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川电影研究综述 研究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历程的综述

2017-06-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成就与经验. 电影又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高度后的产物.高度的综合性和生产上的高 度技术要求,规定着电影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的许多特点. 电影是一种最年轻的艺术,也是一种成长得最迅速的艺术.在一个短 短的发展时期里,它不仅巩固地确立了自己作为一种艺术的地位,而且正 如列宁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成为了一切艺术中"最重要的"和"最大众 化的"一种艺术.电影的历史发展,虽然有它自己的特殊规律,但是归根结底,它也仍 然是社会阶级斗争的一种特殊反映,所以它也不能脱离这个一般的历史发

成就与经验。 电影又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高度后的产物。高度的综合性和生产上的高 度技术要求,规定着电影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的许多特点。 电影是一种最年轻的艺术,也是一种成长得最迅速的艺术。在一个短 短的发展时期里,它不仅巩固地确立了自己作为一种艺术的地位,而且正 如列宁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成为了一切艺术中“最重要的”和“最大众 化的”一种艺术。

电影的历史发展,虽然有它自己的特殊规律,但是归根结底,它也仍 然是社会阶级斗争的一种特殊反映,所以它也不能脱离这个一般的历史发 展的基本规律。

世界电影的历史发展和中国电影的历史发展,都不断地证 明着毛泽东同志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断的正确。 中国电影的发展史: 中国电影的发展史: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

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 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 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 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

1895 年 12 月 28 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 黎卡普辛路 14 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 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

1896 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 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 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 纷纷来华投资。

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 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 由 1896 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 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

1903 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 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1905 年, 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京剧老旦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 演的京剧《定军山》的部份场面。

中国电影一开始,就和中国传统的戏曲和说唱艺术结合起来,发展出 一套独特的电影类型。但是最早尝试拍摄这种电影类型的丰泰照相馆只属 小本经营,算不上是电影机构。直至商务印书局“活动电影部”的出现, 才真正代表中国制片业的开始。

在这段期间,除了“商务”之外,先后出 现的电影制片机构还包括由美商投资“亚细亚影戏公司”、 “幻仙”、 “中 国”、“上海”、“新亚”等,由于他们的成员多是来自戏剧舞台,所以 当时的电影题材和内容大多源于中国戏曲和文明戏。

此外,他们也开始拍 摄剧情短片和长片,对电影这种艺术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中国电影诞生于 1905 年,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 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 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电影都留 下了优秀的代表作:20 年代拓荒时期,有《孤儿救祖记》等关注社会改造 的进步电影;抗日救亡时期,有《狂流》《中华儿女》等鼓舞斗志、弘扬 爱国主义的影片;抗战后,《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又 深刻揭示社会矛盾和本质,形成现实主义的创作潮流。

她说,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的 17 年间,涌现出《白毛女》 《祝福》 《林 家铺子》等一大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 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银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次高潮;经 历十年文革浩劫,中国电影走出低潮,拍摄出《小花》《人到中年》等一 大批反映改革实践、针砭社会时弊的优秀影片。

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九十 年代初,《开国大典》《大决战》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和《焦裕禄》 《凤凰琴》等现实题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赵实说,中国电影先后实施了影视合流改革、 电影精品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电影股份制、集团化改革等主要措施, 艺术质量和形式都有崭新的突破和提高。

除《孔繁森》《离开雷锋的日子》 《喜莲》《那山那人那狗》等作品外,还出现了《不见不散》等贺岁片、 喜剧片的新样式,涌现出一大批新生力量。

进入新世纪,中国电影形成了 国有、集体、民营多种所有制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电影发展走上了良性循 环的轨道。《邓小平》《可可西里》《台湾往事》等力作取得社会效益和 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英雄》《神话》等国产大片共同占据了中国市场的 主导地位,并在世界影坛创造了中国电影的票房奇迹。

近三年来中国有 30 多部影片在 40 多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标志着第三次发展高潮的到来。

中国电影的第一: 中国电影的第一 : 中国第一部电影是戏曲片京剧《定军山》,内有《请缨》《舞刀》等片 断,1905 年(清光绪三十一年),由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无声片,长约 半小时。 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难夫难妻》,1913 年在上海拍摄,无声片,郑 正秋编剧,郑正秋和张石川联合导演。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明星影片公司 1931 年摄制。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大奖的影片是 20 世纪 30 年代由蔡楚生导演的 《渔 光曲》,它在 1935 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荣誉奖”。

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是 1948 年拍摄于上海的戏曲片《生死恨》,由华 艺影片公司出品。费穆导演,主演梅兰芳,著名摄影师黄绍芬为摄影指导, 李生伟任摄影师。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故事片是《桥》,编剧于敏,导演王滨,东北电 影制片厂 1949 年摄制。 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是 1957 年拍的《祝福》(鲁迅著,夏衍改编, 桑弧导演),北京电视制片厂摄制。

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故事片是 1959 年拍的《老兵新传》,编剧李准, 导演沈浮,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摄制。 中国第一部彩色立体宽银幕故事片是 1962 年拍的《魔术师的奇遇》, 编剧:王栋、陈恭敏、桑弧、,导演桑弧,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

中国第一部彩色舞台纪录片是 1954 年拍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编剧: 徐进、桑弧,导演桑弧,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

中国第一部遮幅式宽银幕故事片是 1977 年拍的《青春》,李云官、王 炼编剧,谢晋导演。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译制片是《团的儿子》,原译名《小英雄》, 杨范、陈涓翻译翻译,周彦译制导演,上海电影制片厂 1950 年译制。

我国与外国合拍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是 1958 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与法 国加朗斯公司合摄的《风筝》,导演王家乙、罗歇·比果。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影发展史》 2、《中国大百科全书》 3、《辞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