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墨留白画山川——记述山水画家李维康的艺术之路

2017-12-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艺术家以浪漫主义的观察方法再现理想的世界.在此将整个人生经历和艺术实践融合于一体,在主客观的因素作用下沿着自己的艺术轨迹不断地探索.发现.实践.创作的艺术道路走下去,这可能是一条艰难而漫长之路.由于天性和生活环境的影响,李维康自幼就酷爱艺术并入了迷,努力自学绘画,立志将来在画坛之中能有所作为.1938年,中国正是值战乱年代,这一年他出生在沈阳,苦难降临于北国.幼年时就经历了无数坎坷的人世苍桑,由于家境困难,他从少年开始就为家中生活而忧虑并主动去承载几分负荷.后有机会到师大办的学习班学习素描,打下

艺术家以浪漫主义的观察方法再现理想的世界。在此将整个人生经历和艺术实践融合于一体,在主客观的因素作用下沿着自己的艺术轨迹不断地探索、发现、实践、创作的艺术道路走下去,这可能是一条艰难而漫长之路。

由于天性和生活环境的影响,李维康自幼就酷爱艺术并入了迷,努力自学绘画,立志将来在画坛之中能有所作为。1938年,中国正是值战乱年代,这一年他出生在沈阳,苦难降临于北国。幼年时就经历了无数坎坷的人世苍桑,由于家境困难,他从少年开始就为家中生活而忧虑并主动去承载几分负荷。后有机会到师大办的学习班学习素描,打下了绘画的基础,并在1958年考取了吉林省艺术学院。

60年代由于天灾人祸,造成了三年最困难的时期,当时同学们都是饿着肚子上课学习。为了取得好的成绩,李维康每天都自学到深夜,学习临摹名人的作品,有一种百折不挠的毅力。那时学校的师资力量很强,如王庆淮、潘素、张伯驹、孙天牧、胡悌麟、英若识等都是全国很有名气而有过硬的基本功的大画家。

师从名家,使他受益匪浅。同时对全国有成就的大师如黄宾虹、李可染、石鲁等山水画大师进行研究,学习他们的基本功及综合修养,对以后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又接触了艺术大师王琦、关山月、傅抱石先生,听他们的艺术讲座,使之明白怎样用艺术家的视觉观察生活、提炼生活,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

作为一名艺术家必须要有全面的艺术修养和博大的胸怀,崇高的理想和胆识,才能在创作上把自己的灵性充分地发挥出来,有了大目标的人才会有方向。后来,他到北京画院又结拜了关松房、溥松窗和颜地等老师,这对他以后的艺术发展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1965年毕业后,李维康被分配到黑龙江美术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当时的美术出版社也是美术创作的主要基地。为了发展美术出版和美术创作,省出版局组成了一支编创结合的美术出版编辑队伍,这在当时全国搞创作的出版社并不多见。

他在编辑工作中也创作了很多美术作品,经常参加省及全国的重大画展并获多项奖。在创作实践中,不断地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为了创作的需要,他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领略了它的美丽风骚,在写生创作中吸取了营养掌握自然规律和艺术内涵。

20世纪80年代正是改革开放初期,他开始走出国门面向海外,进行文化交流,先后赴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地展出画作,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尤如一股清新的风,给予他新的艺术熏陶和滋养,扩大了视野和创作空间。.

在创作实践中不断的形成了自己的理念和风格,他的艺术主张"抽象与具象结合",在这一艺术思想指导下不断学习传统基本功和面对大自然探索发现新的表现手法。他回忆:1972年初冬到兴安岭写生,当时就住在林业工人的账蓬里,出门就是山,在山林中最使人动心的是北方的白桦林,那一排排的小白桦林带,呈现出纯洁白色的树干,尤如一群少女活泼美丽。

那苗条的姿态十分可爱,把人们的视野引到了仙境般的世界。往远处看,深山中的白桦林及后面灰黑色的山体,墨绿色的松林,衬托出来整体白色的树干,树枝在云雾里朦胧而高雅,并形成了有节奏的白线,构成了神奇的旋律,他被所见景观而震惊,因在传统的技法中是很少有人表现过的,怎样用传统笔墨来表现也是很难的。

面对这种奇观他画了很多速写,进行多种研究和尝试,后来用"留白"的画法表现出来,这就是"留白"技法的启萌阶段,有人写文章称之为"拓白积染法"。古代画家的"留白"是虚无的空白,是含虚的以无为有的"留白"画法。如画树干、山石等物象,画出实体与古人的留白是两种意义。正如篆刻中的阴刻一样,这与黑色的物象产生了对立与统一的关系。

