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昌纪念馆 高君宇故居纪念馆简介

2017-07-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25年1月,高君宇在上海参加中共四大返回北京途中受周恩来委托特地到天津看望邓颖超并带去周恩来的信,成了周恩来与邓颖超结合的"红娘".1925年3月,随孙中山北上筹备并促成国民会议,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于北京.高君字生前曾在自己的照片上写下这样的自题诗:"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死后他的女友石评梅把它刻在北京陶然亭高君宇的墓碑上.不久评梅女士在悲痛中死去,葬于君宇墓旁,这就是著名的陶然亭"高石之墓".高君宇.

1925年1月,高君宇在上海参加中共四大返回北京途中受周恩来委托特地到天津看望邓颖超并带去周恩来的信,成了周恩来与邓颖超结合的“红娘”。1925年3月,随孙中山北上筹备并促成国民会议,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于北京。

高君字生前曾在自己的照片上写下这样的自题诗:“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死后他的女友石评梅把它刻在北京陶然亭高君宇的墓碑上。不久评梅女士在悲痛中死去,葬于君宇墓旁,这就是著名的陶然亭“高石之墓”。

高君宇、石评梅洁玉般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为佳话。 高君宇的故乡峰岭底村座落在汾河上游,距太原市城区131公里,距娄烦县城20余公里,太宁公路从村旁通过。村东是海拔1378米的峰岭山,山顶烽火台至今巍峨挺立,因村居山麓,故名烽岭底,后人习称峰岭底村。

故居座落在村东被称作“高家崖”的一条小沟中,依山而建,座北朝南,以砖砌窑洞为主,有窑房70余间,被称为“高家大院”。

大院始建于清末咸丰年间高君宇曾祖时,除住宅外,还有药店、油坊、粉坊、酿酒等作坊和菜园、小花园。整个大院又分为东上院、东下院、中院、西院和西园子五座院落,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400平方米。

东上院和东下院以长工住宅和作坊为主。 高君宇小时候经常跑到这里听老长工讲述梁山泊好汉、李闯王和太平天国的故事。中院分上下二层,下层东西两侧原有厢房,北向有一排整洁的五孔窑洞,东侧第一孔内设砖砌楼梯可达二层平台。

其余四孔原为管家、伙计们的住宅和帐房、药店等贸易场所。二层平台上,东西有厢房,正房四孔窑洞前有木构卷棚式的出檐,是当时君宇父母亲和兄妹们的住房。君宇诞生在从西往东的第四窑洞内。另外还有西园子、菜园和小花园。

高家大院历经百年的沧桑变化,已经失去了原貌,所有房窑大部分已砖凋瓦裂,有的已经坍塌损毁。1995年,为迎接高君宇诞生100周年,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正式立项修复高君宇故居。

修复开放的“高君宇故居”是原“高家大院”的中院。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院门上悬挂着由彭真同志题写的“高君宇故居纪念馆”木质牌匾。 进入院门,2米多高的高君宇铜像巍然屹立在人们的眼前,再现了当年他为共产主义事业奔走呼号的情景。

下院窑洞,除西侧一孔用于工作人员办公外,在窑壁上悬挂着彭真、薄一波、许德珩等同志的题词。彭真的题词是:“高君宇同志是山西省共产主义启蒙运动的先驱和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太原的共产党共(社)青团是在他的联系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他毕生为共产主义事业艰苦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薄一波同志的题词是“革命先驱”;许德珩同志的题词是:“革命先驱,青年楷模。

”其余三孔窑内全部悬挂着介绍高君宇生平事迹和进行革命活动的照片镜框和文物展柜。

照片共100余幅,展柜共20余个。 展览共分为十一个部分:(一)英雄自古出少年;(二)五四运动的健将;(三)神州大地播火手;(四)中共早期领导人;(五)工人运动的领袖;(六)国共合作呕心血;(七)山西党团创建者;(八)情系周邓当“红娘”;(九)彗星迅忽英年逝;(十)洁玉爱情万古传;(十一)故乡人民的业绩。

上院四孔窑洞的前廊卷棚焕然一新,金碧辉煌。

每孔窑前分别挂着高君宇父母亲、大哥高俊德、三弟高全德居室和高君宇婚后居室的小牌匾。 窖内陈列着高家当年的家具、灶具、用品等文物及复制品共112件。窑内还分别悬挂着高君宇父亲高配天、母亲赵娥则、妹妹高志娴、大哥高俊德的照片以及三弟高全德全家、四弟高宣德全家和高君宇继子高培存全家的照片。

在其父母亲的居室内还悬挂着高家历代家世表。 高君宇故居纪念馆已成为对广大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