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拥军国展 恒父傅拥军师徒大理国际影会“镜显”东方灵性
恒父傅拥军师徒大理国际影会“镜显”东方灵性
大理国际影会
热点
“黄昏时,他总是喜欢坐在窗前的夕阳下,轻抚着情人嘴唇般柔软的花瓣,领略着情人呼吸般美妙的花香。小楼上和平而宁静,他独自坐在窗前,心里充满了感激,感激上天赐给他如此美妙的生命,让他能享受如此美妙的人生。”古龙的所有小说人物里,花满楼的出场无疑是最为温暖的。
我时常揣测古龙为何能塑造出这样一个人物,但将他的小说按照顺序翻阅一遍后,我们大概能明了他心态变化的轨迹,而这也是中国人修炼心境的渐进过程——由外及内,渐而知微,最终获得充沛丰盈的内心生活。
这样的心境很难用西方的摄影方式反应,也因此近年来摄影界不断在提出要用东方的摄影方式来反应中国。“在精深博大的传统视觉美学召唤下,我们主张精神回归,道法自然。在摄影尚无审美理论的当下,我们将借鉴同为视觉艺术的传统美学精髓,摸索摄影语言的叙说,塑造,诗化和抒怀的可能。
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致力于将现代观念同传统美学理论有机结合,将摄影写实的特性转为写心的具象,求虚于实景,化实景为心域。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象,味外之味作为意境坐标并召唤我们时,审美即为战胜人生的自然困境、社会困境和自我困境的法宝,个体生命由此重生。
”这是参加本次大理国际影会的摄影家恒父老师所提倡的,并且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东方的审美是什么样的?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这不仅是一种景物的描摹,更是一种意境的传达。物已经超脱了自己形态的束缚,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其实诗人看到的岂只有敬亭山?就像我们看到恒父的作品时所体会到的超验的感官形式,却有仍处在感性之中,在视听的声光之中,把握到一种透析世界的奇妙。这不是一种简单仿古、摹古的倒退,而是从本土意义上承接、弘扬人类的艺术遗产。
傅拥军说恒父的摄影是一种创作,以相机为笔,纳天地万物入画。在他的镜头里,有中国山水画的大象、大音之境,有西方油画鲜艳层叠的色彩,甚至还可以找到日本浮世绘的复杂而又精致的线条。想要从技术上分析这样的作品实在是太难了,就好像我们能测量蒙娜丽莎微笑的弧度,却无法解析为何会带来这样的神秘。真正的艺术品,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也许是一脉相承的缘故,傅拥军作品也透露出同样的东方灵性,他镜头下的西湖是西湖又不是西湖,二十四桥明月夜,一瞬间连起了唐宋今几千年时光。它更像是杜牧留下的一个梦,被姜夔拾起,又被傅拥军显现。我们凝视这张作品时看到的绝不仅仅是桥上的路灯,桥洞与水形成的明月,而是几千年来的梦境,在中国文人的梦幻里默默地燃烧,然后像水一样溶解在镜头中。这比起量子物理学家薛定谔的猫,自然要清晰得多,但反而也抽象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