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和平妻子 亦武亦儒赤子心——武和平与《打开天窗说亮话》
知道武和平这个名字是在十几年前,他任河南省开封市公安局局长期间,指挥侦破发生在开封的中国文物第一大案,声震全国。随后在由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纪实片《九·一八大案纪实》中,由其真实出演的开封市公安局长武和平一角,以思维缜密机警睿智的东方福尔摩斯形象赢得了众多的粉丝,包括我。
因为身在警营,所以一直关注着他,并阅读他的小说《掩盖》、《血案疑踪》、理论著作《大治安》,直到他成为公安部新闻发言人后的沥血新作《打开天窗说亮话》。
可能是因为他曾经的底层生活经历:十七岁下乡,当过农民,村官,所以他有着异乎常人的对弱势群体生存状态的关注。自湖北初来广州的大学生孙志刚,被送往关押"三无"人员的收容遣送中转站,遭毒打致死;记者朱文娜在《法人》杂志发表《辽宁西丰:一场官场较量》,被西丰县公安局以"涉嫌诽谤罪"拘传;湖北佘祥林、河南赵作海、湖南滕兴善皆因冤案被逼供……这些事情,如果没有媒体及时介入与跟踪,很难想象最终会得到怎样的处理。
这些事件,也引发了武和平对当今司法机制及新闻监督功能的深刻反思:权力与权利,谁更优先?权力与权利,权力常处强势。因此,他强调:舆论的监督,使每起个案的真相随时可能暴露在阳光下。
不仅使弱势的被追诉个体获得了平等的法律地位,以免遭强力的伤害,而且促进了司法体制的变革,进一步完善了立法。由于武和平的身份、责任与执着,近几年公安执法与媒体监督有了深度合作,有效地推动了社会的民主法治进步。
出生于50年代的武和平,对文革中的新闻观更有着切肤之痛。深谙斗争哲学的毛泽东曾讲过有名的"新闻、旧闻、不闻"三法,对中国的新闻观影响至深。正是由于中国人的集体失语和对"文革"刻骨铭心的集体记忆,直到20世纪80年代,火灾、交通事故、刑事案件死伤人数很少报道,连伤寒、霍乱也以一号、二号病代称,大的天灾人祸更是讳莫如深。
所以武和平在文中引用马克思语:"没有新闻出版自由,其他一切自由都会成为泡影"。武和平在书中大声疾呼:"中国急需民主,这个民主,不是‘为’民作主,而是‘由’民作主,权自民授,官由民选,受民监督,保障公民享有充分的自由平等的权利,使言论自由不再成为稀缺的资源。
"敢于"打开天窗说亮话",让民主政治之光照进每一个暗角,让正义的新鲜空气充斥精神的家园。他预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媒体问政时代已全面到来。"
作为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武和平站在常人所不能企及高度,清楚地看到:媒体,包括互联网,才是社会公正的守望者,是弱势群体避免权利受到侵害的庇护者,是制约司法恣意妄为的终结者。它不仅可以借助网络的动员力量使弱势者成为强势群体,而且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扶弱济困"。
事实也一再证明,对涉及官民矛盾、贫富冲突的案件,只有媒体才能做到不偏不倚。应当把互联网看成执政党治国理政的大资源,政府广泛联系群众的大广场,公民教育自己的大课堂。
善于从不和谐音中听到错位的真实,从激烈的情绪中把握民意的生机与活力。从而以公开示公正,以坦诚纳良言,以真情抒民怨,以真相破谣言,以公理抚民安。集中民众的智慧,共创网络社会管理的新秩序。因此他大声疾呼:"让媒体说话,天不会塌下来。"
《打开天窗说亮话》,让我们看到了公安高层领导者的智慧,让我们听到了来自体制内的对自身的批评和对民主自由的呼唤。在这个喧嚣的年代,以武和平的身份,他完全可以如很多人一样,说一些无关痛痒的官话,尽到自己的"本分",到年龄全身而退,但他没有,因为他有黄河一样强悍不屈的民族精神,高远博大的无私品格。
而这种精神正源于他是一个忧国忧民的热血者,他没有因个人的遭遇或历史的教训淹没了理想主义的光辉。恰恰相反,他试图在这面旗帜的指引下,置身于生命的激流,用自己话语和笔锋,锲而不舍、脚踏实地,一步步重振精神的山河。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武和平对残酷现实中弱者的同情,对当前制度下腐败的批判,可以说都源于他满腔的热爱。从他充满思辨和高度理性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他心中澎湃的激情和深刻的思考。
可以说,武和平不仅以自己的话语昭示一种文明自由的可能,而且以一种既不同于散文又不像是政论的文体形式为当代人开启的通往理想的光明之窗,它有别于当初高迈的超现实牧歌,完满的形式主义实验,老练的知识分子叙事;也有别于当前庸俗愚蠢的左翼现实主义回流,狂妄肤浅的右翼资本主义布道。
它有辞赋的华丽、杂文的老辣、悼词的凄凉和回忆录的从容展开。它可能不是杰出完美、华丽精炼、独具一格的,但它肯定是逻辑严密、观点鲜明、说理透彻、启发民智的。
武和平不仅是一个尽职尽责的警察、宣传官员,更是一个有理想、有胸襟、有担当的儒者,敢于直面残酷的现实,揭露缺少监督机制的体制下滋生的腐败和丑恶,同时充满对被凌辱、被欺压的人民的理解和同情,而且以旁观者的清醒提出作为当局者的思考和见解,更为中国的民主提供了一个可证之于历史和现实的光明之路。
哈罗德·罗森堡曾说:"一代人的标志是时尚:但历史的内容不止是服装和行话。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他们时代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
"当物欲的时尚取代了文学的时尚时,当一种市侩文化裹挟着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朝一个错误的方向冲去时,我们难道不可以从这样的阅读中惊醒吗?始终相信,一个古老民族的文化根基尚未完全失去,无论是信仰、道德或文化都有待和可以重建。而且,我们也应该有一些人,尤其是有更多的体制中人,能够有同样的高度和胸襟:打开天窗说亮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