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年2016 【120年校庆】天津大学征集发布“60个重大科学问题和60个重大技术难题”
这些科学问题和重大技术难题,涉及材料、制造、能源、空天、海洋、生命等领域,是世界科技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难题,是人类正待实现的梦想,也是天津大学“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部分。
“听说全校师生共提出300余个建议课题中,经过专家把关、咨询评议等环节凝练为目前这些。这是我们科技工作者为学校120周年校庆献上的特殊礼物,也是给自己立下的奋斗目标”,天大化工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博导之一,巩金龙说。
首批发布的20个问题包括空天智能制造、原子尺度制造、高空长航时动力、太赫兹光子、光电生物催化、地球关键带、柔性光电、深蓝人居平台、煤清洁利用、数字海洋、舰船动力、宜居村镇等。据悉,“危化品控制及应急”、“天基蜂群机器人”等问题将陆续发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年出席会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姚建年院士,天津大学张春霆院士、王靖康院士、叶声华院士、余贻鑫院士,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副校长元英进出席发布会。会议由元英进主持。
“我们会把这些问题做实,计划组建多支科技创新“梦之队”,打造若干实体交叉研究平台,探索机制创新的科研组织新模式,配套相应支持资金,培养和汇聚一批世界上优秀的科学家。”李家俊在致辞中表示。
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致辞
天津大学副校长元英进主持会议
天津大学两院院士叶声华、张春霆、王静康、余贻鑫及著名管理学家张维发布了问题。这些看似复杂、玄妙的研究课题实际上与国计民生、老百姓的未来生活休戚相关。
天津大学“60个重大科学问题和60个重大技术难题”征集发布
如何让飞机等飞行器飞得更高,飞得更远、飞得更安全是人类努力的目标之一。“高空长航时能源动力系统”要解决的就是这些问题。作为中国历史上建立航空专业最早的高等院校,天津大学立志通过对氢能、太阳能等新型混合能源、动力系统的研究,突破传统能源系统对飞行高度和续航时间的束缚。
煤炭是埋在地下的“黑色黄金”,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可传统的煤炭生产和消费方式已使生态环境不堪重负,老百姓被雾霾天气所困。这次提出的“煤清洁利用”也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之一。天津大学将利用自己化工学科全国第一的优势,对煤化工废水深度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实现废水零排放等问题开展研究。
如果有“深蓝人居平台”,鲁滨逊和“星期五”的孤岛生活就不会那么艰辛与孤独。大海中央的孤立岛礁上也会有“绿色生活”,海水淡化、通讯娱乐不是问题,能制冷、能除湿,还能养殖种植自给自足,甚至实现污染物零排放,保障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建立“深蓝人居平台”是天大科技工作者的目标。
地表岩石——土壤——生物——水——大气相互作用带被称为地球关键带,地球关键带对人类很关键,但科学家对其形成演变预测方面的研究很少。地球系统现在是怎么样的系统,状态怎么样,如何变化?自然和人类活动对人类可持续发展产生什么作用,产生什么冲击?人类该如何应对?天大将努力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
姚建年院士作报告
还有促进建设“海洋强国”的“数字海洋”,为中国舰船造“芯”的“舰船动力”,欧盟预估2025年市场值达2500亿美元的“柔性光电”…… 这次,工科见长的天大更加关注科技重大前沿问题。参会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年赞成这种“基础科学与工程科学融合、创新的方式”。
会后,姚建年与天大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座谈,作了题为《基础科学与工程科学的融合与创新》的报告。他提出,“国家不管引进什么重大项目,过一段时间总会遭遇‘天花板’效应,归其原因就是源头创新不够,要更关注基础科学,把基础科学和工程科学的融合提到议程上来”。
“上天、入地、下海”是天大“十三五”期间科技工作的目标和方向。主管科技工作的天大副校长元英进认为,“工科院校不仅能埋头苦干,也能制造浪漫,创造梦想。这些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引领天大重走120年前的兴学强国之路,更将集中天大,乃至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拍一部科幻大片给世界看。”
120年来,天津大学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30年代北洋大学被誉为“科学建国的堡垒”,50年代,天津大学响应“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为国家解决了一系列科技难题——中国第一台飞机发动机、中国人第一座自行设计施工的跨江大桥钱塘江大桥、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第一辆国产拖拉机等等都凝聚了北洋人——天大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