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遥外交学院 姚遥:以儒学关照东亚三国外交
“东北亚名人会”2015年末发布《中日韩共用常见808汉字表》新书。其中,属于中国《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常用字的有801字,属于次常用字的有7字;属于日本“教育用字”的有710字,其余98字均见于日本《常用汉字表》;属于韩国初中汉字的有801字,属于高中汉字的有7字。
中日韩三国共同使用汉字的历史已近2000年,长期以来,尽管彼此语言不同,但汉字在三国持续交流中保持了基本的一致性,是增进文化沟通与情感共鸣的重要工具。中日韩三国均长期受中华儒家文化影响,以汉字为载体的传统文化已在三国社会民意中根深蒂固。
近年来,中国外交借鉴推己及人、立己达人的待人之道,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作为东亚近邻,中日韩三国有条件携手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趋势,以长远战略眼光建立政治互信,减少因竞争而付出的代价,使三国共享的利益增大,以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在此方面,三国相近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将在公共外交的互动与交流中发挥日益重要的独特作用。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传统儒家思想在中日韩三国拥有持久生命力,与三国当代社会的人际伦理和生活方式亦息息相关。儒家学说讲究“为己之学”。一个君子的人生意义在于修炼和完善自我,是为了丰满自己的人格;不过同时,“己”并不是一个孤立绝缘的个体,离开了人的社群属性,“修炼和完善自我”的人生意义便无法达成。
儒家文化首先倡导“为己”,同时又强调“达人”是实现“为己”的必要条件。以此关照现实国际关系,“立己达人”的传统哲学有助于摒弃“针对第三方的同盟政治”旧思维。
如果一国只看重自己小圈子的安全与利益,甚至不惜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损人利己,则其做法在儒家传统文化看来不仅不道德,在现实层面也难持久。正因如此,中国倡导中日韩实现合作共赢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整体性思维——只有三国推己及人、关照彼此,才可能实现共同发展,东亚和世界才可能实现更加持久的和平与稳定。
历史上与中华文明渊源深厚的东北亚国家,应成为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首要沟通对象。说到底,公共外交在东亚地区的重要目标之一,便是与邻邦营造相通的话语体系,找寻超越西方大国路径的国际视角,体现东方传统文化中调和群己利益、协和万邦关系、共护天下苍生的群体意识,提出一种“以群体为导向”的新型世界观。
中日韩三国曾共享的历史渊源中隐含了一条域外大国无从体会的文化脉络。激活这条脉络,不仅有助于唤醒东亚命运共同体意识,更可能促使三国人民普遍认同的仁、义、礼、智、信等东亚传统人文精神远播世界、造福众生。(作者是外交学院国家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