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采访常宝华 郭德纲走红之后脾气有什么变化?到底是谁在封杀郭德纲?
郭德纲走红之后脾气有什么变化?到底是谁在封杀郭德纲?
郭德纲陷入四面楚歌,相声界一片噤声之时,老相声演员常宝华对媒体一番话,颇有深意。“年轻人觉得自己火了,有钱了,有知名度了。但是却不懂政治。”
“他(郭德纲)可能没意识到危机公关的重要性,或者说,他对自己的个性没太存心去修正。”
史航被视为是郭德纲走红前的主要“推手”之一。2005年11月5日,正是他与北京戏剧界的另一活跃人物袁鸿一起,带领京城10多家媒体记者,奔赴天津采访郭德纲的相声专场演出。那时候,大部分随行记者才第一次知道“郭德纲”这个名字。
他并不认为郭德纲走红之后的性格有什么变化。“我在媒体集中报道之前几个月认识了他。从我认识他到现在,觉得他脾气没怎么变过。一直就是这样,遇强则强,遇弱则弱,这八个字是我对他最本质的印象,非褒非贬。”史航描述说,“很多人是到什么级别发什么脾气的,他不是,他也许小学六年级就这脾气了。”
但在大众视野中,郭德纲的形象却似乎经历了一个嬗变过程。《成都商报》近期一篇报道的题目就是—《一个草根偶像的自我膨胀之路》。
2006年郭德纲迅速走红,当年,他就在相声中攻击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的汪姓负责人,称其“老婆有外遇”,被告上法庭,最终公开向汪及其家人道歉;2007年,央视3·15晚会曝光郭德纲代言的“排油茶”与藏茶毫无关系,他辩解说:“(这个产品)我也不能保证全世界所有人,包括那些猴儿啊、猩猩啊什么的都能管用。”
对内,据媒体披露,德云社内部实行的是 “郭德纲负责制”,完全成了郭德纲的一言堂, “给演员多少钱由他定”。他的得意弟子、此次退出德云社的何云伟对媒体透露,他在2010年之前一直是德云社的签约演员,一场演出大致收入500元,尽管活儿出色,但一个月拿到手的钱也不过五六千元,尚不及很多普通白领。
郭德纲在北京台的主持搭档春妮也在博客中透露,作为老搭档,郭德纲他在成名的同时有些“迷失自我”,她还特地送给郭德纲大蒜作为礼物,希望其“回归本我”。
不过,无论是史航还是东东枪,多数资深的郭德纲相声爱好者都认为,在相声作品与艺术的开拓上,郭德纲并非止步。“郭德纲早期很多段子还是基于传统的相声,以翻新传统相声为主。”东东枪说,成名之后,郭德纲有意识地创作一批新的相声,原创相声更多了,从《我要幸福》开始,创作了“我”字和“你”字两个大系列。
“相声界有人一个段子说十几年,一个字不动;两个段子一说就是二十年,这种情况很普遍。郭德纲的段子,哪怕是当年那几个赫赫有名的著名段子,后来的版本和最早的都有很大区别,他在不断地调整。我觉得郭德纲作为一个艺术创作者来说,是合格的,负责任的。”东东枪说。
而史航则表示,有一点郭德纲并没有“膨胀”。“多去听几段郭德纲的相声,你会发现,他都是站在穷人和草根的角度上戏谑这个世界的。”
《新京报》评论部的潘采夫认为,郭德纲此次的问题在于,他一直以来是以相声江湖的规矩行事,但遇到现代法律,就两眼摸黑一脸茫然,左支右绌狼狈不堪。“他有小聪明而不懂大势,有小勇力而不知进退,还是一传统艺人的底子,所以能纵横于底层而不能游刃于大棋局。”
经历“封杀”风波后,8月14日晚,郭德纲与于谦合作十周年庆祝演出在北京北展剧场如期上演。很多“钢丝”们松了口气,媒体也以“复出”来描述这次演出。演出现场,郭德纲联合德云社及演出承办方向舟曲灾区捐款20万元人民币。现场接受捐款的中国扶贫委员会工作人员甚至称他“德艺双馨”—当然,背后也不乏“花钱买平安”的嘲讽声音。
东东枪曾贴身郭德纲数月,写成数万言的长文《谁是郭德纲》,刊于《读库》。“我采访他的时候跨越了好几个阶段,从完全没有人关注他,到开始有人关注他,到最后铺天盖地的全世界都来关注他,我当时完全目击了这个过程。”
现在,他又目击了郭德纲走红后的最大危局。“听说书也下架了,音像制品也不让卖了,咱说清楚了啊,到底是因为打人这事儿啊还是因为作品本身啊?”他发问。
看不明白的,不仅是东东枪一个人。
“媒体如此一致地对一个相声演员发难,可谓极其罕见,个中原委难以猜测—到底是十数家媒体被BTV蒙蔽,还是另有串联甚至有公权力授意,这些都暂不可考。”一直关注此事件的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萧瀚对本刊记者说。
在暂停小剧场演出的声明中,德云社称原因是为了“深入贯彻学习”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讲话精神开展深入自查”。
这容易让人想到是有关部门的“招呼”或者“勒令”。但《新京报》当天发表的调查报道却称,德云社内部人士透露,“此番停演自查确为德云社内部主动作出的调整”,相关部门并未发过通知、打过电话。各书店将郭德纲作品下架,据传也是书店内部的自作主张。
到底谁在“封杀”郭德纲?
