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县环水村吴晓林 任县环水村刘仁海
刘仁海17岁那年麦后的一个中午,天气十分炎热,在用辘轳浇园后,又热又累,便躺在井旁水池中纳凉,不觉睡着,待一觉醒来,就不能动了。虽经百般治疗,腰痛病也未能痊愈。环水村自古有尚武传统,男人多习洪拳,深知习武疗体的作用。这年初冬,刘仁海便拜声誉日隆的王其和为师,开始学习“王其和式”太极拳,疗效日显,未经一年,竟彻底痊愈。从此便与太极拳结缘,终生练拳不辍。
在王其和众多弟子之中,刘仁海以其品学兼优渐露头角,王其和对他也格外青睐。刘仁海常比家人早1个多小时起床,练够5趟拳时,其他家人起床了,便一起下地干活。晚上不练够5趟拳不睡觉,加上好问多思,因而进步极快。王其和在去世前的三、五年中的春夏秋季,每值中午,便提一壶茶水,等在刘仁海干完农活回家路过的祠堂门口,刘仁海练过一趟拳,师徒俩推过一会儿手,才能回家吃饭。冬季则差不多整天在王其和家中练拳。王其和用意很明白:慈瀚、兰亭二人是他选定的拳技继承人。
在众多师兄弟中,刘仁海与王其和的独子王景芳一起练拳最多。刘仁海长王景芳9岁,相互之间感情甚笃。除在师傅家中当着师傅面练拳外,每值夏季的晚上,二人就在村外的打麦场上只穿个裤头练拳,发手时就往麦秸垛上扔,浑身的汗与麦秸上的土和成了泥,身子如泥鳅搬光滑,这样坚持了多年。一旦与穿衣服的人交手,每次必赢,师兄弟二人都成为太极技击高手。
刘仁海学历不高,但天生睿智,博闻强记,过目不忘,农村人说他“肚里富”。初次见面的人说他不像农民,谈吐风度倒像个功成身退的隐居高人。刘仁海一生嗜研太极拳谱,记忆力超人,晚年尚能熟背太极拳谱原文,令弟子们叹为观止。
王其和在世时,董文科、崔毅士、姜廷选、李宝玉等常到环水村聚会谈武,师傅每每命刘仁海陪练,使其备受教益。更有郝为真的另外一位入室弟子、本村郭三刚时常教诲。1928年农历正月,姜廷选来环水村探望王其和。时值众弟子练习太极大杆,便请姜廷选演练一遍,以作垂范。杆长丈二,杆头包有红布,姜廷选先是单练,但见人杆一体,以内力贯于杆梢,动作沉雄而轻灵,收放有节,果然好功夫。之后欲对练,但只有一根大杆,刘仁海便取来一根平时代作剑用的枣木棍代杆使用,实际变成了枪剑对练了。姜廷选持杆便朝刘仁海左侧腰间缠来,如能得逞,便会将人如物一般挑起,向左甩出丈外,刘仁海趁势用棍作剑,先向左下粘挂来杆前梢内侧,随即转身跃步,朝前向姜手上劈去,姜廷选未及粘化来棍,又为避免伤及自己手腕,便丢杆于地,着实将刘仁海夸奖了一番。
1930年初冬,李宝玉往沧州访武汇川(振海),那时石德铁路不通,坐船走水路必经环水村,顺便拜访王其和。王其和特意召刘仁海助兴,先令刘仁海练了半趟架子,并请李宝玉指教刘仁海。推手之间王其和插话,要李宝玉放手打,不要留情。话音刚落,李宝玉一个左懒扎衣便发得刘仁海跌躺于地上。与此同时,李宝玉也被捋采得趴在刘仁海身上。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此后不久,刘仁海与董文科的一次推手情况与此大体相近,不过这次刘仁海不是跌躺于地下,而是跌躺于炕沿上,董文科也被他捋得趴在了身上。
刘仁海还多次受到崔毅士教诲。崔毅士的女儿是刘仁海姐姐的儿媳,拳情外又加了一份亲情。崔毅士曾将自己亲手抄写的一份拳谱赠予刘仁海,刘仁海的拳理知识大多得于此谱。1963年夏天,刘仁海的弟子金存学出差路过北京,受师傅嘱托专门到北京朝内大街南小街甲二号看望崔毅士。
