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网王婕 人民日报人民网王来文访谈录

2017-10-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主持人]:各位网友,下午好!欢迎收看人民艺术家访谈,今天我们很荣幸请到了中国美协理事,福建省美协副主席,著名花鸟画家王来文老师,王老师1991年他以第一名成绩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近年来致力于水墨写意花鸟的探索与研究,精于用墨,五色具备,其花鸟画笔墨灵动.雅俗共赏,情溢其中,给人一种雅逸而又厚重之感,细细读来,情趣盎然,余韵不断.王老师您好,请您跟网友打个招呼.[王来文]:各位网友,大家好![主持人]:我们知道王老师来自闽南一个山清水秀的农村,这里哺育了您,也给了您美好的童年.这与您取紫藤

[主持人]:各位网友,下午好!欢迎收看人民艺术家访谈,今天我们很荣幸请到了中国美协理事,福建省美协副主席,著名花鸟画家王来文老师,王老师1991年他以第一名成绩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近年来致力于水墨写意花鸟的探索与研究,精于用墨,五色具备,其花鸟画笔墨灵动、雅俗共赏,情溢其中,给人一种雅逸而又厚重之感,细细读来,情趣盎然,余韵不断。王老师您好,请您跟网友打个招呼。

[王来文]: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我们知道王老师来自闽南一个山清水秀的农村,这里哺育了您,也给了您美好的童年。这与您取紫藤和荷花为材是否有关,请您给我们具体回忆一下您的家乡。

[王来文]:谢谢主持人。我的家乡可以说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它是在福建漳州,我是在漳州市漳浦县,也就是明末清初大学者、书法大家黄道周的故乡,我的家乡是花果之乡。如果讲起我的故乡对我的影响的话有两方面是蛮深的,一方面是美丽的自然风光,因为它是花果之乡,对于我选择从事花鸟画研究与探索起着先天之中一种力量的影响,因从小就有这种感情的浸润在里头。

第二方面,我们那个地方有书画传统的积累,自从黄道周之后,我们那边的书画传统非常好,有着良好的社会基础和文化氛围。

在这种氛围中长大,这个影响是不言而喻自小就有。至于说选择紫藤跟荷花,除了我刚才讲的从小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以外,另外一个我把它作为我水墨语言的探索对象和探索的题材。

近当代很多大家会把某一题材、对象做为他们终身探索水墨语言突破的重要载体,如黄胄的驴、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这是很好的艺术创作方法。而我把这种自小就熟悉的题材做为水墨探索的对象,有这方面主观性的选择。另外,藤与荷花的文化象征意义,如藤的坚忍,荷花的高洁,与我的文化审美感知一致,这也是选择这二种题材的另一个原因。

[主持人]:自然美丽的环境激发了您很大的艺术热情。

[王来文]:对,一出生走出来看的就是荷花,就是紫藤,就是花草,自然而然对这个题材有一种亲近感,因为从小看着它,与它们亲近,从小对它们的物性、物态、物情更了解,在我的脑里已经是人格化了的花鸟题材,表现它更容易抒发我们的感情。

[主持人]:王老师,福建师大美术系培养了很多优秀的美术人才,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范迪安馆长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请您跟我们具体谈谈,在福建师大这四年的大学生涯,对您的艺术有什么影响?

[王来文]:范迪安馆长是我非常尊重的一个师长,是我们福建省美术界非常尊敬的艺术家,这是我们省、母校很值得骄傲的,也是我们作为学生辈学习的榜样,他对我们福建的美术特别关心,给予很大的帮助和支持。我的母校也不简单,能培育出像范迪安馆长这样的优秀人才出来。

从母校毕业虽已这么多年,但对母校的感情其实是很深的。大学四年对我从事现在的工作,不管是组织工作还是艺术创作应该说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第一个影响,四年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基础就象是先天的母奶一样,十分重要,至于说毕业后的艺术探索和摸索那是后话,那是毕业以后每个人都需要不断探索前进。

但是基础是母校打下来的,而且是不可剥离的。当时,我们在校的时候,我们系里学风特别好,老师队伍也强,师生之间感情很深,哪怕我现在毕业这么多年,我跟我母校的老师都有很密切的来往,我现在也是我们美术学院的硕士生导师。