山之美丽不单纯在那些实景,如美女带上面纱更有含蓄的美丽。他见过无数次在山体之间云气氤氲、峰恋飘没,物景幻变斑驳淋漓。这种抽象美,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和研究后,运用泼墨泼色的画法来表现,他这种经验完全是从真实的生活中体悟到的。

经多年的专研把泼墨泼色及"皴墨皴色"相结合。与"留白"的方法溶为一体,形成了个人表现北方山水画的手法和风格。东北的自然风光在古代画家中很少有人用国画的形式来表现,所以北方的画家必须要更多的付出代价。

他初期画的并不是很成熟,但在作品展示时得到同道和群众的认同,也有人认为此法极难,不如用白色画不就行了吗,何苦呢!他认为创作是不能走捷径的,要使作品获得成功要有两点;一是要有一定的思想内涵,二是要有与众不同的过硬基本功。至此他对表现北国风光的探索充满信心。

1978年8月南京画院画家魏紫熙老先生一行多人来东北写生,东三省有关画山水画有成就的画家也参加了。其中和魏老一同写生的还有与李维康同龄的年轻画家如:赵继成和盖茂森等人,在一起研究写生建立起友谊。他时常向魏老请教,把写生作品给他看,并问"您认为东北的山水画怎样表现?面对大自然中的红松林海。

"魏老想了想说:"难办哪,我们南方画家没有办法,还要你们北方画家来解决。"当然这是谦虚。后来又说:"要么是李可染,要么是东山魁夷。

"他听后感到非常有道理。不愧是艺术大师的见解精辟又明确。当然并非是要人们来效仿两位大师,而是学习他们对北方山水画研究的精神和经验。后来他真在写生过程中深切地体会研究大师们的创作思想和经验,北方的大森林、白山、黑水、黑土地这一课题是他不断开拓的源泉。

1980年他同于志学、王子和、胡梅生等人接受日中友好协会的邀请参加画展并进行文化交流。他们的大量作品都是北国风光,李维康展出50多幅作品中的白桦、雪山都是用"留白"画法来表现的。日本友人及艺术界评价其作品时说:"来自中国北方的青年画家,意想不到的是他们的传统基本功深厚,表现北方的山水画作品非常新颖、厚重,画家可谓中国画画坛之中坚"。

当时日本《读卖新闻》报做了报导,电视台也做了专题节目。在80年代以后他的作品多次在日本、加拿大展出,均受到好评,后来作品《白山黑水》20米长卷在加拿大展出,也颇受重视,加拿大的文化参赞说:"这是我们所见到的作品中最完美最长的一幅画,在西方从未见过"。

1986年到香港展出的中国画,他共画了五十多幅。省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作了比较全面的报导。黑龙江日报评论家庄稼所写文章题为"拓白积染又一家"(即留白积墨)中评价李维康的山水画"群山巍峨,飞瀑直泄,苍松负雪,白桦丛立,峰峦飘没,具有北疆山脉横贯千里的气势。

表现出冰雪和白桦,浑厚华滋、丰姿独具的风格。"他的这种"拓白积染"的手法还用在高山流水,炊烟雨雾等处,调节了画面的黑白、虚实、轻重的节奏感,创造了新意境和情趣。

评论家王喜朴的文章《丹青难写是精神》一文这样评论说:我观摩了他五十多幅近作,看出他传统艺术功底深厚,画幅更有新意。他的写意山水画,"酣畅淋漓,云气氤氲。峰恋飘没,林鹿沉雄,泉瀑清澈,欲雨欲霁,非烟非雾",读后令人"心魄激荡,神思飞越。"

画如其人,维康的人同画作一样补实无华,感情真挚。艺术创作是不能走捷径的。他曾游历过许多名山大川,在他写生的画册上记下了无数雄奇秀丽高山。但创作的山水画并不拘泥于实景,而是凭借着对变幻无穷的大自然的深切感受,任其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的笔调去表现祖国山河之美。

他从唐宋以来的画家夏硅、范宽,到当代的著名画家黄宾虹、李可染、石鲁诸家作品,都做过精深的研讨与借鉴,吸收传统之精髓。因此他的作品从章法到质感的表达和空间感的处理,均创造出变化丰富、风格多样的表现技法。笔墨运用既有苍茫、厚重,又有灵透、华滋之感。在其丰富的经验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

1986年12月3日李维康画展在香港博雅艺术中心展出时,会场气氛热烈,观众云集,各界人士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香港电视台,各家报刊纷纷报导,盛况空前。

1986年11月9日香港《新晚报》由著名艺术评论家蔡衍棻所写的题为《北国风光入画来》的一篇评论写道——画家李维康多年来专心致志的画北国风光,表现出一种粗犷、磅礴的独特美感并独创了"拓白积染"的手法。

