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胡友林 [迎党代会领导访谈]访景德镇市民政局局长胡友林
景德镇在线讯(晚报记者殷志斌/文张敏/图)见微知著,滴水映辉。过去的五年,尤其是近一年来,对于瓷都百姓而言意味着诸多改变:城乡低保水平稳居全省前列,敬老院“四化”建设逐步推进,精准扶贫惠及更多群众……这些温暖而实实在在的变化,关乎民生改善和百姓福祉,也折射出瓷都民政事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近日,记者采访了市民政局局长胡友林,听他来说一说这五年的瓷都民政的悄然变化。
城乡低保:提升福祉政策关爱到位
“2016年,我市城乡低保标准达到每月500元和300元,分别比2011年提高92.3%和172.3%;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达到365元和300元,分别比2011年提高128.1%和172.7%。”市民政局局长胡友林告诉记者,截止到目前,我市城乡低保人员达90780人, “我们开展专项整治,就是对‘阳光低保’的一种保障,杜绝人情保、错保。”
他介绍,从今年8月开始,市委市政府对城镇“三无”人员和孤儿给予政策保障:城镇“三无”和孤儿集中供养以及分散供养全失能保障标准每人每月1400元;分散供养半失能保障标准每人每月1100元;城镇“三无”能自理和孤儿分散供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800元。
“一枝一叶总关情”,胡友林说,这些福祉的提升,都反映了市委市政府对百姓的关爱。
养老:探索新型养老模式
“我市建成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的社区有20余个,其中珠山区有560多户老人安装了‘一键通’爱心呼叫公共服务电话。”谈及养老话题,胡友林如数家珍,细细道来,“自2013年以来,对全市32所农村敬老实施改造提升工程,打造22所国家标准星级敬老院,建立了72个颐养中心和居家养老点。”
胡友林说,在民政部门的有力推动下,敬老院推行“庭院园林化、设施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亲情化”的“四化”建设,成为我市探索新型农村五保养老模式的一种崭新的尝试。
社区建设:高位推动逐步配套完善
“近一年来,市委、市政府特别重视社区建设,高位推动,精心谋划,提供了强有力支持,积极打造‘标准化要求、有形化建设、项目化推进、系列化开展’的景德镇社区建设模式。”胡友林说,我市投入资金改善全市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市主城区社区服务场所面积都达200平方米以上,“推进社区标准化建设,社区办公场所按“1 6 X”的模式完善内部功能配置。”
目前,我市财政部门每年安排每个社区工作经费达8万元,社区结对共建单位把支持社区建设纳入年初单位预算,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投入不少于5万元,市财政资金、市党建资金、市民政福彩公益金以及县市区财政资金整合使用,为深入推进社区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精准扶贫:完善识别体系兜底保障
胡友林介绍,在市级层面,我市协调成立了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并建立了定期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走百村、进千户、访万人”大调查活动,对扶贫对象重新精准识别,逐步完善精准识别动态管理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066户,其中,5003名“红卡户”由政府兜底保障,对建档立卡户,因户施策,积极落实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安居扶贫等20项专项扶贫措施,按照市委书记钟志生强调的“做好扶贫工作关键在精准,要害是解决问题,核心是做实工作,带着感情去落实责任”,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
区划调整:行政区划改革水平显著提升
“‘十二五’期间,我市民政部门顺利完成了涉及4个县(市、区)6个乡镇(街道)26个村(社区)5万余人的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探索出了‘一张图、两移交、三不变、四带走’的‘划江而治’景德镇模式。”胡友林不无感慨地说,此次改革切实保障了群众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回应了社会期盼,顺应了民心民意,成为了推动景德镇民生建设的加速器。
双拥工作:织就“瓷都双拥网络”“我市深入开展了‘双拥在基层’活动,全市共建立742个基层拥军服务组织,市女企业家拥军协会和市民营企业家在各自企业内建立拥军服务小组128个,并认真做好退伍士兵安置培训工作,全市共接收退役(复员)士兵670人。”谈及双拥工作,胡友林感慨良多,“我市民政部门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实属不易,我们还组建了‘瓷都双拥网络’,并于5月底全面上线。
胡友林称,我市民政事业改革发展近五年来成绩不俗,以“民生保障、社区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和“脱贫攻坚”为主要内容的“3 1”重点工作正在有序地推进,相信我市民政事业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