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子良简介 “华子良”越狱受助于“蒋介石胞兄”
郑发寻亲遭拘禁 蒋介石是浙江奉化人,这已众所周知,但还有一种说法说他原籍河南许昌,史学界为此也争论不休,未有定论。 自称是蒋介石“胞兄”的郑发,1933年至1948年,先后四次追寻蒋介石“认亲”。 郑发,又名绿发、绍魁,世居河南许昌河街乡后郑庄,1884年出生,1973年病逝。
郑发认准蒋介石是他的胞弟三发子,不图升官,不想发财,一赴南京,二赴重庆,三赴南京,再赴南京,锲而不舍地寻亲认亲。结果,郑发一家被蒋介石关进军统最大的集中——息烽阳朗坝监狱。
息烽狱方特地为郑地家建造了一座三开间平房,提供衣食给养,十分优厚,只要郑发开出开销单子,特务便会送来实物。 郑发出于农民本性,深知底层凄苦,本能地同情被关押在这里的政治犯。
他弄不清哪是某系某派的抗日军人,哪是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哪是反蒋之犯人,但他们都抗日爱国,都是好人。他乐于和他们交朋友,给予帮助。 渐渐地,“华子良”进入郑发的眼帘。 郑发接近“华子良” 韩子栋——《红岩》中“华子良”的原型,生于1908年,原籍山东阳谷,25岁时参加共产党,奉命打入敌特机关,后被叛徒出卖,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囚禁生活。
他受尽敌特酷刑的煎熬,始终不吐露半丝党的机密。
一次借刑场“陪绑”惊吓,装成疯子。“华子良”尽管须发混乱,衣衫破烂不堪,面部似哭非笑,俨然一个疯子;但在历世颇深,屡尝世态炎凉的郑发眼中,他并没有疯人的那种浑浑噩噩,却具备常人未有的特别神色。于是郑发主动接近他,塞包子给他吃……都是天涯沦落人,两人渐渐地接近了。
“华子良”已经知道郑发的身份。郑发深信这位“疯子”也是爱国者,是自己的难友,就将自己一套半新布褂衫裤送给了他。郑发说:“老弟,咱们都是同命鸟。
我知道你是被冤枉的,异日见天,回得家去,经过俺老家许昌府时,可要来住几天啊!”见到“华子良”点头,郑发高兴地说:“俺家在许昌城西北的灵沟河……”他老伴魏氏马上接上去说:“可好找呢,俺住的村头有两棵大槐树,人称双槐树。
”乡下人表述得不完整确切,“华子良”却记在心头了。 1946年6月,息烽阳朗坝监狱被当撤销了。当时戴笠已因飞机失事,在南京江宁戴山摔死,郑发认亲之事也没人去过问,就由戴季陶出面,支了一大笔钱,派两名军官护送他一家回乡。郑发与阳朗坝的难友已有深厚的情谊,同他们一一惜别。郑发再次悄悄嘱咐“华子良”:“异日见天,来俺家叙叙。” ………… (摘自《名人传记》2006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