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胡紫薇 风波中看以前胡紫薇 读书笔记很有才!

2017-06-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北京电视台主持人胡紫微     我自己有记日记的习惯,也是高兴就写,有话则长,慢慢形成依赖,熟极而流,下笔快的了得.原本想博客也差不多的一回事,没想到却很艰涩,眼见着又颇有几日未动笔了,竟有些负担了似的.今天,忽有所悟,也许,竟是起了标题的缘故.起了标题,就成了命题作文,有了框框,变得不好玩了.所以决定,从今天起,嗯哼.     这两天一直做着阴雨天最该干的事,蜷缩在沙发上盖着毯子看闲书.现在手上的是止庵大哥的<如面谈>.先就喜欢这名字,有一种轻声浅笑.絮絮而谈的无可无不可的况味,上大学时狂爱

北京电视台主持人胡紫微     我自己有记日记的习惯,也是高兴就写,有话则长,慢慢形成依赖,熟极而流,下笔快的了得。原本想博客也差不多的一回事,没想到却很艰涩,眼见着又颇有几日未动笔了,竟有些负担了似的。

今天,忽有所悟,也许,竟是起了标题的缘故。起了标题,就成了命题作文,有了框框,变得不好玩了。所以决定,从今天起,嗯哼。     这两天一直做着阴雨天最该干的事,蜷缩在沙发上盖着毯子看闲书。

现在手上的是止庵大哥的《如面谈》。先就喜欢这名字,有一种轻声浅笑、絮絮而谈的无可无不可的况味,上大学时狂爱鲁迅,尤其记得第十五卷《两地书》,许广平给鲁迅写信的抬头:树人先生吾师上下。

把它竖起来看,更好,有老时年间小女生对心爱的老师的一份很别致的娇嗔。还有就是结尾的那一句:见字如面。见字如面,如面谈,在阴阴的早上,看着聪明人的聪明文,无端地高兴着,又夹杂一些小小的触动和轻愁,没办法,骨子里还是追求浅吟低唱的小情怀呵。

    《如面谈》里有一篇《普通的生活》。“说章太炎批评考古学家,他们考了一天星斗,我问他汉朝人吃饭是怎样的,他们能说出么?”这确乎是个问题,但是,追求宏大叙事的专家们大都不屑于此,总是把兴趣放在那特殊的一方面,譬如对民俗的猎奇,反而把实际的人生给忽略了。

所以,当有文学作品涉及到当时当地具体而微的日常生活时,就显得很珍贵,譬如说《红楼梦》。

文中特别举了《海上花列传》的例子,这部被张爱玲认为是“在我所有看过的书里最有日常生活的况味”的旧小说,写的是民初上海的风月场的故事,书里可以找出许多的生活细节,比如一碗面二十八文,四个人的房饭每天八百文,是经济史的好材料;当时便是嫖客和婊子,出街也要分坐两车,是民俗的好材料。

    这让我想起八月份《看电影》上对李安的专访,印象里这是李安较早的对《色,戒》所作的全面地导演阐释。

文章很令我惊讶的是,让李安最折磨也最花功夫去实现的是再现那个时代,1943年的上海。“再现”这个俗烂的词,在李安这儿用起来就不得了了。

中国人是不怎么有存续传统的传统的,所以,十年前的吃穿用度都灰飞烟灭了,更何况几番颠覆的1943年。那时候,人喝水的杯子是什么样的都是再没人能说清的。更何况,一个房间下来,几十上百件家什器具,都不能看出假来,美工的工作每每要过李安这一关,把年轻人愁也愁煞。

还有,那时人日常说话的口音是怎样的?肯定不是如今的普通话或台普,但是文明戏的演绎味又重了,这也是李安头脑里很费斟酌的一个挑战。

梁朝伟是开拍半年前组里就聘了特别的老师,也是那时代的过来人,日伪时期当红的小生一遍遍飞过去一句句教的,梁朝伟压力大到不行,威胁李安说,如果开拍要改词的话,马上死给你看!记得在采访的最后,谈到对影片的期许,李安说了一句挺重的话,他要后人再去研究1943年上海生活的点点滴滴,《色,戒》将成为最权威的注解之一。

    当我们的所谓野心之作都在大谈梦境、附体、在叙事结构上故弄玄虚的时候,有这样的影人,还在下着这样简直考据癖的笨功夫,真的让人觉得不同。

我想,这不止是一个趣味的问题,他其实是对于什么是价值的思考和取舍。     止庵的文章写于12年前,李安的电影将在20天后上映,可能李安没机会读过这本朴素的小书,但是,有什么关系呢,他们都是老辈子传下来的文人的情怀,虽然不是显学,虽然这样的文人和这样的情怀都越来越少了,但也不妨碍他们在薄荫的秋凉里安静的绽放,让理会的人理会得。

(文/胡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