我们师生感情很深,他们言传身教,给我们打下来很好的艺术基础,是我们毕业以后从事艺术创作一个很重要的基石。

第二个影响,大学时代对我影响的另外一面,就是学习的能力、方法,尤其为人处事的道德规范,包括社会能力的锻炼,这些方面对我毕业之后的工作影响也是蛮大的。因为我在读书的时候,一个我学习比较刻苦,学习一直比较优秀,掌握了比较好的学习的方法、能力。

第二个,我当班长,当学生会主席。组织能力,社会协调能力锻炼较大。所以,有了这些经历之后,对自己道德规范的要求,对自己能力的各种锻炼,也是对我现在做组织工作艺术创作确实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所以,大学四年虽然很短,离开母校也这么久了,但是我对母校一直充满着一种感情,充满着感恩,充满着感谢,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情越来越明显。

[主持人]:因为那四年您学到了人生最宝贵的财富。王老师您是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您作为福建美术界的领军人物,请您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福建美术界当今的现状是如何的?

[王来文]:刚才主持人夸奖我了,实际上我不能叫领军人物,我只是美术界的一个组织者,或者说组织工作的主持人而已。福建美术在全国,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讲,因为我们所处地域环境的问题,有的确实还需要努力。但是我们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福建的美术,特别是近几年来,有老艺术家的带领,中青年艺术家的努力、推动,青年艺术家不断跟上,老中青三梯队自身不断奋进,可以说福建美术这几年有很大的突破。

尤其近几年以来,我们省委、省政府对福建的美术事业是非常重视,尤其这几年提出海西经济区建设以来,对福建美术带来很多机遇,一个是组织上的重视,党委、政府对美术事业很重视,第二个是财力上的支持。

这几年,我们在做组织工作和对外交流当中,也看到我们的优势,同时也看到我们的不足,如果讲我们福建的优势有哪几条,有一个我们是比较明显的,就是福建的漆画创作。

福建的漆画一是传统积淀很深,二是我们的队伍整体看比较庞大队伍的面宽,而且队伍的结构比较合理齐全,老中青都有,也都有很好的各个年龄段的学术领军人。

这几年漆画的创作,学术水平提高也很快,它跟我们全国的漆画创作一样,同步在前进,这是我们省在美术创作里头比较有特色的,也是比较有明显优势项目。另一方面,福建的花鸟画,尤其是工笔画,近几年应该算是比较突出的,这几年在全国的一些工笔画、花鸟画、中国画大展当中,从获奖情况来看,是比较突出的我们福建这方面的人才也好,作品也好,不断受到大家的肯定。

当然,其它的美术画种也在不断推进,美术界同仁也在不断努力,都在共同推进,也都在进步当中。

我们福建的美术对外也需要像人民日报、人民网等权威性重要媒体关注我们,宣传我们。尤其是我们这几年海西经济区建设的提出,对福建美术肯定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所以我们更需要像人民网和人民日报等权威性的大媒体多给我们支持和宣传。

[主持人]:谢谢王老师,刚才我们对王老师早期的艺术历程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现在我们想谈谈您的作品。您的墨荷笔灵墨动,给人一种神清气爽之感,画面简约却又不乏厚重,我们从您的作品中,品读到您对八大山人的笔墨理解、吸收和运用,请给我们谈谈您对八大笔墨语言的理解,以及您是如何将它运用到您的作品中的?

[王来文]:我们历史上的花鸟画大家里头,我最崇拜最佩服的,或者说我一直在学习的一个是恽南田,一个是八大山人,我临摹过他们的不少作品,当然象近现代的,如齐白石、潘天寿也都是我比较崇拜的大家。八大山人对我的艺术创作确实有影响:从技术层面上来讲,一是八大山人的笔墨本身对我的影响,他的这种艺术语言本身对我的影响,因为八大山人本身笔墨的力量,笔墨结构的独特魅力,画面简约而又丰富,柔美,但当中又蕴含着一种柔里带刚的力量,我特别喜欢,特别钟情它的这种笔墨语言,笔墨结构。

另外一方面,八大山人笔墨本身就体现出了八大山人本人的人格精神,而且体现的充分、完满,可以说是艺术品格与人格精神高度和谐一致。这条艺术规律对我的影响很大,也就是说笔墨本身很重要,笔墨体现出来的精神更重要,笔墨应体现出艺术家个人的个性,这个性包括他的道德规范、人格修养与人格精神、人生境界,包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

