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舟将军 开国将领王维舟入党比建党还早却婉拒上将军衔(详细图文)
开国将领王维舟入党比建党还早却婉拒上将军衔【图】昨天历史客栈发了一篇《今年正好100周岁的开国少将,既是少将,也是上将》,里面提到了开国少将向守志参加游击队的故事,他参加游击队的领路人,就是今天要介绍的王维舟,四川宣汉县人。
今天的人提起"王维舟"这个名字,可能都不是很熟悉,但在近代史上,这绝对是一个大名鼎鼎的功勋人物。历史客栈之前介绍过十大元帅的入党时间,最早的是朱老总,时间是1922年11月,排第二的是聂帅,时间是1923年3月,都是比较早的。
但王维舟比他们还要早,早到了什么程度呢?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他就已经是共产党员了。不好理解吗?其实也很简单,他一开始加入的是旅华朝鲜共产主义组织,时间是1920年,第二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被批准转入了我党。
因此,王维舟堪称"入党比建党还早的人"。王维舟生于1887年,比朱老总小一岁,但参加革命的时间一点也不比朱老总晚,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24岁的王维舟在家乡组织起义军,还打下了县城,自任县警备队长。
而同时期的朱德,刚在滇军见习期满,担任司务长。之后的王维舟,一路高升,升到了团长、边防司令,但跟朱德一样,王维舟深感旧军队的腐败,于1920年离开了军队,去上海寻求革命真理,也就是在上海,加入了旅华朝鲜共产主义组织,并在同一年去了苏联深造,还见到了列宁。
回国后,王维舟在四川成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后来还成立了川东游击军,成为川东武装起义的重要旗帜。
昨天那篇文章中说的,就是这支游击队。 王维舟1933年,红四方面军进入四川后,川东游击队被改编为第33军,王维舟任军长,其他四个军的军长分别为:王宏坤、何畏、余天云、王树声,副军长、师长级别的还有许世友、陈再道、王建安、王新亭等开国上将。
抗战开始后,王维舟担任八路军129师385旅副旅长,旅长是王宏坤,下面还有个团长叫陈锡联。后来,王维舟升任旅长兼政委。解放战争时期,王维舟担任西北军区副司令,司令是贺龙贺老总。
这样的资历,王维舟如果授衔的话,至少上将是跑不了的,如果再考虑川东游击队的因素,大将也受之无愧。在军衔评定定稿前,总干部部提交的"须评定军衔又授予的"名单中,就有王维舟的名字,但在征求个人意见的时候,王维舟主动放弃了,因为那时候他已经离开了军队。
在我党历史上,王维舟有"善人"的美誉,起源于抗战时期,王维舟主政陇东,有一天他跟警卫员去挑水,看见一对母子正在城墙边挖墙皮吃,小孩子的肚子都涨成了个球,王维舟看不下去,就把她们带去了食堂,请她们吃了一顿饭。
母子俩吃饱后,王维舟还派人带她们去领救济粮,感动得那个妇女逢人就说八路军有个大官是个大善人。后来,还有个老大娘来找王善人,说要请他看病,警卫员都愣了,说我们旅长是带兵打仗的,哪儿会看病啊?老大娘还很奇怪,说王善人不是神仙吗?怎么还不会看病?这时候,王维舟从屋里出来了,带着她去了385旅的医院,给她治好了病。
"文革"开始后,他的老乡、老战友李中权受到冲击,去向王维舟求助,王维舟当时也自身难保,但仍然让妻子马奎宣保留了李中权的资料,以便日后用得上。
1975年,很多干部开始重新起用,李中权本来也在其中,但因为资料不足,一直没有得到工作。
这个时候,王维舟已经病逝5年了,妻子马奎宣主动站了出来,把保留下来的资料交给了组织,还四处奔波,为李中权作证。李中权重新上岗后,特地登门拜谢,但马奎宣毫不为意,说如果王维舟还活着,他也会这么做的。
马奎宣也是四川宣汉人,跟王维舟是老乡,跟着丈夫南征北战,功勋极大,但建国后,马奎宣非常低调,跟她同时期参加革命的人都身居高位,但她却一直甘居人后。丈夫去世后,马奎宣带着一家人从四合院里搬了出来,搬到了一座只有三个房间的公寓,连她的老领导都来劝她不用搬,可以继续住,但都被她婉拒了,因为四合院是国家分配给王维舟那个级别的人住的,现在他走了,自己不能住。
本文摘自:一点资讯,作者:历史客栈,原题:《这个人党龄比朱德还早,至少应授上将,却婉拒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