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积仁60岁再创业 刘积仁故事:60岁再“创业”
当你过好日子的时候,你特别容易忽略这一点,你认为我今天过的不错,而且当大家都欢呼你的时候,你可能忽略了,可能危险马上就要到来了,这样的一种环境,导致了可能你的生命结束是突然间的,而你没有任何的准备。 东软纯粹是意外,原来我根本就没有想做企业,这是要生下来了,不得不养儿女,那么就走下来,当然后面就更加有了感情。
我是中国第一个计算机应用的博士。年轻做了教授,(那时候)我觉得做企业真是一个很丢人的事儿,那是在学术界混不下去了才来做企业的。
后来想明白了,你是为你自己的梦想而活着。 东软创业的时候,想要做产品,做产品可以卖拷贝嘛,但是我们遇到了第一个问题,我们做的产品就被别人拷贝了。那一次的投资就不算成功。
我们从做产品的梦,后来改成了说,我们在做系统集成。我们在走到大规模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软件的价值越来越高,而硬件越来越便宜,所以公司做了一个策略,我们要做一个软件的服务供应商。软件在国际市场所能创造的价值,比国内要高的多,所以我们就开始全球化的过程。
那么再走下来,我们又看到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所以你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东软的软件,越来越跟民生结合。 所以这样一步一步的走来,应该说差不多每隔五六年,我们就做了一件新鲜的事儿。
在本质上还是我们怕死,如果没有手段来保护自己,我觉得那你做这个企业,那就注定你哪一天要收摊了。 东软最开始卖的软件,都是卖到了海外,获得了超额的利润,投向了中国未来的这些产业,包括我们现在医疗设备的投资,包括我们对社保的投资,电力的投资,包括医院,在那个时候市场还没有到来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当你过好日子的时候,你特别容易忽略这一点,你认为我今天过的不错,而且当大家都欢呼你的时候,你可能忽略了,可能危险马上就要到来了,这样的一种环境,导致了可能你的生命结束是突然间的,而你没有任何的准备。
东软因为我们是从大学里面出来的一个企业,我们知道这个逻辑,那么我们也为这种逻辑不断的迭代做好这种准备。
沈阳那个时候不具备的资本市场,人才的环境,加上我们又分析我们有什么,我们有东北大学,我们可以自己造人。东软自己搞了三所大学,我们是私立大学。我觉得教育应该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我们很多的学校,至少要问几个问题。
第一个究竟是你帮学生就业了,还是学生帮老师就业了,这件事儿对我们的教育是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如果教育是一个公共服务的话,如果他付了钱,你想没想到你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就是一个成绩吗,就是一个毕业证吗。
一生中能够有机会做IT,又做教育,又做医疗,我是十分满意。 医疗资源是短缺的,这个不仅是中国,全世界都短缺。 中国医疗的几大根据问题,第一个成本高居不下。
医疗环境最大的浪费,我认为根本就不是药贵,是第一天看病就看错了。 第二个没有效率,就是没有精准的管理整个医疗的过程。 当医疗资源不能够被大规模的产生,我们用互联网加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比如说一共就那么多医生,要不你在网上排队,要不你在地下排队,所以我们基本的想法是用IT的技术,把好医生的资源放大。
如果把在你最后1公里的医生,他把情况能够准确的传递过来,那我们就构造了一个大的平台,我们有各种各样检测设备,在各个城市构造基础设施,给离病人最近的医生来用。
从卖这个面对面的时间,到卖知识、卖指导。优秀的医生能够充分的从每一天那么繁忙的状态解脱出来,同时他还能看更多人的疾病。 两家公司,一个是医疗设备,一个是叫健康管理的云平台。
基本上我们大部分的钱都会放在,一个是产品的研发这是一个,第二个就是我们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我们现在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建,去年我们建了12个,今年可能20几个,我们把这个基础设施,就是我讲的平台可以让医生共享的平台,看成是长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