而这些,在八大山人笔墨里面体现的极为充足,他是由道入佛,又由佛返道,又是皇家后裔,他的这种特殊身世,使得他的笔墨确实体现他很明显的个性精神。

从八大山人的作品里面很明显看出来,他的作品有先天性的宫廷贵气之外,后天养出来的气息,是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度。

我很欣赏八大山人笔墨本身的美感、语言,更欣赏他笔墨语言透析出来的一种精神意蕴,这些对我有很大帮助。我想作为一个从事中国传统艺术探索与研究的艺术家,应如潘天寿讲的:中国画实际上是文中之文,需要艺术家本身多方位的整体素养。这也是我们中国传统国画中最为本质的艺术特质,也是西方艺术难以企及的境界。这也是与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体性是一致的。

[主持人]:其实中国画最讲究的是精神,笔墨精神。我刚才谈到了您的紫藤和墨荷,我们深深感受到您对生活、人生的思考,仿佛是在跟我们诉说您无限衷情。应该说您的作品看似雅逸清新,其实蕴含很深的哲理。我们感受到您的睿智和激情,而您外表却儒雅有加,这种反差较大,请跟我们谈谈其原因?

[王来文]:谢谢主持人的夸奖。我对艺术特别喜欢,随着人生阅历的不断丰富,加以视野的开阔,读书带来的积累,我也感觉到,第一,从事中国画创作掌握和熟悉传统的文化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画不仅仅是很单纯的一门艺术,它跟中国文化的一体性不可分割,中国文化很特殊的一面就是在它的一体性,也就是说中国所有艺术门类里头都离不开中国文化传统的精神,这种文化的精神,主体是儒、道、释的主体精神,这种哲理性,有意无意当中都在我们的作品里头必然包含着,这就是我们几千年来,为什么中国文化长生不息的原因,我们的国画也脱离不开中国文化的这种核心精神,所以,在中国画艺术探讨当中,对文化本身的这种追求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第二,因为这几年工作的关系,现在我的生活,其实是一直生活在艺术空间里头,也就是我现在的个人创作是艺术,我的工作也是跟艺术有关的,所以我现在想的、做的,说的都是跟艺术相关的。

我想我们作为一个组织者,作为画家是个体身份,我的第一身份是作为一个美术工作的组织者,也是作为国家的工作人员的身份,需要一定的责任,需要一定的主动精神,跟我们的团队一起为美术事业尽量多做些工作,所以就需要一定的主动精神跟责任与担当精神。

个人来讲,我确实从工作当中也学到很多东西,跟全国艺术界同仁的交流当中,也丰富了很多知识,从我目前的生活状态来讲,生活就是艺术,艺术也就是我的生活,我想的、说的、做的,整个心思转的,就是如何把艺术的工作做好,如何把自己的画画好,就我目前的生活状态来讲,艺术生活状态实际上就是我的生命状态。

[主持人]:是一个生命状态的如实反映。

[王来文]:是的,我对文化从小就比较热爱,热爱就会有激情,有激情就会投入。我想一个不管是从事何种艺术创作,还是需要这种状态。当然,有激情同时也需要一定的理智。

[主持人]:我觉得您说的非常好,小我当随大时代,因为艺术家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个分子,不仅仅应该体现的只是艺术价值,我们还应该体现我们的社会价值。

[王来文]:特别是现在的这个时代,现在这个伟大的时代,给艺术家带来不管生活环境、创作环境都是无比优越的,也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创作资源。我们本身作为一个组织者,更不应该躲进小屋,需要一定的付出精神,尽量把你所承担的工作尽最大的努力做好,能够替这个事业,替大家多构筑一些平台,所以艺术既需要个体,同时也需要共体。

[主持人]:王老师,常言道:笔墨传情。在这喧嚣烦杂的物欲世界里,您的紫藤和墨荷给人一股清新、与世无争的文人雅士之风,令人耳目一新!同时,您又有一种禅境,引人深思。您试图通过这些作品,跟我们传达一种什么观念?