所谓“封杀”之说,直接的来源是北京电视台。BTV《每日文娱播报》制片人朱礼庆明确表示:“像郭德纲这种‘三俗’艺人的典型代表……不会再进行报道。”8月8日,北京台官方网站发表《敬复观众》,含蓄地表示“我们应广大观众强烈要求,调整了部分节目的编排播出”。
而央视在《新闻直播间》以不点名、排比句的形式,也给郭德纲扣上了“三俗”的帽子。暗示郭德纲“在这个行业的精华与糟粕之间,他留下了糟粕;在这个行业的正气与江湖气之间,他选择了江湖气;在个人的私愤与公众人物的责任前,他习惯性地倒向私愤”。而众所周知,郭德纲跟央视之间,一直都有不和的传闻。
扑朔迷离之时,8月15日,网上突然出现一篇爆料的帖子,标题为《中国曲协领导谈郭德纲事件内幕:姜某一手导演》。帖子透露,“姜某曾经在政协会议提案,取缔小剧场演出,结果遭到德云社的反击,让姜某很没面子,种下了今日德云社乱局的祸根。
”帖子还称,这次事件完全是姜某一手导演的。“中央提出抵制‘三俗’,让姜某感觉报仇时机已到,遂采用‘文革’手段,与某电视台串联策划,与德云社个别成员里应外合,要一举搞垮郭德纲。”
很明显,帖子中所指的“姜某”,是目前的中国曲协“掌门人”、党组书记姜昆。
就此帖子内容,本刊记者电话联系到姜昆。他表示,自己正忙于赈灾演出的事情,关于帖子的内容,他回应说:“那是假的,你怎么会相信这个?这个不可能,好吗?现在都赈灾呢,咱们搞赈灾的事儿啊。这些肯定是假的。”
中国曲协组联部副主任黄箭就帖子内容接受了本刊的采访。“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至少第一不可能,第二至少我现在没有听说。就我个人了解是不可能的。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郭德纲刚走红不久,本刊记者曾参加了姜昆、郭德纲、李金斗共同参加的以抵制“三俗”为主题的座谈会。2006年2月的那次座谈会上,郭德纲同意签署《倡议书》,一起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等内容,“拒绝荤口、脏话”,随后三人一起握手的场景,被媒体解读为“握手言和”。
但背后的潜流涌动,却并非如此的“和气”。两年后,郭德纲在博文《反三俗两年了!》中,回忆了那次座谈会,并极尽尖刻嘲讽之能事。“走出会场,我犹豫了一下,回家怎么说呢?说参加会议去了?交代不下去呀。对,就说去洗头房了,这还体面点。”
在郭德纲被传出“封杀”的关键时刻,姜昆曾站出来表态:“有个别相声演员却把‘反三俗’作为笑料,在演出中任意调侃,用戏谑的态度应对,对此我感到非常遗憾……长此以往,他们一定会遭到观众的抛弃和社会的淘汰。”
2008年3月,又有媒体报道政协委员姜昆在“两会”期间提出“取缔小剧场演出、保留曲艺团组织”的建议,从而引起德云社成员何云伟、高峰的反击。姜昆在随后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并未提出此议案,该报道是“以讹传讹”。但媒体对此消息进行了轰炸式的报道,姜昆与郭德纲之间被描述为对立紧张的关系。
黄箭则描述两人是“正常的关系”。“我们都是搞曲艺的,都是曲艺人嘛,大家不管在体制内、体制外,在曲协或者团队,都是发展曲艺事业工作,无非他走的市场那条道,但这现在也是国家允许和鼓励的。大家都在为曲艺做事,这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