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的《苦夏》好句 梅花香自苦寒来——读冯骥才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想到的
近期,本人通过网上查询,选择了201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由冯骥才著绘的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进行阅读。之所以选择该书,一是作家知名度高,冯骥才是中国当代作家和画家,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二是看到《俗世奇人》的书名眼前一亮,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反映大千世界里的奇人怪事,肯定有趣味、不一般;三是内容不复杂,共199页,记述了天津土生土长的36位怪异人物,每人一篇,各不相同。
买到书后,由于白天工作忙,我利用晚上、周末和出差途中等业余时间阅读,有时夜里睡不着,也从枕头下抽出来看,直到上眼皮和下眼皮打架,还是坚持每天至少读完一篇。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我通读了该书的全部内容。读了该书,我感到天津人热心肠要面子有嘎劲好胜心强,愈读愈感作品故事真实、人物鲜明、语言优美、著绘一体、育人化人。
故事真实,事情叙述栩栩如生。如《苏七块》记述的是天津卫挂头牌开所行医的苏金散,能耐多高?遇到有伤筋断骨的上门寻医,他手指一触,隔皮截肉,立时心明眼亮里头怎么回事。忽然双手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已接上。
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小达子》一文中:小达子其貌不扬,短脖短腿,灰眼灰皮,软绵绵赛块烤山芋;站着赛个影子,走路赛一道烟儿,人说这种人天生是当贼的材料。没错!
小达子眼刁手疾,就是你把票子贴在肚皮上,转眼也会到他手里,还保管叫你不知不觉,连肚皮贴票子的感觉也没变。我读了这些人物篇后,虽然隔了一段时间,但其人其事仍像放电影一样在头脑中挥之不去,颇为深刻。这就告诉我们,作品来源于生活。在今后工作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多留意,仔细观察,注意细节,文章讲究真实性,这样写出来的调研材料或三亲文史稿件,才会生动入情入理,打动读者。
人物鲜明,形神合一有嘎劲。《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写道:李金鏊是天津出名的混混头儿。上刀山,下火海,跳油锅,绝不含糊,死千一个。写到李金鏊出场:没想到这人说话嘴上赛扣个罐子,瓮声瓮气问道:"找我干吗?"口气挺硬,眼神极横,错不了,李金鏊!
《刷子李》叙述: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人靠的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刷子李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他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李金鏊独特的性格必有其口气眼神,工匠刷子李有绝活,描写人物形神合一栩栩如生。《俗世奇人》启迪我们,描述人物事件要具有工匠精神,把握人物性格,仔细琢磨,精雕细刻,切不可移花接木,生搬硬套。
我反对当下社会极少数人浮躁、不下功夫调研,不能静下心来埋头写作,偷工减料仓促应付式做事情,腾出功夫玩。弄到材料时东拼西凑,网上乱搬,这种文章文不对题干瘪无味也就不足为怪了。
语言优美,文字简练方言土语接地气。一方面,语言简练。《钓鸡》一文说:那时,天津家家户户都养鸡养狗养猫。养鸡吃蛋,养狗看门,养猫抓耗子。狗在院里猫在屋里鸡随便跑。《四十八样》这卖药糖的本事五花八门,有说段子的、说快板的、变戏法的,有献演武功杂耍车技打弹弓子的,连吆喝起来都有腔有调一套一套。
小说语言绘声绘色,要言不烦,让读者感到作家冯骥才在说天津相声段子。另一方面,方言土语接地气。《狗不理》中:天津人讲吃讲玩不讲穿,把讲穿的事儿留给上海人,上人重外表,天津人重实惠;人活世人,吃饱第一。
