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作孚与北川铁路 【巴渝方舆】巴蜀第一路——北川铁路
(民国四川地形图上的北川铁路一段>创战图地图库供图)
北川铁路是一条简易铁路,位于重庆市北碚区以东嘉陵江北岸,南起白庙子,北至大田坎,全长16.5公里,是一条以煤炭运输为主,兼代客货运的窄轨铁路火车专线。由于当时该铁路横跨江北县与合川县,故名北川铁路,他是四川兴建的第一条铁路,被誉为四川铁路的鼻祖。
重庆是中国西南部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不仅煤炭蕴藏丰富,而且开采历史悠久,至迟在宋代前后重庆就出现了采煤业。南桐、天府和北碚的文星场、戴家沟一带,在清代即为四川省重要的产煤区。当时全部原煤均靠人力运至嘉陵江边黄桷镇上船,再水运至重庆、合川等地销售。那时,从文星场至黄桷镇河边,翻山越岭数十里石板路上挑夫赤足裸背,摩肩接踵,不绝于途。由于依靠人力运输,致使运输费用高达总成本的60%左右。
北川铁路的发起人是江北县知名人士唐建章。他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后留学美国,1913年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电机系、哈佛大学机械系,或硕士学位、工程师资格。回渝后任川东联立甲种工业学校校长。他深感落后的交通状况不利于煤炭业的发展,于1925年初,联络江北、合川士绅文化成、唐凤来、张芝耘、李云根等,倡议沿着华蓥山西侧的西山煤厂修筑轻便铁路,用火力运输替代人力,以促进沿线煤炭业发展,筹组北川民营铁路公司,由唐建章任董事长。
筹备组聘请了工程师刘杰(又名刘竞之)负责勘测任务,同年10月全线勘定完毕,经核算筹建费用约为24.5万两,而发起人仅筹银5万两,致使铁路因资金短缺迟迟无法开工。
(卢作孚先生)
1927年,唐建章邀请江巴璧合峡防团务局局长、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卢作孚参与修建北川铁路,卢作孚欣然同意。民生公司第一次向北川铁路投资5000元,加上当地和重庆的一些实业人士的相应,共集资4138万元,于1928年初新组建了“北川民业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并聘请丹麦铁路设计专家,原中国胶济铁路总工程师宁尔慈为北川铁路总工程师,负责勘察设计。
(北川铁路总工程师宁尔慈>以下所有黑白照片转载自51yyq博客)
1928年11月6日,北川铁路水岚垭至土地垭8.7公里的第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历时一年,于1929年11月6日通车营业,至此巴蜀大地第一次想起了火车的汽笛声。1930年秋,又开工修建了由水岚垭至白庙子和土地垭至戴家沟两段总长4公里的北川铁路二期工程,1931年5月完工通车。
1933年6月至1934年3月底,完成了戴家沟至大田坎和白庙子码头重力绞车下煤轨道的北川铁路第三期工程,4月举行了通车典礼,至此全长16.5公里的北川铁路全线通车。
(北川铁路简易线路图>图片转载自渝江唱晚)
北川铁路轨距750毫米,从起点站到终点站白庙子共设11个站,有35-110马力蒸汽机车8台,5吨自动卸煤车厢118辆,客、货、水车厢14辆,绞车1台,卸煤桥4座,以及其他附属设备。全线通车当年日运煤400吨,盈利17900元,后日运煤逐步上升到900吨。
(以下为民国23年参谋本部陆地测量总局测制四川1:100000地形图“小沔溪”与“巴縣(重慶)”幅,北川铁路横跨这两幅图。可查看清晰大图)
(以下为民国四川地形图北川铁路细节>创界山战部渡的图书馆地图库供图)
(北川铁路北部终点站戴家沟一带,但仔细看下图就会发现北川铁路还有延伸可能,或许北川铁路还有个“北延段”至三汇场)
1933年6月,北川铁路部分通车后,卢作孚邀请文星场、戴家沟沿线一带五个较大煤场,合并成立了天府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1933年3月北川民业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召开股东大会,通过了“路矿合一”的决议。
5月1日,天府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北川民业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和中福公司合并,成立官商合营、路矿合一的天府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卢作孚任董事长,北川民业铁路正式改名“天府专用铁路”。北川铁路的建成通车使天府煤矿运煤成本大大降低,使公司增加了竞争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城乡物资的交流。
抗战爆发后,陪都重庆成为大后方,1943年,随着抗战前线军需消耗与需求不断增加,重庆各大兵工厂、钢铁厂等加紧扩大生产,用煤量激增。以天府煤矿为主的嘉陵江矿区供应重庆各处燃煤已占到60%以上,充当龙头的天府煤矿实行“增产增运工程计划”,北川铁路日运煤量从900吨增至1500吨。
(天府煤矿自制机车)
1943年10月,天府煤矿机修厂用国产部件自制81千瓦蒸汽机车交付使用,这被当时国民政府经济部长翁文灏称之为“开创了新中国机器制造之先猷”,并增加5吨煤车48节。抗战时期1938年-1945年,北川铁路共运煤220余万吨,为支援生产与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白庙子的“冷绞车”送煤,从大田坎过来的煤车最先是直接卸在水岚垭,因为白庙子上面的绞车站还没有修好,同时从水岚垭到绞车站的铁路也没有修好,在这之前存放在水岚垭的煤炭就靠人力挑和骡子驮的方式送到下面白庙子码头上船,直到1931年5月水岚垭至白庙子的铁路修好之后,这一传统的方式才有所改观。
从大田坎过来的煤炭直接送往白庙子绞车站从巨大的梭槽将煤炭倾放到煤坪,然后再用绞车钢缆利用惯性将装好的煤炭斗通过铺设的绞车轨道送往白庙子水码头,不过在绞车站也有用人力直接往码头挑的,人力和绞车两者并用。
所谓“冷绞车”,是不需电力或其他能源驱动,直接在高处利用惯性往下放重车。装满煤炭的铁斗重车在下行时,就会带动空车上行,如此反复利用力学原理。——节选自天涯华夏老骚棒)
(白庙子绞车遗迹>图片来自渝江晚唱)
重庆解放后,北川铁路继续发挥作用,以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对北川铁路进行过大规模的改造。从1962年起,天府矿区戴家沟以上煤矿相继关闭,北川铁路戴家沟至大田坎线开始拆除。至1968年,随着天府煤矿新井建成,北川铁路全线拆除,完成了39年历史使命。这条被誉为巴蜀铁路“鼻祖”的北川铁路,39年来为发展重庆经济,支援抗战和现代化建设的贡献,也将彪炳史册。
今日的北川铁路白庙子地区(图片来自天涯渝江唱晚的踏勘)
(上下两图,北川铁路残存路基)
(白庙子地区) (白庙子老街) (↑白庙子车站) (↑白庙子缆车遗迹) (↑白庙子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