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华考古 香港办新疆文物大展 王炳华考察楼兰古迹收获丰
现于香港文化博物馆举行的“丝路珍宝──新疆文物大展”中,一具“楼兰美女”古尸(距今3800至4000年前),引起不少参观者的关注,也许对神秘的楼兰古国产生不少遐想。曾深入新疆罗布泊地区达十多次,参与墓地发掘工作的新疆考古学研究教授王炳华,竟用香港来比喻这个经已变成荒漠的楼兰古国。
感香港与楼兰有共通点
将于本周日(2月12日)举行的“丝路珍宝研讨会”担任讲者的王炳华,9日接受新闻界访问。他分析道,香港是中西文化、科技交流的汇点,新的讯息与文明走得最快,这就如当年的楼兰古国,那应是约于公元前176年,匈奴在新疆拥26国,还加上内蒙、外蒙,汉武帝希望打破这种局面而与大月氏合作,对抗匈奴,而第一站就是欧亚之间要塞的楼兰古国,是汉王朝与匈奴争夺的交汇点,因此《史记》、《汉书》、《后汉书》都有记录。
可惜的是,由于历史、地理的自然发展,后来这古国在历史记载中消失了,原因是人往往逐水而居,罗布泊地区在一万年来都是干旱的,加上上游一带水流因为农业生产进行了节流工程,逐渐令湖盆干涸。
王炳华是中国第一批进入罗布泊地区作文物考察及发掘,并发现“楼兰美女”的考古学家之一,他颇有感慨地说:“说来挺伤心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首先到罗布泊考察的都是西方人,1900至01年瑞典的斯文赫定,06年是英国的斯坦因,09年是日本学者,三、四十年代是瑞典的贝克曼,之后进入了战争期,解放后60年代又是原子弹实验地区,结果到1979年中国才真正组织考察队,与日本‘丝绸之路’拍摄队伍找寻楼兰古国。”
他还记得,当时队员们共20人,分两人一组步行,走了十一、二天,终于在一个黄昏,看见沙漠中突出一个小木桩,影子拉得长长,再拨开沙子,发现人工埋葬的痕迹,那便是被称为太阳墓的古墓沟墓地,内里葬著“楼兰美女”。王炳华补充说,政府派出一排兵力,约40人,将周围一千平方米的沙子推开,让他们在当地进行发掘工作。
叹人不能挑战大自然
在新疆罗布泊进行考古,除了需要获得国防部的批准之外,也要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王炳华表示,要有解放军在物资上不断补给,还会率先为考古队铺平道路。通常在每年十一、二月的冬季人体水的蒸发最少时才能进去,若在6月,日间的温度达到摄时70度,当年探险家余纯顺便是在6月在当地探险,气温太高,虽然先前在路上埋了水瓶,也因太热而迷失方向。
“人的生命是有极限的,不要去挑战。”王炳华感触良多地说。考古队员必须遵守严格的纪律,不可随意离队。王炳华忆述,1981年,另一位考古专家彭加木,由于相信苏联上世纪40年代所绘的地图,认为附近有井水,私自留下便条离队去寻井,失踪了。
周日出席丝路研讨会
尽管面对艰苦的考古环境,王炳华对自己的工作从不后悔,他是在北京大学毕业后主动要求到新疆去参与考古工作的,去年再去罗布泊,还觉得这是值得的。现年71岁的王炳华认为新疆是古代欧亚交通要道,考古工作有助了解当地文明发展的每一步,通过新疆的历史演变,令他想到,国家与民族要兴旺发达,便要走开放交融之路,包容相同与不同文化,不能故步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