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民书法 刘建民: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名片

2017-05-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1年8月,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是国家教育部针对当前中小学生书写现状和素质教育状况实施的一个重要举措.对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能力的熏陶,无疑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中小学生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健康发展的有效方法.时隔一年,为进一步促进全国中小

2011年8月,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是国家教育部针对当前中小学生书写现状和素质教育状况实施的一个重要举措。

对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能力的熏陶,无疑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中小学生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健康发展的有效方法。

时隔一年,为进一步促进全国中小学的书法教育实践,深化书法教育,我们邀请到了一些书法家,请他们畅谈书法创作的感悟,倾听他们对书法教育的建议。近期,我们专程采访了著名书法家刘建民教授。

对书法教育的几点认识

2012年7月,海淀区中小学校级领导书法培训开班典礼在中关村学院社区教育体验学习中心隆重举行,著名书法家刘建民教授主讲了《书法的智慧与中国传统文化构建》,并现场挥毫展示了书法的艺术魅力。

在刘建民教授看来,教育的灵魂是老师,老师的灵魂应该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书法。从教育的角度讲,书法有几点的优势:首先,中国汉字是各个学科的载体,是中华文化传承和构建的重要基础。

第二,作为中国人来说,不会写中国汉字是有问题的,不会用毛笔写中国汉字是没有品位的,不会用毛笔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对不起我们的老祖宗。第三,书法可以给人们带来健康和趣味。具体地讲有五个方面的内容,即书法是心脏按摩运动,当你拿起毛笔站在桌台旁,两脚和两肩一样宽,运气提神,精力集中,当笔接触到纸的瞬间,就开始按摩你的心脏;书法的第二大运动在于脑子的运动,在于背诵、记忆等;第三大运动在于眼、手的协调运动;第四大运动是脑、手、腿、腰等并用,身心合一的协调运动;书法的第五大运动是终身的运动,不管在任何坏境、任何条件、任何区域都可以通过物象,给人们带来一生的幸福和快乐。

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从书法的角度讲可以涉及到文学、音乐、诗词等方面。

刘教授举例说道,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就有书法艺术、服装艺术、建筑艺术、音乐艺术、饮食艺术等等十八大艺术;《水浒》中的人物,即便是武夫也是文人,随手一挥,满壁生辉,也是书法文化;《西游记》中每个镜头都涉及到书法艺术;《三国演义》是智慧的体现,既有书法艺术,又有文化艺术,如建安文化一直影响着中国,如《洛神赋》的文采一直在影响着我,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第四,书法是一项综合艺术。功夫在字外,必须要具备唐诗、宋词、元曲、清小说欣赏,对一个专业书法教师或者书法家来说,十分重要。

刘建民教授强调,现在的社会很浮躁,大家坐下来研究一些古体诗词,心情就会平静下来。人们的步伐很快,提倡要放慢脚步,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们的健康很有好处。中国的传统文化每一句话或者说每一个词语,都可以点缀你的一生,你只要理解了一句话或者一个词,它都可以伴随你走到终身。可以从一个士兵变成将军,从一个农民变成专家,这就是书法的魅力。

归纳到一点,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名片,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没有一个民族是没有语言的,没有一个民族是没有文字的,没有一个民族是没有音乐的,没有一个民族是没有建筑的,没有一个民族是没有服饰的……

但是,把自己的文字变成艺术,而独立于艺术之林,只有中华民族的书法。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对他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

刘教授举例道,"仙"人字旁和山组合,古人造字时,就告诫人们人向高处走,水向地处流,登高而望远,而不是让人成仙,而是让你提高自己的品位,提高自己的学养,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这个民族服务,为这个国家服务。

他解释说, "赢"由五个汉字组成:亡、口、月、贝、凡,包含着赢家必备的五种意识和能力。亡:危机意识,给你提示危机感。口:沟通能力,要善于与人交流。月:时间观念。贝:取财有道,说明经过你的努力,获得的奖金和报酬;凡:平常心态。表示又回到社会,做一个平凡的人,又开始了一个新的周期。小学三年级是书法教育的最佳切入点。

那么,书法教育的最佳切入点是什么时候呢?刘建民教授认为,书法教育应该从小学三年级抓起,这时候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知道中国的汉字有六大结构。他建议学习书法从文字的起源开始,当然不是写甲骨文、金文,而是从隶书入手,有很多的碑帖。

为什么不从唐代入手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刘教授的观点是唐代的汉字太成熟,太严谨,太学究,一旦进入就很难出来。而三年级的小孩还处于朦胧状态,从隶书入手还可以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中国的文字学,对中国书法的理论史有了系统的把握。

进入中学阶段的书法教育,刘教授建议老师要带着学生去读帖。怎么读呢?在每本字帖的每页字帖中精选20个字,读帖与临帖相结合,并渗透美育教育。高中阶段要重点抓书法、文字、诗词等欣赏与创作,培养一批具有屈原的清高、李白的韵味、陶渊明的洒脱之群体。

陶醉于山河之间,人群之中,才会体验到大爱无疆,回归到平淡、简约和自然。刘教授总结为"三个然",即顺其自然,不惑偶然,尽其当然。他结合自己的人生历程,把人生总结为几句话:理清思路,找准位置,脚踏实地,干出辉煌。

大学的书法教育,缺少的是人的教育。近十年来,给刘教授的感觉是人性太脆弱了,缺少了李白的"燕南壮士吴门豪"的可歌可泣、顶天立地的精神,也缺少那种"到五洋捉鳖,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