这些前辈都是当时国内太极拳界的一流高手,有这样的受教条件,以刘仁海的睿智和努力,成就一代高手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刘仁海有着商人的精明。步入中年,时值日寇侵略中国,为养家糊口,靠骑自行车贩卖燃料和广货,赚个差价。从环水村到邢台再到邢家湾,两天一趟。在邢台曾收几位商店老板和店员为徒,也与邢台太极拳界一些同好有过接触。
一些商界的徒弟和拳友劝他把生意做大,并主动借资金或赊货给他,都被他婉言谢绝。在他看来,做生意首先要想到赔,路上不太平,借了赊了,丢了失了咋赔?由于他商业信誉好,拳艺水平高,武德高尚,所以人缘也极好。不但生意兴隆,早来晚归的路上也一直平安无事。
他在邢台武术界的良好影响就是从这时开始的。刘仁海不但全面继承了王其和的技艺,而且使其得以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刘仁海所练的“王其和式太极拳”,达到了技击性、健身性、疗体性和观赏性的完美统一。
他的拳架虎实好看,既震慑心灵又极富美感。1960年,刘仁海参加了在巨鹿县举办的邯郸地区武术运动会,荣获成年组第一名。正是在这次运动会上,刘仁海结识了姚继祖和魏佩林。刘仁海赞赏姚继祖渊博的拳理知识。
姚继祖钦佩刘仁海高超的推手技术。彼此投机,相见恨晚。惜魏佩林次年去世。刘仁海与姚继祖的书信联系维持了近20年,足见他们在彼此心目中的位置。当时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由于条件所迫,刘仁海放弃了参加省武术运动会和全国武术运动会的机会,也使他失去了在更大范围内扬名立腕的机会。
刘仁海武德高尚,待人谦和,从不恃艺傲物,处处为他人名誉着想。从不当众发人,事后也从不提及竞技胜败之事,有人问及赢拳事,他也矢口否认,往往是输者出于对他的敬佩,自己实话实说。任县知名太极拳家武治邦、崔书奇都对刘仁海推崇有加。
从王其和去世起,刘仁海就“代师传艺”,实际上负起了对师兄弟辅导与提高的重任。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四十年代中后期和从1962年起至1982年去世,刘仁海传人上千。弟子主要集中于任县县域内,其次为巨鹿、隆尧、平乡和邢台等地。解放前,其弟子以农民为主体,其余为私营店主、店员,解放后则以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工人、医生、中小学教师和科技人员等居多。刘仁海为“王其和式”拳架的研究和流传推广付出了毕生精力。并要求他的学生注意学习研究正宗的杨式、武式太极拳,从根本上体验“王其和式”的形成渊源和特长所在。刘仁海更注重引领后学,体悟拳理,讲究练用结合,一招一式皆详述要理及来历。刘仁海所看重的弟子,大多成为邢台太极拳界的佼佼者。如李剑方、檀凤林、杜春堂、张志祥、王占英、李运刚、卢玉海、张文斗、杨春怀、周芒、朱占中、夏广修、李计勋、王贵群、王朋军、刘云亭、刘舜曾等。
刘仁海一生谨言慎行,淡泊名利。但他毕竟身怀绝技,往往在与拳友的切磋和与来访者的谈艺中,无意间流露出高超的拳技和智慧。
