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方振武 湖北省丹江口市武当山太和宫
武当山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犹如金铸玉琢的宝柱,拔地而起,鹤立众峰之上,有“一柱擎天”之美称。天柱峰上,依山峰的特有地势,有一座金碧辉煌的紫禁城,飞崖陡壁,十分险峻,著名的太和宫就在紫禁城南天门外。在天柱峰绝顶,是武当山的精华,被誉为稀世国宝的金殿。
站在金顶之上,远眺四方,一览众山小,72座奇峰峻岭,在雄伟起伏的山峦中,烘托出天柱峰的气势磅礡,天造地设出“七十二峰朝大顶”,万山来朝的奇观。加上主峰周围环绕的二十四洞涧跌珠扬波,雄险的三十六岩猿攀鹤栖,十一山洞云飘雾绕,三潭、九泉、十池、九井以及十石九台等景象奇观,构成一幅瑰丽多彩的天然画卷。
从朝天宫登天柱峰有两条路,一条是清朝修凿的,登百步梯,过分金岭,穿金童峰、玉女峰,这条路磴道曲折,较为缓坦。
另一条路是明朝修成,1983年复修的,须攀援百层岩,穿过数千石阶,经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进入朝圣门,直趋峰顶。沿途有文昌祠遗迹、尹喜修炼处、真武试剑石等景胜,虽路途艰险,但景致绝佳。
太和宫,又称大岳太和宫,位于紫禁城的南天门外,左右分别建有钟、鼓楼,循阶右下为皇经堂。
太和宫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当时有殿堂房舍510间,是一组规模宏大、布局精巧的建筑群。
明朝孙应鳌有《太和宫》一诗,描绘了这里层峦迭嶂,气象万千的瑰丽神奇景象:
天柱开金阙,虹染缀玉墀;
势雄中汉表,气浑太初时。
日月抵双壁,神灵肃万仪;
名山游历遍,谁似此山奇。
太和宫正殿供奉着真武大帝坐像,龛上有金童、玉女侍立两侧,龛下列侍邓伯文、杨戬、赵公明、温天君、马天君、水火二将军等神天尊像。殿门上有“大岳太和宫”横额,殿门左右有两块铜碑,一碑为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遣工部左侍郎陆述等祭祀碑;一碑为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赐进士第嘉议大夫督警院左副都御史丰城剑泉鄢懋卿书写的“敕建大岳太和山天柱峰第一境北天门外苍龙岭新建三界混真雷坛神像记。”
太和宫前有朝拜殿,周列石碑,有康熙皇帝敕“祝寿祈福文”、乾隆皇帝敕“豁免香税文”、道光皇帝敕“四楼轮换主持金顶文”等,还有1939年西北军将领方振武的诗刻《游天柱峰》碑。
朝拜殿两侧为钟鼓楼,钟楼上悬挂着一口巨型铜钟,高1.57米,直径1.43米,为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铸造,至今音质清彻,万山回应。
殿前有一座状似莲花的平台,称小莲峰,台上置一小铜殿,殿高2.9米,宽2.7米,进深2.6米,为元朝大德十二年(1307年)由湖北、河南等地的信徒损资铸造,为我国现存的时早一座铜殿,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这座元代的铜殿原安置在天柱峰上,明朝永乐十四年(1416年)移置于此,故又称展转殿、转运殿、转身殿。民间传说,环绕铜殿一圈,可转运得福。因此,转小铜殿已成为香客游人的一大趣事。
从朝拜殿右折下,便是皇经堂,清末民初复修,堂为三间,中悬“白玉京中”额,左悬“道济群生”,右悬“浮佑下民”,廊壁有“松鹤”图。堂的门楣、门窗浮雕道教故事,工艺精湛。殿中供奉的神像有三清、玉皇、真武、观音、吕洞宾、灵官等,塑造精美,形象生动。
皇经堂附近有天云楼、天鹤楼、天乙楼、天池楼等遗址。吊钟台上有口巨大铜钟,高1.7米,直径1.1米,双龙钮吊莲花式,上铸有铭文:“大明永乐十四年龙集丙申三月去日勒建大狱太和山青微宫。”
从皇经堂折上南天门,就到了紫禁城。紫禁城又称皇城,建于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城墙高3米,长达1500米,环绕天柱峰巅,由每块重达千斤的石块建筑在千仞危崖之上,墙上窄下宽,里看墙体向外倒,外望墙体向里斜,远眺如美丽的光围环绕金殿。城墙设四座天门,东、西、北三门面临绝壁,唯南天门可通金殿。
