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炒股大赚:中国股神如何成10亿身家
八年前,他以1.59亿元人民币在中央电视台广告竞投中夺冠,成为一届标王而名闻国内;上周五(6月30日),他以62.01万美元(约500万元人民币)竞得与“股神”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焦点。
已淡出人们视线数年的步步高董事长段永平,重回焦点的身份已经不是实业家,而是投资家。
不过,高价捐赠美国慈善事业的行为也引起了国内的众多评论。昨天,段永平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明年他将把慈善事业做回国内。
2001年,段永平和妻子一起移居美国。从那时起,他的投资生涯才真正揭幕。段永平坦言,过去五年他在美国炒股赚到的钱,比此前他在国内做十多年企业赚的钱还要多得多。“可以说,我大部分的财产都是在美国赚的。”
段永平最早的投资是搜狐、新浪、网易等中国IT概念股。随后它们的股价一路飙升,段永平的身家也随之水涨船高,他2003年以10亿元财富,在胡润《中国百富榜》中排名第83位。
段永平深得巴菲特长线持有、价值投资理念的要领,因而也被誉为“段菲特”。2001年底,他以1美元左右的价格买进网易股票,2003年10月网易的股价已飙升到70美元,段永平的股票市值在一年多时间里就翻了50倍。
四五年前投资的搜狐、新浪、网易等公司股票,段永平现在仍然大部分持有。最新的年报显示段永平通过他个人以及旗下Enlight基金会还持有九城12.06%的股份。他持有的网易股票一度还超过5%,为了不引起外界过度关注,后来才卖掉一部分股票,降到5%以下。
这次,他花巨资拍得与“老师”共进午餐的机会,段永平表示,他想当面向巴菲特请教一些困扰他多年的投资问题。“我对他过去投资经历的一些细节,也很感兴趣。”
尽管是个“巴迷”,但段永平认为,读了几本巴菲特的书并不重要,看懂一本就已经很好。实际上,巴菲特自己并没有写过书,他只写过一封给股东的信。“读懂了巴氏理论,要融进自己的血液里,还需长时间的实践操作。”
“投资其实很简单,但简单不等于容易。”段永平说,“买一只股票,就是买一个企业的现在与未来。你必须看懂企业,看中好的企业,等它价值被低估时买入。”
段永平认为,做企业十多年的经历帮助了他的投资。“我是厚积薄发,没有做企业这么多年的基础,很难看出企业好与坏。”
不过,段永平至今对中国内地股市投资还很谨慎。在他眼里,中国股市的投资环境和运作机制还不够完善,透明度还不够高。段永平目前只在国内买了一只股票万科,“我持有的股票还不到万科总股本的1%”。
1989年,28岁的段永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计量经济学硕士学位后,南下广东。次年在中山日华电子厂(小霸王的前身)任厂长,五年内他将这家亏损200万元的小厂做到10亿的年产值。1995年,他另立门户,在东莞创立步步高电子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经过十年的发展,步步高现已在中国的DVD、无绳电话、复读机等领域跻身第一集团军。
段永平相信,欲速则不达。做企业就像开车一样,应该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以适当的速度平稳发展。说来也巧,这次段永平在网上竞拍巴菲特午餐约会时用的代号就是“fastisslow”(快就是慢)。
昨天身在国内的段永平告诉记者,由于竞拍的结果上周五才知道,所以,他还未来得及与对方联系。目前,他和巴菲特共进午餐的具体时间还没最后确定,但“肯定在今年内,而且不会等到纽约下大雪”。
竞投这次与巴菲特见面的机会,段永平用的并不是步步高董事长的身份,而是一家名为“Enlight”慈善基金总裁的名义。而竞投所花的62万美元,也会赠给另一家慈善基金会。其实,段永平并不是以此形式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第一位华裔,前年就已经有一位新加坡人借此机会跟他吃过饭。
Enlight是段永平和他妻子发起的一个家庭型慈善基金,段永平也把自己大部分的股票都放在这个基金里。“这种基金在美国很多,像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成立的慈善基金会就是这种类型。我和太太都认为不要给小孩留太多钱,能保证生活和接受良好教育就够了。”