他的《桦林晨曲》、《松涛晚照》等作品构图深邃,虚实相应,神韵飘逸。"山岩叠翠、班驳绚丽、跃然而出",在技法上评论‘用笔力透纸背,用墨淋漓尽致,有新颖和神美的艺术效果’。

为了表现祖国的大好山河,寻找山的内涵和感觉,他几乎走遍了全国,攀登了无数的名山大川,了解山的造型,山与山的区别,各种山石皴法形成及特色。

香港美术评论家杰灵在《写二百张草稿的长卷》一文写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山水画家也同旅行家和地质学家有相同之处。让我们看看山水画家李维康创作《白山黑水》的过程。为了完成多年的心愿,创造一幅纵贯吉林、黑龙江两省的山水画长卷,在五六年里,由吉林长白山天池起,经过松花湖、镜泊湖直上大小兴安岭及到黑龙江流域,写下了二百余张草稿。

然后精选分类,进行有机结合:尽量使画面有起伏变化及节奏感并突破时空的界线,从春意盎然的松花湖,写到终年积雪的长白山。

在画家的精心组合下,东北山水尽收眼底,自然留痕天成。他还尝试了"拓白积染"的新画法。这写法确是传统写法未有过的,它既保留了国画的高雅气质和自然景物的风貌,山与山之间的层次,又呈现出金石丝纹的质感和用笔。

有不少同行和观众不断向他提问,你作品是怎样画出来的?由团长李兴春介绍说:作者创造运用"留白积墨"法表现北国风光,追求金石的趣味。所谓"拓白积染法"。这种画法不介入白色制作等其他手段,而且画出重墨留出实体的白线物象。尤如拓印出来碑贴文、画象石、画象砖、岩画等艺术效果。追求用笔墨和传统基本功。

他的画作在香港博雅艺术中心展出时得到与会者高度的关注。香港电视台作了现场直播,《新晚报》、《文汇报》、《大公报》等均有长篇评论文章作了介绍。台湾"雄狮美术"期刊也发表了多幅作品,国际美术评论家黎朗先生在文"画家笔下的北国风物"一文中写道:"他潜心钻研创造出一种"拓白积染"法表现传统的笔墨,在古代是很少见的方法并将此方运用到白桦、山石、流水、雪山、炊烟等处。使画面和谐黑白虚实轻重有序。

1990年把作品拿给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刘勃舒先生看时,刘院长说:"过去看到北大荒版画有白桦林,但在中国画中很少见",肯定了"留白"画法有独创性,还特别指出其中的作品如《冬月》、《雾幻》、《翠谷》、《秋水》、《映红》、《幽林》等作品很有特色。要想成功必须沿着这条路走到底,不要动摇,一定会成功的。就这样经历了几十年的实践一直在不懈的追求到现在。

1995年他出个人画集,请沈鹏老师提字。他说:"你所创造的"留白"的画法和"泼墨泼色"方法相结合画得很好,笔墨也很苍老,所画都是北国风光,很有北国黑土地的雄浑面貌。"说着就提笔写下"北国墨韵"四个遒劲大字题赠李维康山水画集。

后来美术杂志主编李松涛先生为画集写序,题目是"直面大山",文章比较全面的肯定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探索创新的绘画语言。他写道:"泼彩泼墨"加"留白积染"的画法达到了抽象与具象结合,加强了表现性,.

更接近于对生活的印象。又评论到:在这些画幅中如《畅流》中所表现的神秘的山雾与峻嶒坚硬、闪烁着玉石光泽的山石相互映衬,在随机性的表现与有控制的笔墨处理恰当配合下,产生柔与刚、虚与实、有限与无限的丰富表现效果,达到了矛盾的统一。在当代有不少画家用泼彩手法,但李维康立足于关东山水的实际感受,在表现手法上显示出自己的艺术特色。

有一次他与北大荒版画的代表人晁楣老艺术家交流并请教,晁楣先生说:作品很有特色,在山水画中很少有人表现北方山水,但坚持搞下去是会有大成就的。并鼓励说要多搞画展走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你的作品,多交流才能有出路,道路越走越宽,并表示自己也要尽可能的学习画国画。

1999年2月到韩国展出山水画,中国大使馆大使伍大伟先生(现任外交部副部长)对画展给予很大支持,还特意参加了开幕式并剪了彩,大使说:"李维康的山水画表现了北国风光的秋林五花山,我到过东北,也见过桦林十分壮观,你这幅作品很有特色,并鼓励说:"祝愿以后能画出更好的作品,在你笔下北国风光更加丰富多彩"。

近年来,李维康多次到全国各地举办画展、出席学术交流,引起绘画市场及全国学术界的重视,他的艺术道路越走越宽。祖国的大好河山是无限美丽的源泉,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是山水画家的毕生追求。在探索、发展、研究、表现它多元美的道路上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