有位知心拳友郝先生,追随其师傅和师爷杨澄甫在南方教拳多年,功夫上乘。1943年回家探亲,知心拳友久别重逢,倍感亲切。晚上待人散净,推起手来,刘仁海只是封着,请郝先生进招。郝先生却因其无懈可击而不能进招,于是自己封着,请刘仁海进招。同样因郝先生封化太好而无法进招。谈笑间,刘仁海双手将郝先生右臂轻轻一叼,猛喝一声“咳!”趁郝一惊,全身发紧之机,一个上步七星掌,将其放出丈远,坐在炕上,连炕沿板也翻了过来。
1960年农历二月上旬的一天,刘仁海正与同一生产队社员刘连声、吴其子等人在村东的北岗地里种扁豆,从东面来一背行李的彪形大汉,言说其师傅是王其和的朋友,要寻王其和。刘仁海告知其王其和已过世多年,自己是王其和的徒弟。原来,大汉的师傅英雄一世,从没输过拳,偏偏栽在了王其和手里。师傅嘱咐其好好练功,把面子争回来。听说王其和已经过世,便一定要与刘仁海过招比试。刘仁海一再劝解,大汉非要立马过招。刘仁海无奈,只好往地头上一站,让其随便进招。那大汉猛扑过来,刘仁海略一侧身,大汉趴在地上。爬起又跌,一连数次。刘仁海劝其到此为止,大汉却再次挥拳,直向刘仁海胸前打来。刘仁海一个青龙出水,将其扔到旁边一人多深的土沟里。那大汉肋部岔气、脖子扭伤,悻悻而去。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一天,一位熟人领来邢台市一位知名拳家,表明专程讨教之意。由于事出突然,加之刘仁海近日心情不爽,表示只可座谈,无意动手。然来者拳情殷殷,再三力邀。刘仁海只好与之搭手。刘仁海一进一退后问劲,来访者强力走化,刘仁海便顺势将其轻弹在界山墙上。随即请其喝茶,意思是就此打住。但来访者却定愿再次领教。再次搭手,刘仁海迅速将其弹在暗间门上,门被撞开后仰倒在地。来访者立马爬起,猛扑过来。刘仁海向怀中微微一引,便象弹丸一样将其弹飞出去,重重地撞在墙上,整个房子颤晃了一下,鸽子窝似的砖房被撞开了一道裂缝。
刘仁海与师傅王其和在任县两代英名,影响颇大,即使兵荒马乱的年月,也无须担心居家和出行的安全。1940年夏天,刘仁海骑自行车从平乡城贩货回家,沿留垒河东岸走到南和县史召村东南三、四里处,此地正是南和与平乡的交界之地,路遇匪首,当土匪认出他时,不仅未行劫事,还必恭必敬地用自己的气管为他的自行车打了气。
但到了远处外县,难免有道上的土匪强人相欺。1943年秋,刘仁海骑车从柏乡带货回家,行至柏乡、隆尧交界处的杨村村北,从玉米地里窜出4个强人,要留货抢车。刘仁海好言相求。强人不听,举棒就打。刘仁海只好迎战,他让开其他3人,直奔匪首,趁其举棒下砸之际,以棍代剑猛点其腕,应声棒落,刘仁海随即一个右转身,挥棍向其脖颈扫去,匪首一声惨叫,抱颈倒在路旁。另3个匪徒见状,再也不敢上前。匪首只求饶命,并言说他们本是本分之人,只因年头太赖,才干起这伤天害理的勾当。刘仁海问其可曾想到,自己为养家糊口来劫道,那被劫之人家小的活路安在。一番肺腑之言,说的3人泪流满面,表示一定痛改前匪。不久,刘仁海又路过此地,遇见其中的一个,重提悔过之言,并一定要拉刘仁海认认家门。
刘仁海拳式中正圆满,舒紧适中,端正大方,气魄雄伟。行拳稳健顺畅,步法灵活,转换轻灵,运劲松净,速度较快。风格飘逸洒脱,极富形象美和韵律美,是“王其和式太极拳”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