根据美国的法律,像段永平这样的新移民,在美国赚的钱要交很重的税,而用于慈善事业就不用交税。所以,段永平觉得,留够自己的生活开销后,把钱用于慈善事业、回馈社会更有意义。
事实上,为了避免有人以慈善的名义逃税,美国对慈善基金的法律规定也很严格,比如,家庭慈善基金会每年必须拿出获利部分的5%用于慈善事业。“所以,我必须保证Enlight基金会持续增值。”
Enlight基金会的宗旨是教育和环保。“花钱也要费脑筋,我们慈善基金会一年要花100万~200万美元。”段永平说,基金会未来重点会在中国,但他可能考虑通过美国成熟的慈善组织,在中国开展捐赠事业。
“因为如果我自己来跟踪,这样运作会比较辛苦。如果通过美国一些成熟的慈善基金会来操作,相对简单一点,而且我也更容量获得认可。”段永平说。
45岁的段永平至今仍是步步高的董事长,但他基本只充当顾问的角色,不过问具体事务。现在他的大部分时间在美国的家里陪两个孩子,“慈善是我的工作,投资是我的爱好。反正,我们慢慢捐吧。”
段永平“午餐竞标”和中国富人价值观
不久的某日,纽约曼哈顿牛排馆 SmithW ollensky
将迎来两位重量级食客,为此,该牛排馆捐了一万美元给葛莱德基金会以表达自己的敬意和善心。因为葛莱德是一家非营利慈善机构,是专门帮助贫困和无家可归者的基金组织。
这两位客人是谁呢?他们一个是全球首富之一美国沃伦巴菲特,另一个则是中国步步高电器的董事长、如今的投资家段永平。巴菲特号称“股神”,凡做投资或炒股的人无人不晓,而段永平淡出制造业江湖多年,基本是“隐居”美国。
就是这两位赚钱高手,最近的手笔都令人咋舌。巴菲特捐赠370多亿美元,其中大部分给盖茨基金会做慈善,引来好评如潮;而段永平敬献62万美元给葛莱德基金会赢得一餐豪华午宴,为的却是“请教”和“谢谢”巴菲特。虽然也为慈善作了贡献,但镁光灯下,有些人认为其中存在境界的高下。
连我的老父亲都说:“疯了,有钱还不如捐给失学儿童1
事实上,父亲随意的一句评语在国内是很有代表性的。盖因贫富写实在当前的中国又有了部分市场,基尼系数的居高不下便能说明这一差距的客观存在。就边远山区、西北荒漠不论,即便是在京城,人们也随处可见反差巨大的贫富人群;单从幼儿园的收费看,便是从300元/月到3000元/月不等的“阶梯排列”的。
贫富差距的积累以及“弱势群体”进一步边缘化的事实,让贫富人群之间的隔膜越来越深。加之在教育、住房、医疗等关系国计民生领域的改革存在一些问题,更让处于弱势的普通民众、下岗职工、进城民工等有了越来越大的被剥夺感和危机感。
此时,富人摆阔,媒体曝光得越多,“穷人”的感情反弹便越大。面对近在眼前的“豪宅大厦”,居住在“筒子楼”的人们难免有挫折感,这是现实,也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而段永平的“私人行为”之所以“无端”挨骂,应是在此基础上“浇了点油”而已。
巧的是,这次巨款午餐正好发生在一些经济学家“挑逗”大众感情的当口。有经济学家声称,“群众不明白谁是真正代表他们利益的人”,主张要“敢于”向群众说“不”;还有人扬言“经济学者不一定要替老百姓说话”,要“理性理性再理性”地去“求真”。
问题是,“理性”、“求真”若是用在了自然科学研究上,别人也不会说什么,万有引力定律、量子力学、相对论以及哥德巴赫猜想,的确是老百姓不明白的,但这并不影响牛顿、爱因斯坦和陈景润的伟大。但经济学家搞的本不是可用实验证实的自然科学,“经世致用”的经济学理论也没有搞出名堂,倒是坐在了这机构、那券商的“首席专家”、“特聘顾问”、“独立董事”位子上,开洋车、住豪宅,享受着巨额收入……
其实,你“享受”也便“享受”吧,可偏偏要“不服”,试图让“不替老百姓说话”成为舆论的主流。于是,便有了质疑甚至非理性谩骂,也有了国人对中国命运的深刻反思。
尽管确实有些“无辜”,声称“80%”在家看孩子的“美国居民”段永平也便难逃讨伐了。谁让你为了满足“一己之欲”花费几百万元和巴菲特吃一顿午餐呢?谁让你吃饭的埋单费捐给了美国的“贫困及无家可归者”呢?殊不知,你的祖国中国,还有千千万万“贫困及无家可归者”急需你的“慈善”呢?
作为一个特设的“饭局”,美国富人巴菲特的“午餐捐赠”和中国富人段永平的“午餐竞标”,折射出了两国和两国富人在发展、思维和公益心等整体上的差距。这不是短期可弥补的,也带有东西方差距的一些特征。但是,社会的教育机制、约束机制显然不应以此为理由放松对中国富人的“改造”,因为在市场经济社会里,正是他们,在引导绝大多数人的价值观。本报记者王珍发自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