教育工作者要有大爱精神

刘建民自走上讲台,开始担任语文课的教学工作,他在开学前利用暑假的时间把一本语文书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

上课的第一天,刘建民老师把语文课本往讲台上一放,今天我把语文书发给大家,同学们要求我背诵那一段我便给大家背诵。刘建民老师最后强调说:"如果说我背错一个字,或者掉了一个标点符号,老师对不起你们。"

连续7年的时间,每次接新班的时候,这是刘建民老师的常备项目。以至于今天师生相聚,很多学生还记忆犹新。刘建民老师付出了心血,做到了"行胜于言",做到了"厚德载物",他不求学校有回报,但求对社会有贡献。

听刘建民教授对"教育"的解读,你会有一种新的感悟。他说,"教"字由"孝"和"文"组成,"孝"指行的是对父母的孝,对自己孩子的热爱,对这个社会的热爱;"文"指的是有了文化后你可以行更大的孝,当然没有文化也可以行孝,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你是科学家,你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你可以教育并影响一帮学生,你也可以到监狱中去讲课,唤醒他们的灵魂,引导他们做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刘教授说,一个人的价值就像一块美玉,有一点点的瑕疵是可以理解的,但全部是瑕疵了,这块玉石也就失去了价值。

对"育"的理解,刘教授把它比作月亮上的云彩,它要借用太阳的光,照耀着大地,送来了温暖和祥和,也可以说是金光洒满地,因为它带给人类美好的东西。每一天都伴随着月亮和云彩,体现的是熬夜的精神,作为老师一定要比一般人付出更多的心血,要去看大量的书,要有一潭水、一池水,拿出一杯水去灌溉学生。"云"和"月"都是夜间的事,所以教育工作者的"育"一定要有熬夜精神。

一种精神两个倒下三心二意

如果包括在读教育哲学博士的女儿在内,刘建民教授是几代人从事教育工作。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刘教授概括为"一个精神,两个倒下,三心二意"。

"一种精神"即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精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所谓"两个倒下",就是拿一本书,"面壁十年图破壁"。刘教授说,书本不倒下,我要是没有把这本书背下来,我就倒下。如果我把这本书学透了,随便翻到某一页某一行,我都能接着背下去,这就叫书本倒下了,彻底学透了,学熟了。

刘建民教授在教书时,他的学生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随便翻开书的某一页,刘老师都会背诵。

"三心二意"指要具有三颗心,即信心、决心、恒心;"二意"指一心一意、全心全意,不为外物所诱惑,完成自己的使命,然后去回报社会,去回报关爱自己的人,直至回报这个国家。刘教授举例说,比如对文化的信心、对经济的信心、对民族的信心;有了信心之后,就必须有决心,决心的大小是成功的一半;有了决心以后,还要具有恒心,每天都沿着自己的路向前走,就像前面有一盏照明灯一样,也像夜晚行路时天上的北斗星。

其实,自从1965年底拿起毛笔至今,刘建民教授每天都要坚持写字,每天的毛笔都是湿的。他始终认为,前面一直有一盏灯在照着自己,不停地向这座灯塔走去,这座灯塔就是自己的理想。为了心中的理想,刘建民教授会耗尽自己一生的心血,甚至生命,而不问成功与否,也不管有多少铺满鲜花的草坪,或者布满掌声的殿堂。

人生有四个阶段

追溯自己的成长历程,刘建民教授说,自己的人生就是感恩的人生,不管别人给自己施加什么压力,不管条件再艰苦,环境再恶劣,毅然朝着自己的方向走去。一路走来,收获颇丰。当你的心像金子一样发光的时候,你还担心路不宽、灯不亮吗?"得意时,处之以淡;失意时,处之以忍"。"忍"字心头一把刀,忍一忍,海阔天高。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吾师"。

刘建民教授把自己的人生归纳为四个阶段,即贵人指路、朋友探路、小人挡路、自己上路。

第一个阶段是"贵人指路"。"人"字是一撇一捺,这一撇是你的父母孕育了你的生命,这一捺代表后天文化的构建。刘教授的家庭教育对他的影响很大,他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自己先做到。他把自己定位于宽容、善良、博大,在他看来,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贵人。

第二个阶段,叫"朋友探路"。刘教授说,我们要了解秦始皇、李世民、朱元璋、赵构等,我们还要了解尧舜,要了解《三字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金刚经》等。他也会谈到李世民对书法的理解,也会讲到晋代的东西过于修饰。这些人和书都是刘建民教授的朋友,他们已经走出了一条路。刘教授认为,把古代的朋友和现代的朋友相结合,才能走出自己的路。

第三个阶段是"小人挡路"。为什么这样说呢?刘教授举例分析说,从历史的角度去看,秦桧挡岳飞的路,十二道金牌,力度是何其大,但他挡住岳飞的路没有?一个岳飞倒下去了,但千万个岳飞站起来了,继续抗金,继续保卫着民族的疆土,继续捍卫着自己的理想,继续去实现自己的愿望,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富强。

同样,在当今社会,也有小人,但是我们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让别人去说吧,走自己愿意走的路,让别人去看吧。小人会花费很多的心思去挡你的路,但只要你看准自己的目标,你的精神将是愉悦的。如果人生能达到愉悦、从容的境界,那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恰如毛主席所说的"无限风光在险峰"。

第四个阶段为"自己上路",即沿着自己的目标前行,走出一片辉煌,走出一片蓝天,走出一片真善美,去回到社会对你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