天津人吃的三大样——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狗不理包子,玩的三大样——泥人张风筝魏杨柳青年画,非金非银非玉非翡翠非象牙,不讲究的材料到身怀绝技的手艺人手里一摆弄,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宝贝。
文章中接地气的话:那时候穷人家的孩子不好活,都得起个贱名,狗子、狗剩、梆子、二傻、疙瘩等等,为了叫阎王爷听见不当个东西,看不上,想不到,领不走。
《好嘴杨巴》一文中写道:京城豪门,山珍海味不新鲜,新鲜的反倒是地方风味小吃,可天津卫的小吃太粗太土,熬小鱼刺多,容易卡嗓子;炸麻花梆硬,弄不好硌牙。
作家冯骥才写得多好!语言多形象!地方话用得多贴切!语言是传承、厚积文化的重要载体。想叫文章有内涵,一定要接地气,乡言俚语运用得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丰因其处在黄海海边、滩涂湿地,以及因迁移生活在这里的盐民、盐商、垦民、移民,主要形成了江淮语系的本场话和吴语系的海门话这两种语言。
工作生活中,我们如能熟练掌握这两种语言,根据对象灵活运用,群众就愿意同你交流,乐于向你汇报社情民意,办事情就顺畅,沟通就能成功。
著绘一体,给小说集增色不少。该书图文并茂,36个短篇精心编插了39幅生动形象精彩的自绘图,插图下有题目、画家自签名和绘画时间,还引用了对应文章中一小段文字附在图下面,令人一目了然。所绘人物和场景幽默有趣,令人捧腹,令人铭记,令人深思,帮助读者加深对文章理解,人物事件更加形象化、具体化。
这就指导我们今后撰写文稿时,不仿搞些相关照片插附其中,这样不仅起到佐证、烘托作用,还会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给读者以想象空间。
育人化人,文章中升腾起一股正能量。文集涉及医生、油漆工、大力士、强盗和卖古玩的、绘画的、卖糖的、说相声的、刻年画的、比武的、造反起义的,涉及多行多业,虽五花八门风格迥异,但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昂扬。《神医王十二》里说道:"神医王十二"给铁匠取出眼里铁渣子,不等他谢,正转身欲走。
铁匠朝他喊:"你用啥法给我治好的?我得给您磕头啊!"王十二头也没回,只举起手摇了摇。《黄莲圣母》写庚子闹义和团这些年,天津人和洋人打过不少仗,不管打赢打输,从来不怵洋人。
有一揭帖口气凶猛:"男练义和拳,女练红灯照。踹开紫竹林,大刀砍洋人";红灯照每隔七天踩城一次,给自己壮势,给义和团师兄们壮威,也给津城百姓壮胆。踩城时一边跺脚,一边唱道:"妇女不梳头,砍掉洋人头。
妇女不裹脚,杀尽洋人笑呵呵。"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冯骥才这部短篇小说集虽涉猎众多行业社会百态,但字里行间透着一种高贵品德一股昂然正气。近年来,我区正在建设全国文明城市,我们要坚持育人塑人,全力促进市民文明素质与城市文明程度同步提升,坚决抵制假丑恶,弘扬正能量,不断提升大丰对外形象。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让我们畅游千山万水、了解古今中外,读书使人明智进步快乐,但读书无终点永远在路上。冯骥才笔下的天津卫可谓山外有山高人迭出。《一阵风》文章里说的是比武卖艺的,一个比一个本领高,先是端水缸出身的山东摔跤手,被练铁沙掌的河北沧州黑汉子打败,不久黑汉子又被舞着两只空袖子的清瘦小老头打败,小老头又被另一高人绰号"一阵风"的船夫打败。
不久小老头、船夫一起消失。用船夫"一阵风"的话说,天津这码头太大,藏龙卧虎,站在哪儿不如站在船上更踏实。
船夫整天在大风大浪的船板上,最不怕摇晃。梅花香自苦寒来,冯骥才著绘《俗世奇人》确实下了一番苦功夫硬功夫。开卷有益,让我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多读书读好书,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提升,寒来暑往,我们一定会有所收获!这也正是我读《俗世奇人》后想要和大家共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