西安。当年那些德高望重的老师,大多已不在人世了。
他还谈到蒋大宗老师的身体。那种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对母校的眷念之情是非常令人感动的! 我作为西安交大的学子,为母校辉煌的历史和西迁五十年来取得的成就,深感骄傲和自豪。现在回想起来,在母校学习和工作的一段时间,是我人生经历中非常宝贵和难忘的。
我时常回忆起在母校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点点滴滴,时时会想起那些学术精湛、诲人不倦的师长。特别是通过我自己亲身经历,更深刻地感受到母校优良的办学传统和严谨的教风学风,那种以兴国强国为己任,志存高远,为民族的崛起和国家的振兴而努力奋斗的坚定信念,那种饮水思源,爱国爱校,知恩图报,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以及脚踏实地,精益求精,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的求索精神。
正是在这样一种精神和信念的指引下,五十年来,西安交大继往开来,奋发进取,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十多万优秀毕业生,在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方面,成绩卓著,为国家的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发展,为祖国大西北的建设,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作出了突出的成绩。
特别是2000年,又经历了与原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的合并,使西安交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大学,朝着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又大大迈进了一步。 谈起来很有意义,我在西北重镇的西安交大度过了难忘的大学时代,现在又在东海之滨的上海交大工作。
对这两所大学,我都怀有一种深厚的感情。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本是同宗同源的兄弟,血脉相连,手足情深。半个世纪以来,我们两校始终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彼此借鉴,作为祖国一东一西两所高等学府,我们有着同样的历史使命,担负着同样的历史责任。
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我们应该而且一定会更加紧密地携起手来,学习和发扬西迁精神,在更广阔的领域加强交流和合作,共同为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今天,我特意带来上海交大全体师生员工的一片情意,送上一只扬帆驰骋的飞船。再一次祝愿我们的母校蒸蒸日上,再创新世纪的辉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