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春书法 (治学方法和研究方法王德春

2017-07-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治学方法和研究方法--语言学研究一席谈?王德春教授谈到治学方法和研究方法,我推荐十六个字:批判继承,融汇贯通,深入浅出,攀高创新.这是学术之根本.?1.??治学方法?1.1批判继承什么叫"批判继承"?做学问需要虚心面对古今中外的学术传统.别人一点一滴的成就都是我们学习和继承的对象.但是科学在不断发展,一定的人物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要有一定的批判精神,要区分哪些应该继承,哪些需要改造.我举一个例子,上世纪50年代全国开展了一次"语言和言语"的大讨论.大

治学方法和研究方法——语言学研究一席谈?王德春教授谈到治学方法和研究方法,我推荐十六个字:批判继承,融汇贯通,深入浅出,攀高创新。这是学术之根本。?1.??治学方法?1.1批判继承什么叫“批判继承”?做学问需要虚心面对古今中外的学术传统。

别人一点一滴的成就都是我们学习和继承的对象。但是科学在不断发展,一定的人物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要有一定的批判精神,要区分哪些应该继承,哪些需要改造。

我举一个例子,上世纪50年代全国开展了一次“语言和言语”的大讨论。大体上有三种观点。第一种以复旦大学的一些老师为代表,他们认为语言和言语没有必要区分,就是大家讲的话嘛。第二种以南京大学一些老师为代表,认为语言和言语应该区分,因为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即语言体系,言语无规可循,暂时不要研究,这实际上就是索绪尔的观点。

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正确地区分了语言和言语,通俗地讲就是体和用。我当时提出第三种观点,语言和言语要区分,但言语也要研究。

我们已经客观地把言语抽象成语言,它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群体思维之间,但是在使用这一体系时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言语规律对实际的交际来讲是一种更重要的规律。后来我在《继续研究》里面提出,适应语境的规律,组织话语、建构话语的规律,达到交际目的的规律等等。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现在很多语言学家把主要精力投在言语研究上面,包括言语活动、话语、言语机制,等等。言语活动就是言语交际双方如何通过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达到相互了解。

它和语境、交际者的相互关系、角色关系,以及交际者的社会心理状态都有联系。话语是言语活动的结果,包括口头的或书面的形成的话语。话语本身形成了一个研究的对象,如话语分析、话语语言学。

言语机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语言要通过大脑处理才能应用。建构话语首先要通过内部言语的外化,理解话语首先通过外部言语的内化,然后才能相互理解。现在,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有了很大发展,最近我了解到一批学者正在探讨大脑右半球的言语机制。

过去的神经语言学,多半是说大脑左半球是处理语言的脑器官,右半球是处理形象的,处理音乐、语音、图画。当时从6位老人的大脑研究里面发现,大脑左半球损伤的患者,右半球在处理语言时可以有适当的补偿功能。

现在,正常人也可以发掘右半球的处理语言的机制,如果这一努力获得成功,言语机制的研究会有很大突破,对我们的语言教学会有更大帮助。?现代语言学把语言和言语结合起来,是因为语言和言语是相互循环的。

我们从言语里抽象出语言体系,即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体系,然后再使用这个体系,在修辞创新约定俗成之后又丰富了这个体系。这个不断的循环使语言和言语获得了发展。

我们的语言学习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从这个例子来看,我们对待任何一个学者,包括象索绪尔这样的大家,都要批判地继承:一方面承认他的功劳,即区分语言和言语的正确的划分,另外一方面也补正他的不足。

可以说语言规律和言语规律对于语言学来说都是很重要的。?1.2融会贯通批判继承之后便是融会贯通。这好比蜜蜂的采蜜,蜜蜂凡花粉必采,蔷薇花也好,玫瑰花也好,茶花也好,桂花也好,桃花也好,李花也好。这就是广泛地吸收,广泛地采集。

但是蜜蜂采蜜的意义更在于酿造,而酿造又不在于酿造本身,而在于酿造的成果,所得到的是甜蜜的营养丰富的蜂蜜。蜜蜂采蜜的过程便是融汇贯通的过程。蚂蚁不一样,蚂蚁是东搬一点面包屑,西搬一点骨头屑,它没有酿造,只是放在那里,冬天不出来的时候把它吃掉。

?我再举例说明,最近几年,很多学者,尤其是外语界的学者,对认知语言学很感兴趣。我刚刚第一点就说过了,认知语言学是研究言语机制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我们必须重视大脑对语言的处理。

但是对于一些问题我们还要融会贯通。?很多人在写范畴化,有理论的,有应用的。很多学者认为,以亚里士多德为首的古典范畴化的理论有缺陷,而源自维特根斯坦的所谓现代的范畴化理论是正确的。

我的看法是,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固然有缺陷,从批判继承的角度上说,维特根斯坦的理论缺陷更多。怎么融会贯通是我们改造的任务。古典范畴理论不是亚里士多德一个人的创造,经过了黑格尔,经过了康德,经过了马克思、列宁,他们做了大量工作,补充了他的理论。

?我们从几个具体问题来分析,第一个问题,本质性还是典型性。划分范畴主要依靠本质性还是依靠典型性是争论的最大焦点。大家知道,所谓范畴,就是人的大脑通过语言,在思维里面对客体进行的分类。

这个分类依据什么?依据的是客体的本质性的属性。本质性就是保证此物体就是此物体,此范畴就是此范畴。本质性属性改变之后,此范畴异化,此物体异化。也就是说失掉了本质性特征便不再属于这个范畴。

类典型理论认为,在属于这个范畴的成员中找到一个典型,然后根据特征排列下去,最后的处在边缘,因此范畴成员有中心的与边缘的,有典型的与不典型的。?差别在什么地方呢?有一次我到一个大学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