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开展向张荣锁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2018-04-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荣锁同志是辉县市上八里镇回龙村人,1956年2月生,1975年1月入伍,197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1月复员退伍,1993年10月担任回龙村党支部书记.8年来,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艰苦奋斗,使昔日贫困落后的穷山村走上了富裕文明的小康路.1995年以来,张荣锁同志多次被省.市.县委命名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他所在的回龙村先后被新乡市命名为"小康村"."科技示范村"."安全文明村&quo

张荣锁同志是辉县市上八里镇回龙村人,1956年2月生,1975年1月入伍,197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1月复员退伍,1993年10月担任回龙村党支部书记。8年来,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艰苦奋斗,使昔日贫困落后的穷山村走上了富裕文明的小康路。

1995年以来,张荣锁同志多次被省、市、县委命名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他所在的回龙村先后被新乡市命名为“小康村”、“科技示范村”、“安全文明村”,村党支部被评选为“先进农村党支部”。

张荣锁同志是带领群众战天斗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他生在山区,长在山区,心系山区群众,立志改变山区面貌。从部队复员回乡,他通过辛勤劳动率先致富。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把全部身心扑在了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上。

他和支部一班人率领群众挖山刨土,砌石垒坎,奋战1000多个日夜,治理了8座荒坡,造出1500亩梯田;翻山攀崖,绳拉肩扛,在1300多米的高山上架通了高压电线,给380多口村民送去了光明;风餐露宿,苦干3年,并拿出个人百万家产和积蓄作为修路资金,在千仞绝壁上凿出1000多米长的S型隧道,修通了8公里长的盘山公路,开发出连接豫晋两省、独具太行特色的旅游线路;立足本地优势,组织群众创办了石材加工厂、林果公司、食用菌公司,使全村90%以上的农户找到了致富门路,人均收入由600元增加到2500元。

张荣锁同志是农民群众的贴心人。他把群众的冷暖和疾苦时刻挂在心上,为了解决村民“住房难”、“就医难”的问题,带领群众建起了农民新村、卫生所;为了培养教育下一代,提高村民素质,建起了山村小学、农民夜校;数年如一日,坚持为孤寡老人送柴、送粮、送衣,先后拿出10多万元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张荣锁同志是胸襟宽阔、一身正气的共产党人。

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善于团结支部一班人特别是有不同意见的人一道工作;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危难时刻冲在前,时时处处作表率,用实际行动感染教育干部群众、凝聚人心,使回龙村呈现出党支部团结坚强、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同心同德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张荣锁同志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模范履行党员干部的职责,发扬革命军人的优良作风,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他是复员退伍军人的楷模,是农村基层干部的榜样,说到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诚实践者。学习张荣锁同志的先进事迹,对于我省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使广大干部提高自身素质,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推动全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省委决定在全省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向张荣锁同志学习的活动。

向张荣锁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艰苦环境下不退缩,坚韧不拔,顽强拼搏,锲而不舍,执著追求,带领群众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千方百计发展经济,治穷致富奔小康;就要像他那样心系群众,服务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为了造福群众不怕吃苦受累,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要像他那样注重党性修养,坚持原则,清正无私,襟怀坦白,不计得失,克己奉公,不谋私利,永葆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的本色。

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开展向张荣锁同志学习活动的重要意义,把这项活动作为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和省七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措施,并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机关干部驻村工作、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各级组织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针对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情况和特点,制定学习计划,提出具体要求,防止搞形式、走过场。

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张荣锁同志的先进事迹,推动这项活动的深入开展。广大党员、干部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对照张荣锁同志的先进事迹,查找自己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明确方向,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一流业绩。

通过深入学习张荣锁同志的先进思想和模范事迹,使我省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素质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有新的转变,广大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更好地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把我省两个文明建设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