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民民法典 王利明:民法典像宪法一样重要
新华网北京10月29日新媒体专电(记者高洁 涂铭)《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纂民法典。那么,如何定义民法典?编纂民法典为何在此时提出?对于普通人来说,编纂民法典的决定又意味着什么?
对此,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利明,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成等权威民法学专家,他们将对广大网友关心的问题一一解答。
【什么是民法典?】
王利明:顾名思义,民法典一般是指在采用成文法的国家中,用以规范平等主体之间司法关系的法典。民法典又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更是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19世纪初的《法国民法典》和20世纪初的《德国民法典》,都曾是世界民法发展史上的重要成果。
【为什么要修民法典?】
王成:民法典如宪法一样重要。那么可能有人就要问,既然这么重要,为何现在才编纂呢?其实以前我们有相关的法律。打个比喻说,以前没有编纂民法典前,我们“变批发为零售”,很多法律法规早已单独存在,只是现在我们按照科学合理的民法典体系,对这些法律进行系统的整合,构建体系完整的民法典。
王利明:第一,民法典是法治现代化水平的标志,缺乏一部统一的民法典,不仅无法展示中国法治文明的水平与高度,还会妨碍民事法律制度的形式体系化和价值体系化水平;第二,法典化的灵魂在于体系性,民法典的制定可以促进民事立法形成完善有效的体系;第三,民法典可以保证法律解释的统一性和准确性,为法官裁判提供法律保障;第四,民法典为国家治理提供制度保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民法典有利于促进整个法律共同体的形成。
【民法典跟普通人有什么关系?】
王利明:一部优秀的民法典应当是一本公民权利的宣言。通过制定一部民法典来全面确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民事权利,确立现代社会的基本交往规则,不仅能够有效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而且有利于司法机关统一适用法律来平等地保护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
王成: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他每天的生活都和民法典息息相关。民法典主要包括两大块,与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保护密切相关。
【编纂民法典为何在此时公布?】
王利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民法典的编纂送来了“东风”,将有力推进我国民法典的编纂进程。我们国家曾经多次提出编纂制定民法典。只是当时的条件还不具备。
目前,民法典的编纂条件是成熟的。首先,我国目前已制定了民法通则、婚姻法、继承法、合同法、物权法等多部单行法,民事法律体系较为完备,民法典的主体部分已经基本完成;其次,我国法院系统民商事司法审判经验不断发展,民商事法官队伍的数量和素质有了空前提高,且积累了大量的司法审判经验;第三,我国民法典的理论研究成果丰硕,大批学者对民法典编纂进行了深入持久的研究,学界还形成了几部系统的建议稿,为制定民法典奠定了理论基础;第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政治体制改革和法制建设的巨大成就,为民法典的制定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最后,也是至为关键的一点,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的增强,学法、用法能力的不断提高,为民法典制定奠定了社会基础。
【编纂民法典有何意义?】
王利明:制订和颁布一部先进的、体系完整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法典,不仅能够真正从制度上保证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为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将为我国在21世纪的经济腾飞、文化的昌明、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如何编纂民法典?】
王利明: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纂民法典。下一步立法机关将按照这样的要求推进民法典的编纂工作,势必加速我国民法典的制定进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民法典的编纂关乎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必须慎重,要充分地听取民意,严谨科学地论证,不可单纯求快。
王成:按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有关规定,民法典属于民事的一个基本法,必须由全国人大来制定。进入立法程序后,原则上要审议三次经过表决后才正式公布,但是民法典非常重要,可能还要反复审议和修改。正式看到民法典的出台,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