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勤谈朱永嘉 从朱学勤“抄袭”事件看学界的江湖习气
话说在8年前,当时正春风得意的郭敬明突遭重击。他因《梦里花落知多少》一书惹上官非,被指剽窃作家庄羽的《圈里圈外》。经过近三年的诉讼,法院终审裁定: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剽窃行为成立,判决郭敬明和春风文艺出版社赔偿庄羽21万元人民币,其中1万元为精神抚恤金。郭敬明当然不差钱,但从此他就背上了“剽窃”的牌子,被大家冷嘲热讽到现在。
不久前,类似的案例又一次上演。只不过,这次的被告比郭敬明牛逼多了。他就是在中国学术界鼎鼎有名的朱学勤。同样是涉嫌抄袭,郭敬明与朱学勤的遭遇大相径庭。郭敬明除了一干粉丝为其摇旗呐喊之外,再无一个文学界的朋友愿意助威。
而朱学勤就不同了,不但南方报系(朱学勤与南方报系渊源甚深)对抄袭事件保持惊人的沉默,就连一些学者级人物,也明里暗里对朱学勤表示支持。学者张耀杰在《长江商报》发表《朱学勤的引用之抄与剽窃之抄》,公然声称在“一本引经据典的学术著作中,有一万多字的引用文字,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
”表示“朱学勤的博士论文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引用之抄的瑕疵,而不是剽窃之抄的硬伤。”并且表扬“朱学勤的相关表现堪称表率。”——抄袭抄出了“表率”,这个评价可不是一般的高啊。
孔乙己为自己偷书行为辩护,发明了“窃书”;张耀杰为朱学勤辩护,发明了“引用之抄”。这两件事情,足以证明中国人的智慧之高,不在任何民族之下(如果不是在之上)。然而,抄袭就是抄袭,哪怕用“引用之抄”来予以美化,也难以遮掩“抄袭”的马脚,难以遮掩“抄袭”的恶臭。这种遮掩无助于朱学勤自证清白,脱离舆论陷阱,更无法令中国学界正本清源。
小小一个朱学勤“抄袭”事件,让中国学界的坑瀣一气、拉帮结派、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丑态显露无疑。套用武侠作家喜欢用的一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中国学界也不例外。这些年来,学者们动不动就扛出“学术共同体”来吓人,其实,这哪里是什么“学术共同体”,分明就是“大碗吃肉大腕喝酒”的“学术江湖”嘛。
在这学术江湖之中,不分左派右派,往往只有立场,没有是非。只有义气,没有公义。多有党同伐异之争,少有“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之坚持。因此,“剽窃之抄”可以美化成“引用之抄”,大篇幅的抄袭也仅仅是“瑕疵”——果然是为兄弟两肋插刀啊。
评论家魏英杰描述了他理想中的“学术共同体”,“首先,这个‘学术共同体’应当是相对于外在压力而言,即对外追求和维护学术自由,排除任何非学术因素的干扰与打压。其次,‘学术共同体’不该成为拉帮结派的代名词。学术研究乃一个人的事业,理应追求人格独立,而不可轻易为他人背书。
第三,‘学术共同体’更多应当强调的是‘共同规则’,即遵循通行的学术规范,在此基础上构建书写与交流的学术空间。缺乏学术规范,不仅可能鸡同鸭讲,而且难免抄袭成风,流弊丛生。”
这是一个美好的理想世界。遗憾的是,从朱学勤“抄袭”事件看,这样的理想世界离中国学界还很遥远。 (何仁勇)
方舟子称将正式向复旦投诉朱学勤论文抄袭
1月13日,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对上海大学教授朱学勤博士论文涉嫌抄袭一事作出指控不成立的结论,朱学勤在随后接受本版记者采访中表示,这为解决学术混战开了一个好头,开了中国学术史的先例;但与此同时,著名打假人士方舟子却在网上不断发文指责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袒护朱学勤,并指朱学勤的论文中存在大量涉嫌抄袭和翻译错误的问题。就此我们专门采访了方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