进入南天门,是灵官殿长廊,廊内有小巧玲珑的锡铸灵官殿,殿高1.5米,宽1米,内供灵官神像。在灵官殿右侧是明清时期的御制石碑6通。这些,都是武当山的珍贵文物。
出长廊攀登九连磴,九转而登165级石梯,就到了驰名中外的武当山金顶(金殿)。
金殿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面阔进深均为三间,高5.54米,面宽5.8米,进深4.2米,通体为铜铸鎏金。重檐迭脊,翼角飞空,殿脊饰有仙人、龙、凤、鱼、马、狮等塑像。额枋雕铸流云、旋子第图案,线条流畅柔和。金殿所有的铜构件,完全按照土木工程结构插榫安装,焊接鎏金而成,结构非常精巧。金殿是在北京分件铸,然后军到武当山上焊接而成的,山上发现的铜渣不过是焊接时的遗物而已。
金殿殿基为花岗岩石,四周装饰着华丽的白石花栏杆。殿内供奉着真武神像,身着袍衬铠,披发跣足,丰姿魁伟,庄严肃穆,像高1.86米,重达10吨。两侧侍立金童、玉女,娴雅俊逸。殿内还有水火二将、龟蛇二将以及供器、供果等均系铜铸鎏金。
殿内金匾上的“金光妙像”四字,为清朝康熙皇帝所书。在殿中藻井上,悬挂着一颗流金宝珠,人称“避风仙珠”。即使殿外山风呼啸,殿内神灯仍长明不灭,熠熠生辉。实际上由于金殿的构造时,不仅考虑到精密铸件的热胀冷缩系数,而且焊接严实,豪无铸凿痕迹,除殿门外,整座殿堂拼合得无隙无漏,殿内空气绝不能形成对流,因此狂风暴雨也不能对神灯有丝毫影响。
早在十五世纪,我国建筑和铸造就能取得这样卓绝的成就,实为我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史上极其光辉的一页。我国建筑学家将它称为“古今第一殿”。
类似武当山金殿的建筑,在国内还有几例。如北京颐和园、云南昆明、贵州贵阳、山东泰安都有,中云南昆明鸣凤山上的太和宫金殿规模最大。这座金殿是仿武当山太和宫、紫禁格局而造,现存金殿为清康熙十年(1671年)吴三桂所造,殿全由青铜铸造,方形,长、宽各6.2米,高6.7米,重檐歇山式,重约200吨,为国内最大的金殿。但相比之下,武当山金殿以它悠久的历史、壮丽宏伟的景色和卓越的工艺称雄。
“雷火炼殿”是金顶一大奇观。每当多雷季节,由于雷电而产生的火球在金殿四周的铜柱上滚动,十分壮观。更为奇特的是,每次雷火之后,金殿四周铜柱上的锈就会消失。雷火炼殿生的原因是:金殿屹立在天柱峰之巅,是一座庞大的导电体,武当山重峦迭嶂,受热不均,气候多变,异常混乱的风向使云层之间摩擦频繁而带大量电荷。
很多带电积雨云都向金顶运动,当达到一定距离时,云层与金殿上的尖角之间形成巨大的电位差,产生闪电雷鸣。由于金殿长年受电闪雷击,对建筑物生生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特别是1987年5月31日特大雷击后,玉石殿基及周围古建筑遭到破坏,并威胁山上道众的生命安全。
为保护古文化遗产,消防部门在天柱峰上安装了避雷设施,但此后雷火炼殿奇观也消失了。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使雷火炼殿奇观重新出现,而又保护殿和山上人员的安全,经有关部门反复论证,淮备拆除金顶顶部的避雷装置,在别处建一座高为60米的避雷铁塔,使景观与安全并得。
在金顶之上,还能看到许多瑰丽多彩的景致,让人终身难忘。
当你凌晨登临金顶,最美的景色是武当日出了。朝霞印红了东方,一轮火红的太阳从云彩冉冉升起,由一牙到半圆,最后轻轻一跃,一轮圆圆的太阳超然而出,照亮了祖国锦绣山河。举目远眺,群峰环峙,云雾飘飘,苍翠如屏,风光如画。
如果是雨过天晴之际登上金顶,游客可看见四周白云如海,翻腾奔涌,波澜壮阔,一座座山峰如翠岛出海,随波沈浮,时隐时现,人如置身云端,飘然欲仙。
有时,人们还能看到祖师映光、祖师出汗和金殿倒影等景观。雨过天晴时,金顶上空紫气氤氲,祥光霭瑞,云端上映出金光闪烁的金殿和真武神像,有时游客也会映入云端。这种景色,稍纵即逝,如海市蜃楼,美丽至极,成为金顶一大奇观。
正由于金顶有稀世国宝的金殿,有一览众山小的美妙,有千奇万幻的景观,吸引了众多的中外香客游人,有“未到金顶不算上武当”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