[王来文]:我想一个画面,一件艺术家作品的气息,画面透露出来的格调、韵味、意境、意蕴,都是跟艺术家个体的修养、涵养,包括对文化的理解是离不开的。我从小特别喜欢中国传统的文化,包括我读书的时候都是这样,更喜欢读古文,在艺术创作里头,或者在读传统文化过程当中,我更欣赏、更追求高格调的气息,我想也许这种自身的文化本体的影响和文化品味的追求有意无意的也就在作品中透视出来。

我的艺术追求更多基本上按照传统的中国画的一些规范进行创作。

这里头,包括追求文人气,书卷气。当然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加上自身长期担任组织者角色,胸怀比较包容、宽阔,画面也会有一种大气,柔里带刚的阳刚之气。另外,跟环境接触也有关系,因为在福建,福建的佛教、道教文化是比较繁荣的,也是程朱理学的发源地,我跟佛家、道家蛮有缘的,我们福建省佛界的一些法师、方丈,包括道家的一些高士,都是我的私人朋友,在交往的过程当中,也就有意无意受到熏陶。

对佛家、道家的一些文化加深了理解,可能慢慢慢慢在艺术追求当中,把这种思想融在里头。

当然,在创作中,对道家的空灵、佛家的禅境的向往也是一种主观的艺术追求。另外所处的创作心态也是有影响的,我创作的心态是比较平和。

尽管说我目前参加全国性的一些学术展览不少,作品在艺术市场上也比较不错。但我画画从来不考虑获奖、卖画之类的想法,很单纯,只想画好。另外从个人的追求来讲,古人讲: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墨者无情。笔墨本身透析的,实际上是艺术家本身的综合的情感、修养、涵养,或者说你给大家传达的是怎么样一种精神境界,是通过笔墨透现的,作为艺术家应有自己的艺术思想、艺术理念和艺术见解和艺术追求。

作品才能有自己的语言、风貌。当然我现在还属于在追求过程当中,还不成熟,但是我会尽量努力,按我们中国文化核心的精神来追求我所钟爱的国画艺术。

[主持人]:王老师很谦虚。您带来几幅作品能给我们网友展示一下吗?

[王来文]:好,我今天带了一幅墨荷,展示给各位网友看一下,请各位网友多多批评。这是我画的一幅荷花。

[主持人]:笔墨非常清晰,非常厚重。

[王来文]:谢谢,请各位网友多多批评。

[主持人]:而且您的墨荷用笔非常老辣。

[王来文]:还谈不上。

[主持人]:我看您的作品,我就觉得您的书法功底很深厚,因为我了解,书法先写好,然后才能把笔墨更好地表达出来。

[王来文]:我们经常讲书画同源,这句话是艺术史不断发展当中提出来的,同时也是创作规律当中总结出来的,从中透视出中国绘画,尤其是中国文人画中书与画之间的内在关系。如果讲书法跟国画,实际上我是先学书法后学国画,我跟国画、书法蛮有缘分的。

我在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写颜真卿,写唐人写经的小楷,一直在写楷书。到了中学、大学,开始写隶书,从《张骞碑》、《衡方碑》、《孙夫人碑》、《好大王碑》等一直长期写下来。

这几年我花在行书上的时间多一点,行书基本上是"二王"跟米芾、苏东坡这一路的,我比较崇尚古典美的书法精神,所以都浸染在宋以前的书法精品中。真正学国画,是我到了大学以后才开始的,所以学书法在前,学国画在后。

我对绘画的追求,某种程度上跟书法的追求有一致性,因为我比较追求古典美,书法本身的格调,书法本身的高雅气息,都是我比较注重的。学书法,确实对中国画笔墨的理解很有帮助,因为没有书法的功底,中国画肯定很难有高度,尤其是从事传统的文人画创作;另外,中国画是一种意象造型,实际上就是靠线条,靠线条的结构组合来完成意象的表现,所以线条的质量往往透露着画家自身对传统艺术的理解、修养,几根线条基本就能体现出艺术家的综合素质。

我们对书法、对笔墨的理解不仅仅体现在笔墨本身表象,而是通过书法来理解中国的意象造型,在这点上它是一致的。

[主持人]:王老师,您的书法作品能不能跟我们展示一下?

[王来文]:好,我今天刚好带来一张书法,请各位网友多多批评,这是我写的行书"空山灵雨"比较优美的句子,"空山灵雨"如果从做对联的角度,它对的就是"流水行云",它们可以组合成一个对子。

[主持人]:王老师真是诗、书、画均精。

[王来文]:不敢当。都还是在学习当中,这是我对书画的一种理解,也是我的追求,当然目前我还不是很成熟,还需要不断完善,不断补充,所以,也借助你们这个平台,能够跟全国艺术界的同仁多交流。

[主持人]:王老师这种永远学习的状态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好,谢谢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