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青扮演者 中国环境科学院夏青:科学工作者对不起老百姓

2017-12-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比如治污领域,我们的科学家拿不出来,人家国外的技术则拿来就能用,这对政府来说,就只是选择的问题.现在环保总局成天嚷嚷着要升成部,升了又怎样呢

比如治污领域,我们的科学家拿不出来,人家国外的技术则拿来就能用,这对政府来说,就只是选择的问题。

现在环保总局成天嚷嚷着要升成部,升了又怎样呢?关键是要有切实可行的政策。

治污的体制一直没有任何创新,依然停留在“一个部门喊,其他部门看”的阶段,这怎么可能完成太湖治理呢?

比如当初争论,建设部的专家说根本不缺水,只要城市节水措施做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完全能够自给,而水利部的专家就说北

《南风窗》记者田磊发自北京

一江污水向北流。这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面临的最可怕的威胁。

东线建设正在转变成中国东部地区河湖污染系统治理的问题。140多亿的治污投入直追工程建设本身的费用,但东线的主要流经地江苏和山东目前正处于工业化急剧发展的阶段,相对于目前持续加重的污染来说,这些投入是不是杯水车薪?

更重要的是,中国水污染治理的行政体制颇不顺畅,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的利益协调难度极大,科技成果的支撑乏力,亦缺乏符合国情、切实可行的融资体制。东线治污不容乐观。

2001年,时任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院副院长的夏青主持制订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这份规划也成了东线治污的指导性文件,但工程开建5年之后,治污规划在基层遭遇了诸多困境。

2007年7月10日,夏青先生接受了本刊记者的访问。

2007年完成治污规划比较困难

《南风窗》(以下简称《南》):7月1日到9日,我从江苏到山东,一路采访,从基层部门获取的信息是,当年您负责制订的治污规划,现在完成的情况似乎不尽人意,对于治污目标的实现,您现在保持乐观吗?

夏青(以下简称夏):当年规划制订出来之后,江苏、山东两省政府可是跟中央签了责任状的,保证东线能够输送水质达标的水往北方去。压力最大的应该是山东省,而山东现在本身又不是特别缺水,加上治理成本的考量,造成他们积极性不是太高。

不过,因为调来的水主要还是山东自己用,他们也做了很多努力,各项治污指标都定得很高,执行很严格。但是这些从西方国家引进来的各种标准,还是没办法适应中国北方河里无水的现实,效果也就不那么明显,污染还是非常严重,想在2007年完成治污规划,还是比较困难。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确实有瞒报者,二呢,主要是沿线排污企业总量增加了,2000年做规划的时候,我们是有个调查数据的,当时要求,到2007年东线一期工程通水时,排污总量上要削减75%,90%的污水不能进入输水渠道。但是现在,我可以肯定地讲,相比于2000年的情况,排污总量不降反升,而且是大幅度上升。当时是36.8万吨,现在,环保总局说是80.9万吨,水利部说是120万吨。

《南》:前景呢?完成一河清水向北流的目标,可以实现吗?大概需要多久?

夏:这个没有人能打包票,现在,沿线的工厂越来越多,即使所有的工厂都能达标排放,水质也不可能达到规划的要求。所以,现在环保总局又开始提排污总量,但地方政府不喜欢这个概念,他们只提达标与否。

但是,我可以向你透露个事实,当初做这个规划的时候,我就预留了空间,一个是水质标准的空间,就是说,我们在规划上提必须达到稳定的地表3类水,其实,即使是4类水标准,基本上也可以完成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的需求,第二就是削减排污总量的指标,即使超过20%,其实也没有问题,还是可以满足调水需求。

预留空间,是充分考虑中国国情,以及环保政策和执行的不确定性。但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我不知道,两省实际执行的力度到底如何,排污控制的现状到底如何?如果超得太多,那肯定是完不成一河清水向北流的目标。那样的话,整个东线工程也就变得毫无意义。